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DC警告德州出現H5N1禽流感牛傳人事件
在德州發生H5N1 禽流感牛傳人事件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了健康警報,這標誌著這種高致病性病毒的傳播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發展態勢。一名德州農場工人從乳牛身上感染了H5N1病毒,這表明該病毒有了新的傳播途徑。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首例H5N1 禽流感(或稱為禽流感)病例似乎由乳牛傳染給人類之後發出了健康警報。
德州一名農場工人在乳牛疫情爆發時感染了病毒。這是美國第二例人類感染病例;2022 年,科羅拉多州一名家禽工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在這名德州農場工人身上發現的病毒株不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不構成大流行病威脅。但這仍然是一個重大進展。
禽流感的一些背景狀況
禽流感有兩種類型: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這取決於禽流感病毒對鳥類的致病程度。 H5N1 屬於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於1997 年首次在香港出現,隨後於2003 年在中國出現,透過野鳥遷徙和家禽交易傳播。它在家禽養殖場造成週期性流行,偶爾也會出現人類病例。
甲型流感病毒(如H5N1)又分為變種,稱為支系。導致當前疫情的獨特變種是H5N1 2.3.4.4b 支系,它出現於2020 年末,目前已在全球廣泛傳播,尤其是在美洲。
過去,可以透過撲殺受感染的鳥類來控制疫情,H5N1 病毒也會暫時消停。但自2021 年以來,由於疫情不斷升級,這種做法變得越來越困難。
野生動物現在也參與其中
水禽(鴨子、天鵝和鵝)是禽流感的主要全球傳播者,因為它們會透過繞過澳洲的特定路線遷移到世界各地,例如中國的青海湖也是水禽遷徙到世界各地的主要樞紐。
但是,越來越多的非水禽鳥類受到感染後選擇不同的飛行路線。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傳染病也已經傳播到了南極洲,這意味著澳洲現在面臨著飛到這裡的不同鳥類物種感染的風險。
自2021 年以來,H5N1 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不斷升級,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包括海獅、山羊、赤狐、郊狼,甚至家貓家狗都受到了感染。
生活在城市週邊地區的紅狐等野生動物可能成為向農場、家養寵物和人類傳播的新途徑。
目前,美國7 個州至少有17 個農場的乳牛和山羊感染了H5N1 病毒。
人感染後有哪些症狀?
自2003 年以來,全球共有14 例人類感染H5N1 2.3.4.4b 支系病毒的病例,人類感染H5N1 病毒的病例總數為889 例。
先前的人類病例表現為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但H5N1 2.3.4.4b 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如大腦、眼睛和肝臟。
例如,最近的病例出現了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癲癇發作、器官衰竭和中風。據估計,約有一半感染H5N1 病毒的人會死亡。
德州農場工人的病例似乎比較輕微。此人表現為結膜炎,並不常見。
食品安全
接觸患病家禽是人類感染的關鍵風險因素。同樣,德州的農場工人也很可能與受感染的牛有密切接觸。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巴氏殺菌的牛奶和煮熟的雞蛋是安全的。但是,在烹飪過程中處理受感染的肉類或雞蛋,或飲用未經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會帶來風險。
雖然澳洲的家禽或牛隻中沒有H5N1 病毒,但衛生的飲食習慣始終是個好主意,因為生牛奶或未煮熟的肉、蛋或家禽可能會受到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如果不是流行病,我們為什麼要擔心?
大約從2005 年開始,科學家就擔心禽流感可能會引發疫情。禽流感病毒不容易在人體內傳播。但如果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在人體內傳播,就會造成大流行。
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如果禽類感染了豬等動物,就會成為基因混合的容器。在人類和牲畜生活距離較近的地區,例如農場、市場,甚至是放養家禽的家庭,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病毒株混合變異並引發新的大流行病毒株的可能性較高。
流感引發大流行有多種潛在途徑。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對德州受感染的乳牛進行檢測,是因為養殖戶發現它們的產奶量減少了。如果肉牛也受到類似的影響,可能就不那麼容易發現了,而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可能會抑制檢測或報告感染的動機。
如何預防大流行病?
目前,H5N1 病毒不會在人類之間傳播,因此不會立即出現大流行的風險。
然而,目前在農場、野生動物和更多野生鳥類中,H5N1 2.3.4.4b 支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感染,這為H5N1 基因突變並引發大流行創造了更多機會。
禽流感以前的流行病學熱點在亞洲,與此不同的是,新的熱點(也可能是大流行的出現地)在美洲、歐洲或非洲。
流行病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對動物和人類疫情的早期預警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利用EPIWATCH平台等監控工具監測感染情形。
地圖顯示EPIWATCH 上的禽流感報告。圖片來源:EPIWATCH/作者提供
越早發現流行病,就越有可能將其消滅並迅速研發出疫苗。
雖然鳥類有疫苗,但直到最近,人們基本上都避免使用這種疫苗,因為它只是部分有效,而且會掩蓋疾病的爆發。但透過撲殺受感染的禽類來控制疫情已不再可行,因此法國等一些國家從2023 年開始為家禽接種疫苗。
對於人類來說,季節性流感疫苗可提供少量交叉保護,但要獲得最佳保護,疫苗必須與大流行病毒株完全匹配,而這需要時間。 2009 年流感大流行於5 月份在澳洲開始,但疫苗在9 月份,即大流行高峰期過後才上市。
為了降低大流行病的風險,我們必須找出H5N1 是如何傳播到如此眾多的哺乳動物物種的,哪些新的野生鳥類途徑會帶來風險,並監測動物、鳥類和人類爆發疾病的早期跡象。對農民的經濟補償對於確保我們發現所有疫情並避免影響食品供應也至關重要。
撰稿人:
- C Raina MacIntyre–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柯比研究所全球生物安全教授、NHMRC L3 研究員、生物安全計畫負責人
- Ashley Quigley – 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分校全球生物安全高級研究員
- Haley Stone –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柯比研究所生物安全計畫博士生
- Matthew Scotch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健康解決方案學院研究副院長兼生物醫學資訊學教授
- Rebecca Dawson –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柯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改編自最初發表在《對話》上的一篇文章。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