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生成式AI在商業領域中並未鋪開許多企業還在觀望
雖然生成式人工智慧如ChatGPT等正迅猛發展並已累積了大量用戶,但許多企業對採用此技術仍持謹慎態度,不願輕率行事。以美國菸草公司雷諾茲(Reynolds American)為例,其正採取緩慢的步驟,投入有限的人力物力來測試人工智慧。
該公司資訊長亞倫·格溫納(Aaron Gwinner)表示,雷諾茲試圖利用人工智慧改善大型資料集的分析,但不會在風險較高的金融應用或面向客戶的職位上部署此技術。
「生成式人工智慧固有一些風險,」格溫納說。 “在我們全面推行人工智慧專案之前,需要先確立原則、打下堅實的基礎。”
微軟Copilot、GoogleGemini和OpenAI的ChatGPT都致力於將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商業領域,其支持者希望此技術能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例如,今年2月,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就表示,ChatGPT工具現能完成700名客服人員的工作量。
然而,許多公司尚未迅速採納此技術。
調查顯示,許多像雷諾茲這樣的企業都在行事謹慎。根據今年3月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數據,僅約5.4%的企業利用各種人工智慧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此外,統計數據也指出,資訊產業和大型企業採用人工智慧的比例高於其他產業。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最有可能宣稱將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企業為生命科學公司、石油天然氣以及通訊服務提供商,這些行業中有42%至49%的公司表示有這一計劃。但許多調查也表明,儘管大多數公司表示他們將採用人工智慧,但最終並未有實際行動,Gartner將此現象稱為「雄心與成就之間的鴻溝」。
人工智慧政策研究所(AI Policy Institute)聯合創始人 Daniel Colson表示,各機構仍在努力評估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實際用途。
「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不明確。我認為這導致了對於大語言模型在商業應用中的真實價值產生不確定性,」科爾森談到ChatGPT及其他工具背後的人工智慧系統。
有些人擔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許多機構甚至難以找到合適的應用情境。
律師事務所Luminos Law專門為客戶提供人工智慧風險管理諮詢服務。雖然事務所自己也曾考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
Luminos Law聯合創始人安德魯·伯特(Andrew Burt)表示:「我們已經討論過此事,但事實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真正價值在於大規模層面上為公眾提供知識和見解。」「我們的規模很小,而且我們的服務相當特殊,因此這條路對我們不適用。”
去年,線上心理健康服務公司Koko披露,已開始使用ChatGPT撰寫富有同情心的訊息發送給用戶。作為ChatGPT的早期採用者,Koko的做法引發了一些爭議。
根據Koko執行長羅伯·莫里斯(Rob Morris)介紹,儘管最終發送的訊息需經過人工審核且發送速度快於預期,但用戶得知訊息背後是虛擬夥伴時仍有不滿。
莫里斯說:「虛擬的同情給人的感覺既奇怪又空洞。」他還表示,公司使用ChatGPT已獲得外部董事會批准,但在發現更佳應用案例之前,已停止使用該技術。
總部位於溫哥華的公關機構Mind Meld PR在工作上向各路記者發送新聞稿。該公司表示,嘗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過程並不如預期那麼順利,因為內容需要不斷推敲打磨,實際上花費的時間與全人工操作相當。
Mind Meld PR執行長喬納森·納維(Jonathon Narvey)表示,人工智慧有時能對研究問題提供非常確切的答案,但後來他們意識到工具產生的結果並不真實。
納維坦言,“我們嘗試過,結果完全是一場災難。”
在ChatGPT熱潮中,生成式人工智慧給出確切但虛構答案的現象普遍存在。
今年2月,加拿大航空公司因為聊天機器人提供錯誤訊息而被迫向一名客戶退款。加拿大航空表示,聊天機器人背後的技術比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更為陳舊、簡單,但此事件凸顯了用軟體向客戶提供資訊的風險。加拿大航空公司隨後將聊天機器人從服務中撤出。
儘管大型企業比小型企業更可能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但它們也意識到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近期,思科對隱私和安全專業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92%的受訪者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其他技術有本質上區別,需要新的技術來管理資料和風險。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甚至在工作中禁止使用此技術。
時間可能是限制這項技術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因素。搜尋引擎和社群媒體作為網路時代的突破性技術,但它們的普及也花了多年時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Google成立四年後的2002年,也只有29%的網路使用者日常使用搜尋引擎。相較之下,根據瑞銀分析師的說法,2022年11月上線的ChatGPT僅用兩個月就累積了1億月活用戶,成為當時歷史上用戶成長最快的應用程式。
生成式人工智慧最終可能沿著早期技術的軌跡廣泛普及。微軟表示,研究發現,77%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Copilot的用戶都表示不想放棄使用。
菸草公司雷諾茲的葛溫納表示,公司正嘗試在快速行動可能帶來的競爭優勢與行動過快的風險之間找到平衡。
「如果你回顧過去一百年的科技革命,這將是其中最大的一次,」葛溫納說。 “但我們需要時間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