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獨角獸,最蹊蹺的上市路,它在害怕什麼?
現在中美英三國,都在盯著一個要上市的獨角獸。這家公司去年做過一輪融資,估值660億美元,他們計劃今年ipo,衝擊1000億美元的市值。看起來很不錯吧,放在以前,這就是資本瘋搶的項目,現在呢?居然有投資人在1月七折甩賣手上的股票,可見是多不看好。
這家公司叫SHEIN,中文名希音,主要針對歐美女性銷售快時尚產品,所以在中國知道的人不多。
但從規模來看,它可是全世界前三的獨角獸企業,最近兩年,SHEIN的主要任務就是上市,但它的上市之旅顯得非常蹊蹺和神秘,這可能就是拋售者最擔心的地方。
蹊蹺在什麼地方呢?
它的創始人許仰天是山東人,來自燒烤網紅城市淄博,但後來他拿了新加坡的身份;
SHEIN總部最早在中國,後來搬到了新加坡;
SHEIN起家的供應鏈在廣東,但現在,他們想在全球各地建立新的供應鏈。
請注意,這些變化都發生在最近兩年,一般來說,上市週期不會做這麼大的調整,媒體的一致解讀是,這麼幹可能是為了能更順利的在美國上市。
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們這一番操作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前幾天透露,2023年SHEIN的利潤創紀錄的超過了20億美元,業績很好,但上市沒有好消息,去年11月向美國SEC提交了文件後,沒有收到任何反饋。
在此之前,SHEIN在美國的遊說資金增加了6倍,僱用的遊說人員也從8名增加到了14名,足以說明SHEIN在美面臨的監管壓力倍增。
如果美國不行的話,他們將倫敦視為一個備選,但是3月初,英國衛報透露,因為SHEIN在英國的公司沒有披露實控人,違反了英國公司法,即便去倫敦上市也有潛在隱患。
當然,不論去哪兒,都需要中國監管的同意,據說SHEIN去年12月開始著手這項工作,一月份有傳言說被否定了,但SHEIN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就為了去美國上市,SHEIN為啥要這麼折騰呢?
這得從SHEIN的模式說起。
SHEIN的老闆許仰天大概是最神秘的富豪,神秘到沒有一張準確的照片,甚至是他畢業的大學也說法不一,有人說是青島科技大學,有人說是青島理工大學。
確切的訊息是,許仰天1984年出生,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做SEO優化,後來和兩個朋友成立了公司,把產於中國的婚紗賣到海外。
但這生意沒多久就停了,合作夥伴說,許仰天跟他們說公司運作不下去了,他要回青島打工,但一個月後,他們發現,許仰天租了一個更大的辦公場地繼續做跨境電商,只不過賣的東西從婚紗變成了女裝,這就是SHEIN。
最初七年SHEIN不太火,但2015年公司從南京搬到廣州,借助珠三角的供應鏈,公司開始指數級增長,SHEIN上的商品價格平均只有10幾美元,價格便宜款式還多,很多歐美用戶因此上癮,買也停不下來。
許仰天能做到這一點,很多人說靠的是「小單快返」,就是用極小的首單單量來測試市場,當有數據顯示某款商品有「爆款」潛質時,再把該商品返到工廠增加訂單。這麼做就解決了服裝業的頑疾——庫存。
但「小單快返」80年代就已經出現,為什麼SHEIN能靠這個成功呢?
其實更簡單的解釋是,SHEIN用國內的供應鏈、用國內電商的捲法去捲老外,捲到了現在的規模。
例如它的競品ZARA一年上12000個新品,SHEIN日均2000款新品,一個星期上的新品量抵得上ZARA一年;
例如別家的新品可能幾個月才能生產上市,他家通常7天就行。
最重要的是價格,類似的產品,別家賣20美元,Shein可能賣13美元,再領點優惠券花10美元就能到手,能幫他們做到這一點的,大概只有珠三角;
再例如歐美人還習慣用電郵,ZARA一週發一個促銷郵件,SHEIN恨不能一天給你寄一封郵件。
類似的策略很多,加上他們在用戶資料探勘上花了大力氣,對任何能促進銷售的新方式、新平台都敢嘗試,比如TikTok還沒怎麼火的時候,SHEIN就是最早一批投放用戶,拿到了最多的紅利,這麼捲了幾年,就在美國成了僅次於亞馬遜的電商。
但即便如此,SHEIN的對手還是非常多,他們想做“線上版的ZARA”,但2023年,ZARA的利潤是SHEIN的2.5倍,想更快的追趕,上市是必須的。
然後,這家誕生於中國的公司,開始了一系列作業。
1.許仰天在國內曾任職過的10家企業,註銷了9家,2021年4月,南京領添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註銷,這家公司曾是SHEIN的營運實體,並完成了多輪融資;
2、2022年,SHEIN將總部搬遷至新加坡;
3.2023年8月SHEIN宣布收購美國品牌管理公司SPARC1/3的股份,而SPARC也將入股SHEIN,完成互相持倉。
完成了這一系列轉變後,在對外的宣傳中,SHEIN被說成是一家新加坡企業。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有分析認為,這跟2021年中國發布的一個關於境外上市的徵求意見稿有關,意見稿裡有一條,“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其主體運營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均應發生在國內。”
SHEIN的收入主要在境外,如果主體運作也都搬到國外,那是不是意味著,赴美IPO從流程上會簡單不少,可能就不需要中國的批准了?
其實這還是表面的,SHEIN迅速變身為一個新加坡公司,最重要的原因,是害怕成為另一個TikTok。
從川普2019年提出對TikTok進行安全審查之後,封鎖TikTok的聲音在美國就一直沒停,終於在前不久,字節現在被要求剝離出售TikTok,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SHEIN掌握的歐美人的資料一點也不少,在SHEIN自己的隱私權條款中,也清楚的說到,使用者資料可能會被處理到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中國或新加披,那美國有沒有可能因為安全理由逼許仰天出售公司?夾縫中的企業最擔心這樣的事情。
如果SHEIN是中國公司,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大概不會。
但是吧,現實告訴許仰天,這一系列操作基本上沒用。
美國媒體說,SHEIN申請在美IPO後,美國立法機構加強了對它的審查,要求其提供相關供應鏈使用勞動狀況的證據,這都是美國人的老把戲了。
2023年5月1日,美國20多位議員聯名呼籲SEC停止SHEIN的IPO;
2023年8月,美國16州的總檢察長聯名致函SEC,要求審查SHEIN的供應鏈狀況。
SHEIN也涉及了至少50項涉嫌商標或版權侵權的訴訟,美國監管部門在審核公司的上市申請時,會考慮知識產權的情況,特別是對於一些依賴於創新和設計的公司,SHIEN恰好就屬於這類。
所以說,美國人並不是因為你換個馬甲,就覺得你是新加坡公司了。
它在中國遇到的問題也類似。
如果像外界分析的那樣,SHEIN想憑藉成為新加坡公司就躲開中國的監管,這也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扣法條,SHEIN在中國境內採購了大多數產品,這肯定算是經營主要環節在中國吧?如果想境外上市,怎麼可能不獲得中國監管的同意?
《華爾街日報》就說,中國有關部門正在對SHEIN在中國的供應鏈進行審查,審查的重點在於SHEIN如何處理其在中國的員工、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信息,以便確定其是否能夠確保這些信息不會流到中國境外。
中美都關注數據,而SHEIN的強項即在於數據的挖掘,可能SHEIN和服務它的中介機構希望在大國博弈的激流中找到一條安穩、高速的通道,能長久的掙大錢,所以做了眼花繚亂的調整,可以想像,最完美的方案是從價格最低的中國拿貨,再去價格最高的美國資本市場變現,最後還有新加坡的低稅政策。
事實證明,這個想法很有想像力,但確實低估了現在的國際情勢,接下來,中美對它的態度更值得玩味,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