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吋長的小魚卻能以140分貝的音量與外界交流
一種新發現的小魚的分貝比槍聲、噴射機引擎或大多數競賽級汽車音響都要響亮,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它究竟是怎麼沒有被更早地發現的呢?事實上它並不低調。
2021 年,科學界發現了生活在緬甸山區溪流中的這個物種–鰭魚(Danionella cerebrum)。乍一看,這種體長僅約12 毫米(0.5 英寸)的透明小魚可能不會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它們中間的雄魚卻用一種令科學家困惑的洪亮聲音彌補了人們在視覺上對它的輕視。
「這種小魚能在10至12毫米(0.4至0.5英吋)的距離內發出超過140分貝的聲音–這相當於人類在100公尺(328英尺)的距離內感受到的飛機起飛時的噪音,對於如此小的動物來說,這是很不尋常的,”這項研究的作者拉爾夫-布里茨博士說。「我們試圖了解魚類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以及實現這一成就的機制是什麼。
出聲最響亮的動物,如白鐘傘鳥通常是用呼吸空氣的,因此它們會利用喉部或咽喉部的特殊肌肉來調節氣流,並向後排發出聲音。但魚類對呼吸空氣的熱情卻遠不如鳥類,因此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們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來發出聲音。
研究人員利用微型電腦斷層掃描、高速視訊、基因表現分析和其他方法窺探了小魚的內部。他們發現了一種不同於自然界任何其他已知裝置的發聲裝置,它由一塊強有力的肌肉、一根專門的肋骨和一塊”擊鼓軟骨”組成。
布里茨說:”這種裝置能以超過2000 g 的力加速鼓動軟骨,並將其射向鰾,從而產生快速、響亮的脈衝。這些脈衝串在一起,產生雙側交替或單側肌肉收縮的叫聲”。
那麼,為什麼它們會進化出如此複雜的通訊系統呢?研究人員假設,在它們稱之為家的淺而渾濁的水域中,可能需要一場極端的馬可波羅遊戲。在這種視覺受限的環境中,雄性之間的競爭促進了聲音溝通特殊機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