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混用貽貝和蠶的蛋白質開發了一種內傷用敷料
貽貝和蠶可能很快就會間接地拯救人們的生命。科學家利用這兩種動物的蛋白質開發了一種內傷敷料,可以止血並防止感染。通常,為了止住內臟器官(或其他內部組織)上開放性傷口的出血,外科醫師會在傷口周圍包上紗布海綿。由於這些海綿不能生物降解,因此必須在縫合切口前取出。儘管如此,有時海綿可能會被遺漏,需要隨後進行手術將其取出。
為了尋找一種表現更好的免沖洗替代品,韓國科學家最近將目光投向了貽貝和蠶。
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貽貝用來黏附潮間帶岩石的天然黏合劑。這些研究的成果是生產了這種黏合劑的合成版,可用於在潮濕環境中將物品黏合在一起。
蠶也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無論是形像上還是字面上),因為蠶生產的絲纖維在強度上與蜘蛛絲不相上下,但卻更容易生產(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可用數量的絲纖維。
韓國團隊開發的新型敷料包含兩層奈米纖維,分別由貽貝黏合蛋白(MAP)或一種稱為蠶絲纖維蛋白(SF)的蠶繭蛋白紡製而成。
在直接與傷口接觸的底層中使用了這兩種纖維的組合。此層中的MAP 纖維可確保良好的組織黏附性,而且還含有一種名為二羥基苯丙胺酸的化學物質,可促進血液凝固。
敷料的表層完全由經過酒精處理的SF 纖維組成,這些纖維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們賦予敷料機械強度。其次,由於它們具有疏水性(拒水性),因此可以防止帶有細菌的液體進入傷口下方,從而降低感染的幾率。
由於MAP 和SF 都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敷料可以在體內無害地溶解。在老鼠進行的實驗室檢查中發現,使用這種敷料可以大大減少凝血時間和失血量。
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Hyung Joon Cha教授表示:「我們已經驗證了一種多功能局部黏合止血劑的卓越止血性能,這種止血劑來自自然界,以人體內可降解的蛋白質為基礎。我們將繼續進行進一步研究,以評估其在實際病人護理或手術環境中的適用性。”
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Small》雜誌上,梨花女子大學和韓國天主教大學的科學家也參與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