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關於視覺與觸覺的百年哲學難題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雞天生就能將觸覺與視覺聯繫起來,這表明人類可能有整合感官的先天基因。這是對現有理論的挑戰,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感官發展和互動的理解。
研究表明,剛出殼的小雞能夠透過視覺識別物體,儘管它們之前只是透過觸覺接觸到這些物體。剛孵出的雛鳥在黑暗中飼養,24 小時內只透過觸摸接觸光滑或凹凸的立方體,當它們第一次接觸光線時,立即透過視覺辨識出該物體。這揭示了大腦中預先連線的跨模態感知能力,挑戰了需要學習整合感官的傳統觀點,並有可能重塑我們對動物認知和感官處理的理解。
在發表於《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的研究中,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一個關於視覺和觸覺的百年哲學難題。在伊麗莎白-范思哲博士的領導下,研究小組利用小雞最終回答了威廉-莫利紐克斯(William Molyneux)在1688 年提出的問題:先天失明的人在獲得視力後能否立即通過視覺識別物體?
莫利紐克斯提出了一個假設:一個先天失明的人透過觸摸學會了區分立方體和球體。那麼,當他們重見光明後,他們還能透過視覺辨識這些形狀嗎?在人類身上研究這個問題在倫理上具有挑戰性。不過,范思哲博士和她的團隊使用了小雞,因為小雞孵化時感官系統已經發育完善。
生物與行為科學學院高級講師范思哲博士解釋說:”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小雞在孵化時就擁有發達的感官系統。這使我們能夠在黑暗中飼養牠們,並在它們生命的最初24小時內讓它們接觸到光滑或凹凸不平的物體–這是它們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觸覺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當第一次接觸光線時,接觸過光滑物體的雛鳥會優先接近光滑物體的視覺表現,反之亦然。這表明,即使沒有任何視覺經驗,小雞也能將觸覺與視覺內在地聯繫起來。
「這項發現與傳統理論相悖,」范思哲博士說。 “它表明,我們的大腦已經預設了在不同感官之間建立聯繫的線路,甚至在我們還沒有同時使用這些感官時就已經建立了聯繫”。
這項突破為了解我們的大腦如何處理不同感官的訊息開闢了令人興奮的新途徑。它還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感官是如何發展並與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的。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