科學家在非洲最新被承認的生態區域中發現數百種獨特物種
經過20 年的生物調查和30 多次科學考察,在南部非洲進行的突破性研究在一個新近得到承認的生態區域發現了大量以前未記錄的生物多樣性。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00 名專家參與了這項研究,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這些發現意義重大,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已正式提議將該地區作為一個新的生態區–東南非洲山地群島(SEAMA)。這些山脈橫跨莫三比克北部,一直延伸到馬拉威的穆蘭傑山(非洲南部第二高峰)。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對南部非洲的廣泛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生態區–東南非洲山地群島(SEAMA),其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獨特,擁有許多特有物種。這項研究由朱利安-貝利斯(Julian Bayliss)教授領導,約有100名專家參與,研究強調了這一地區的生態意義、面臨的威脅以及保護其獨特生物多樣性的迫切需求。圖片來源:Christophe Bernier
這項研究由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客座教授朱利安-貝利斯(Julian Bayliss)教授領導,他同時也是莫三比克國家自然資源社區管理網絡(ReGECom)的工作人員。這項研究記錄了127 種植物和90 種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蝴蝶和淡水蟹,所有這些都是當地特有的物種(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重要性
這些山脈形成於數億年前,擁有南部非洲最大(馬布山)和最小(利科山)的中高海拔雨林,以及具有獨特生物特徵的山地草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Bayliss 教授說:”生態區域(生態區)被廣泛用於為全球保護優先事項提供資訊。它們定義了大片的陸地或水域,以地理上獨特的動植物群落為特徵。新的生態區域定義非常罕見,通常是在一系列科學學科進行多年研究之後得出的。經過數十年的國際合作,我們才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界定這一生態區。我們記錄了數百種以前未曾描述過的物種,研究了地質、氣候和生態系統的遺傳歷史,從而拼湊出這些山脈的獨特之處。這一新的生態區將為制定區域保護計劃提供一個重要的平台”。
保育方面的挑戰與努力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莫三比克盧裡奧大學的生物學家哈里斯-法魯克(Harith Farooq)博士說,還有更多的物種有待發現。他解釋說:「這個生態區域被雨林、山地草地和灌木林等小塊孤立的區域分割開來,每塊區域都有自己獨特但關係密切的動植物。要發現的東西還有很多,但其中許多物種可能在我們記錄下來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儘管該生態區具有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但卻受到嚴重威脅。自從科學家20 年前開始調查以來,山區的雨林面積減少了五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減少了近一半,是非洲森林砍伐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在全球範圍內,這種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荒野的地方越來越稀少,並受到威脅。
一些森林如馬布山受到當地社區的有效保護。其他森林,如利科山由於交通不便,沒有受到任何真正的威脅。大部分地區缺乏任何形式的正式保護,壓力來自刀耕火種、狩獵以及燃料和木材需求的壓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後研究員加布里埃拉-比滕庫爾特(Gabriela Bittencourt)博士評論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保護這一獨特而研究不足的生態區域的必要性。鼓勵保護東南非山地群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很明顯,我們才剛開始了解這個多樣化地區的表面情況,以及考慮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
莫三比克ReGeCom 主任兼共同作者Jose Monteiro 說:”這是新篇章的開始。現在需要做出真正的努力來減少對這一山區生態區的威脅,並有效地讓社區參與到領導保護工作中來,就像在馬布山所做的工作一樣。”
旨在幫助組織做出更好的氣候決策的碳評級機構BeZero Carbon 的總監、該論文的資深作者菲爾-普拉特斯博士說:”這些生態系統鎖住了碳,調節了水流,生活在那裡的物種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引導國家和國際資金,支持當地社區保護生態區的氣候和其他利益,將使所有人受益。”
國際植物園和保護協會秘書長保羅-史密斯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合著者之一:”SEAMA 山地群島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重要性,我們希望這本出版物將有助於促進國際社會對該地區保護工作的支持。”
馬拉威國家標本館和植物園代理總幹事、合著者扎卡里亞-馬貢博博士說:”由於該生態區跨越莫三比克和馬拉維的邊界,因此也形成了一個跨境區域,這為兩國之間的跨境保護活動打開了大門。”
馬拉威穆蘭傑山區保護信託基金主任兼合著者卡爾-布魯索(Carl Bruessow)說:”新的SEAMA 生態區將推動馬拉維和莫三比克重新作出保護承諾。”
莫三比克國家標本館的保育科學家Hermenegildo Matimele 博士是這本書的合著者之一:”生物多樣性的分佈超越了政治邊界。因此,捕捉生物多樣性自然模式的保護措施將比那些透過人為邊界限制生物多元化潛力的措施更有效。SEAMA旨在促進各國之間的參與,以有效的方式密切合作,實現共同的保護目標。”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