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國人想像的紐約第一高樓人無法描繪沒見過的東西
都說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但其實更是見識,誰也不能真實描繪自己沒接觸過的東西,人們可以想像出拼接組合的鬼神與怪獸,但沒幾個知道天天用的馬桶構造的,更不知道原理。晚清時期官員憑想像繪製的紐約第一高樓。他能想到層數很多,但想像不出電梯,只好用轆軒和籮筐代替。因為中國古代城牆上是常用這個上下的,避免敵軍趁亂攻破城門。
而實際情況我們知道是這樣
1885年,美國建築師詹尼放棄了傳統的承重牆結構,首次大膽採用鋼框架結構,成功設計並建造成10層樓的美國芝加哥國內保險公司大樓,並成為當時世界最高建築。這種很高的建築被美國人叫作Skyscraper building,Skyscraper是Sky(天)和Scraper(摩擦物)的合詞,後來Skyscraper building就被漢譯為“摩天大樓”,指很高的大樓。
《點石齋畫報·第一高樓》中付文:
美國撥分屯營造司近因市中地價日益昂貴,乃創立二十八層樓。高三百五十尺,週廣八十丈,柱以鋼為之;其下一層全無障隔,設梯二道,並置起落機器十二架,編定逐層號樓,欲由某層達某層,則按號坐於其上,自由轆軒遞送,瞬息即到,無須用力;其餘二十七層皆隔為二十八間,除每層佔去機房一間,合計共得七百二十八間。絕頂登臨,憑欄俯瞰,真有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之慨。
這段文字顯然譯自西方消息報道,描述得很正確和清楚,但再看一眼想想圖,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