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達5000磅的歐洲ERS-2衛星墜落地球並開始解體
預計ERS-2 將重返大氣層,並於今天開始解體。第二顆歐洲遙感衛星ERS-2在其16年的工作壽命中傳回了大量訊息,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的看法和對氣候變遷的認識。這項傑出的任務不僅留下了仍在繼續推動科學發展的大量數據,也為今天的許多衛星和歐空局在地球觀測領域的前沿地位奠定了基礎。
ERS-2 衛星於1995 年發射,它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的看法和對氣候變遷的認識。經過13 年的軌道衰減(主要由太陽活動驅動),這顆衛星現在將自然地重返地球大氣層。預計ERS-2 將於2024 年2 月21 日重返大氣層並開始解體。資料來源:歐空局
歐空局的歐洲遙感2 號衛星(ERS-2)最近被發現在大氣層中下降時翻滾。這些影像是澳洲HEO 公司代表英國航太局用其他衛星上的相機拍攝的。這張ERS-2的影像拍攝於2024年1月14日14:43UTC。圖片來源:HEO
這張ERS-2的影像拍攝於2024年1月28日23:35UTC。圖片來源:HEO
這張ERS-2的影像拍攝於2024年1月29日23:49UTC。圖片來源:HEO
這張ERS-2的影像拍攝於2024年2月3日UTC 03:43。圖片來源:HEO
一個時代的終結- ERS-2退役
2011年,歐空局讓ERS-2退役並開始了離軌過程–現在是時候讓這顆開創性的衛星自然重返大氣層並開始燃燒了。
ERS-2 是繼四年前發射的姊妹衛星ERS-1 之後於1995 年發射的。發射時,ERS-2 重2,516 公斤(5,547 磅)。在耗盡燃料後,估計它目前的重量為2 294 公斤(5057 磅)。
這兩顆ERS 衛星在發射時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地球觀測衛星。
這兩顆衛星都攜帶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套儀器,包括成像合成孔徑雷達、雷達測高計和其他測量海洋表面溫度和海上風速的強大感測器。ERS-2 還有一個測量大氣臭氧的感測器。
ERS-2 衛星發射前。ERS-2 號衛星於1995 年發射,它的姊妹衛星ERS-1 號衛星於1991 年發射。這兩顆衛星被設計成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但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ERS-2衛星上多了一個監測大氣臭氧水平的儀器。資料來源:歐空局
對環境科學的開創性貢獻
這些開創性的歐空局衛星收集了大量關於地球極地冰川減少、陸地表面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變暖和大氣化學的數據。此外,它們還被要求監測自然災害,例如世界偏遠地區的嚴重洪水和地震。
在地球資源衛星上開創的各種技術為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例如取得巨大成功的環境衛星任務、MetOp 氣象衛星、今天的地球探索者係列科研任務、哥白尼哨兵以及許多其他國家衛星任務,為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規觀測鋪平了道路。
例如,ERS 雷達是今天哥白尼哨兵-1 號任務上雷達的前身,其雷達測高儀為CryoSat 地球探索者任務上繪製冰層厚度變化圖的傳感器提供了遺產,而ERS 輻射計則在哥白尼哨兵-3 號上的版本繼續使用。
ERS-2 的全球臭氧監測實驗(GOME)是Envisat 上的Sciamachy 和MetOp 上的GOME-2 的前身。
ERS-2發射時,人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和理解遠不如今天–但ERS任務為科學家提供了數據,幫助我們開始了解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1992年至2016年期間ERS、Envisat和CryoSat任務拍攝的格陵蘭冰蓋。資料來源:歐空局/行星視野
數以千計的科學論文都是根據地球資源衛星的數據發表的,而且由於歐空局的遺產空間計劃(該計劃確保繼續改進和利用目前仍在運行的衛星所提供的數據),關於我們不斷變化的世界和我們所面臨的風險的更多研究成果仍將不斷湧現。
當歐空局於2011 年宣布任務完成時,ERS-2 號仍在運行,隨後開始將其高度從約785 公里降至573 公里,以盡量減少與其他衛星碰撞的風險,並使衛星完全鈍化。
利用兩顆ERS 衛星的資料製作的圖像中,中國西部巴楚縣的海拔高度各不相同。ERS 任務開創了將衛星雷達資料處理成數位高程模型的技術,如圖所示的巴楚和附近的天山山脈。數位高程模型是研究地形變化的三維浮雕地圖。圖片來源:ESA/DLR
ERS-2的處置是根據歐空局當時對新項目的空間碎片減緩要求進行的,表明了歐空局對減少空間碎片的堅定承諾。
在主要由太陽活動驅動的13 年軌道衰減之後,這顆衛星現在將自然地重返地球大氣層。ERS-2 預計將於2024 年2 月21 日重返大氣層並開始解體。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