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空氣的十年「作戰」降低了中國的自殺率
一項結合中國各地空氣品質數據和自殺報告的研究證實了早期觀察結果,即交通、工廠、燃煤電廠和家庭供暖造成的嚴重空氣污染會增加自殺風險。這項發表於《自然-可持續》的研究表明,中國十年前啟動的一項淨化空氣的“作戰計劃”,在2013年至2017年間幫助阻止了約45970人自殺。
未參加研究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家Roger McIntyre說:「這是一項很好的研究。」這是他所知的第一個將自殺率下降與空氣品質改善聯繫起來的調查。
空氣污染會損害身體健康。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空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中風和肺癌每年使約700萬人過早死亡。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響。小規模神經生物學和環境研究表明,2.5微米(PM2.5)或更小的顆粒物濃度達到高峰時,會迅速改變大腦化學組成,並可能使人們具有攻擊性、情緒失控且無法應對危機。
此外,空氣污染與憂鬱症、焦慮症、精神病和癡呆症等神經認知障礙有關。研究表明,嚴重污染的空氣會在7天內導致自殺風險上升。
和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的自殺率近幾十年來急劇下降。2010年,每10萬人中有10.88人自殺;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到2021年,這一數據降至5.25。這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2013年,我國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經濟學家Tamma Carleton與中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希望能闡明並量化空氣污染與自殺的關聯。
為了將PM2.5與社會、經濟和健康狀況的改善等混雜因素剝離,研究人員重點識別了逆溫——這是一種氣象現象,將空氣污染物困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即使污染排放活動沒有變化,也會增加人類的暴露量。
「這是第一次分離出空氣污染對自殺的因果影響。」Carleton說。
從中國各地收集的天氣數據和1400個空氣污染監測儀的觀測結果顯示,平均每個縣每週面臨4到5次逆溫。每次通常持續2到3小時,可以使PM2.5每周平均提高1%。將這些數據與近14萬份縣級每週自殺報告結合,研究人員發現,逆溫與一週內自殺率的上升有關,但不會產生長期影響。他們在論文中寫道:“如果空氣品質沒有惡化,這些死亡事件就不會發生。”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2013年至2017年間自殺率總體下降的近10%歸因於空氣污染的減少。」Carleton說。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家Joseph Hayes表示,這項大規模研究是「PM2.5與自殺之間關聯研究的進步」。不過,他認為混雜因素仍無法完全排除,結果的準確度可能較低。Carleton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強調「環境是影響自殺風險的關鍵因素」。
相關論文資訊: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4-0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