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搜尋的挑戰者OpenAI悄悄殺入Google大本營
過去幾年,AI 技術在搜尋引擎領域的應用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近日,有報道稱,AI 技術的先驅——OpenAI 正在開發一款整合或可能獨立的網路搜尋產品,這項舉措預示著AI 在搜尋技術中的角色將進一步加強。
一年多以前,ChatGPT 的推出標誌著搜尋產品即將迎來重大變革,它透過對話式互動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查詢訊息,展示了AI 在理解自然語言和生成回答方面的強大潛力。此外,如Perplexity AI等新創公司利用OpenAI的技術,提供了直接且精準的搜尋結果,獲得了市場的初步認可。
OpenAI現正致力於推出的搜尋產品,無論是作為ChatGPT功能的一部分還是作為獨立應用,都有望利用其先進的技術提供更精準、個人化的搜尋結果。這不僅可能引入基於對話的多輪互動來精確捕捉用戶意圖,還可能挑戰Google在搜尋市場的領導地位,引發用戶從傳統搜尋轉向更直觀、個性化的AI 驅動搜尋。
OpenAI 將如何改變尋找資訊的方式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 的新搜尋產品可能基於微軟Bing的功能,結合雙方的優勢,採取一種超越傳統關鍵字搜尋的基於知識的方法。儘管具體細節尚未公開,但一系列為提升ChatGPT 理解和處理資訊能力所做的努力表明,預示著OpenAI 對搜尋技術探索的方向更加重視上下文理解和對話式互動。
過去,有許多公司曾試圖挑戰Google在搜尋引擎領域的霸主地位,但尚未出現成功者。自2015 年8 月以來,Google在全球市場的搜尋份額一直比較穩定。當月,Google的全球搜尋市場佔有率首次超過91%。隨後在過去的七年裡,Google的搜尋市佔率從91.1%(2015 年12 月)成長到93.37%(2023 年2 月)。
ChatGPT 的出現讓搜尋引擎公司看到了挑戰Google的機會,過去一年最積極的當屬微軟Bing。2023 年2 月,微軟宣布將推出由OpenAI 的GPT 技術提供支援的新版Bing 搜尋引擎,以追逐Google的搜尋主導地位。當時,微軟表示,光是1% 的搜尋廣告市佔率就價值20 億美元的年收入。事實上,Microsoft的廣告業務每年已經產生超過18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來自Bing 。一個對比是,Google的搜尋廣告業務每年則能帶來超過1500億美元的收入。
微軟CEO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將發布日稱之為“搜索領域的新一天”,會後接受采訪時,納德拉承認谷歌搜索以巨大的優勢主導了市場,但他更關注的是,是否有一些創新技術能夠提升搜尋體驗,更有效地組織和呈現內容,以幫助使用者更方便地找到所需資訊。「我們希望市場上能有兩個或多個搜尋引擎,共同推動搜尋份額的均衡,這樣會幫助內容創作者從多個來源獲得流量。如此一來,廣告商會獲得更好的定價,內容創作者會賺更多的錢,用戶也能享受更多的創新服務。”
納德拉表示人工智慧版Bing 代表了一種新的搜尋範式,微軟將透過將OpenAI 的人工智慧整合到Bing 搜尋引擎中來“讓Google跳舞”,“今天,是微軟帶來了更激烈的搜索競爭,我已經做了20年,也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時刻。”
微軟Copilot 登入頁面
不過,在10 月Google面臨反壟斷調查時,納德拉反而坦言Bing Chat 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並且在市佔率競爭中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隨後,在11 月的Ignite 2023 大會上,微軟宣布將Bing Chat 和Bing Chat Enterprise 改名為Copilot,並將其定位為智慧助理,這項舉措也標誌著搜尋產業的一次轉向,搜尋引擎不再只是資訊檢索的工具,而是向著更聰明的助理角色演進。
如今一年過去了,微軟距離削減Google的市佔率還差得很遠,微軟的努力似乎停滯不前。StatCounter 的數據顯示,微軟的搜尋引擎在2024 年1 月的市佔率僅3.43%,比去年同期成長不到1%。同時,Google的市佔率為91.46%,相較於去年僅下降了不到1%。
上週,當被問及對話式人工智慧是否會重塑搜尋或使競爭對手取代Google時,Google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告訴CNBC,這項新技術可以為「大公司和小公司提供尋找新市場的機會”,但他認為Google在將生成式人工智慧與更傳統的搜尋相結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新的可能性正在展開。儘管OpenAI 的技術提供了一些新可能性,但當涉及到搜尋這樣的基本工具使用時,使用者往往會堅持習慣,多年來,大眾已經習慣於使用Google搜尋。不過OpenAI 的ChatGPT 已經展現了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和使用者互動方面的強大能力,如果這項能力被進一步整合到搜尋引擎中,或許在將來會對現有的搜尋市場格局產生一些影響。
AI+ 搜尋的挑戰者
AI 正在徹底轉變我們獲取資訊的途徑,它使得搜尋從基於關鍵字的單向配對演進為更直觀、精確的雙向對話。這種轉變意味著搜尋不再只是用戶投入查詢,然後接收一串連結的單向過程,而是成了一種互動性更強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地獲得所需資訊。
ChatGPT 的出現以其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產生詳細回答的能力,讓人們開始思考生成式AI是否會取代傳統搜尋引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ChatGPT的一些局限性,如幻覺現象和資訊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浮現,促使焦點轉向了融合大型模型的搜尋引擎。
除了Bing,去年還湧現了一些備受關注的AI 搜尋產品,儘管體積上還難與Google抗衡,但在體驗上已經有了與傳統搜尋引擎明顯的差異,甚至包括黃仁勳在內的科技大佬,都在為這些產品站台。
Perplexity AI 網頁版頁面
其中最典型的當屬Perplexity AI。這個AI 搜尋界的新星產品自2022年12月上線以來,透過允許用戶直接提問並從篩選後的來源總結答案,提供了一種與Google搜尋不同的、更準確直接的回答方式,並附帶來源鏈接以便資訊追溯。Perplexity由前OpenAI研究員Aravind Srinivas創立,其平台得以運作是因為內部和第三方開發的一系列GenAI模型的支持,其Pro計劃訂閱者還可以享受切換不同模型、圖像生成、無限制使用Copilot服務等額外功能。
Perplexity自推出以來持續成長,2023年10月引入訂閱服務後,年度重複收入(ARR)達到了300萬美元,2024年1月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000萬,並與部分瀏覽器廠商合作,成為預設搜尋引擎選項之一。
另一個項目是Arc 瀏覽器,由The Browser Company開發,也在嘗試挑戰Google搜尋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它的Arc Search應用,提供了基於AI的更整合的搜尋體驗,透過個人化搜尋功能「Browse for me”,直接列出與使用者關鍵字最相關的資訊和簡潔總結,展示了在AI搜尋領域的深入探索。
在國內,百度將其搜尋引擎升級為AI互動式搜尋引擎,提供了類似Chat AI的對話體驗,使得用戶能夠更聰明、方便地獲取資訊。
事實上,無論網路世界如何變化,「搜尋」始終是使用者的核心需求之一,因為它代表了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
然而,傳統搜尋方式的一個主要挑戰在於「交付」的不完美——用戶往往難以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搜尋意圖,或者在搜尋結果中難以找到全面且準確的答案,這導致他們必須反覆輸入或打開連結才能得到答案。
這個問題部分源自於商業模式,但更關鍵的是搜尋引擎的技術限制。傳統搜尋引擎在用戶提出問題後,通常返回一系列可能包含答案的鏈接,如網頁、百科條目、文章或視頻,用戶需要逐一查看這些內容,自行判斷是否找到了答案。
現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 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搜尋的邏輯。它們能夠更準確地理解用戶的查詢,直接提供答案;在深入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推薦更個人化的內容;並允許用戶透過多輪對話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類技術進步預示著搜尋引擎的未來將更加重視使用者體驗和資訊的精準匹配。OpenAI 的搜尋產品,如果能夠實現這些目標,將有可能改變使用者對搜尋的期望,從而對傳統搜尋引擎構成一些更實質的挑戰。使用者可能會更傾向於使用那些能夠提供即時、準確答案的搜尋工具,而不是僅僅依賴連結列表的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