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又沒有上太空怎麼知道地球365天繞太陽一圈?
今天看到一個非常高讚的短視頻,部落客提問古人從來沒有上過太空,他們是怎麼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的。這個部落客估計是想透過這種「神秘感」來獲得大流量,很明顯他成功,他的影片受到了廣大的好評,評論區許多人都在讚歎古人的智慧。
這裡需要說明下,古人確實沒上過太空,無法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多少天——其實古代任何一個文明中的古人都不知道這一點,甚至根本不會有這個概念,但是許多古文明中概念中的年——主要是在更大周期中一年的平均天數確實是將近365天。
不過這並神秘,也不是巧合,古人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如果你想要了解古人如何做到的,那你只要知道古今中外使用的曆法,只要了解古代曆法的製歷規則和方法,就知道為什麼他們能得到一年的平均天數是365天了。
古人根據什麼來製作曆法?
地球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園,我們的天空中掛著一個非常顯眼且容易觀測的巨大天體——月亮。
當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就需要記錄日期,例如部落的祭祀時間、契約簽訂的時間等等。
而當人們需要記錄日期的時候,許多文明就會想到月亮的圓缺週期(月球公轉造成的)。
我相信中國文明發源地黃河流域的古文明在沒有出現文字之前就已經學會通過月亮的圓缺週期來判斷日期了,因為它就是我們之後曆法的基礎。
月亮的圓缺週期記錄日期肯定不是問題,而且非常簡單明了,古人不記得日期的時候抬頭看看月亮的圓缺情況就好了。
但隨著文明的發展,光是記錄日期明顯就不夠用了,特別是需要農耕的文明,老百姓需要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播種。
月亮圓缺週期提示的日期明顯無法告訴人們何時播種最合適,所以古代的學者需要尋找新的方法來體現氣候的變化。
古代中國的先賢們找到了“四季”,用季節來提示人們該幹嘛,例如春季就該播種了。
其實,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感受到季節變化,也有許多方法來記錄季節的變化,但你猜咱們國家的古人想到了什麼。
很多人可能已經想到了,沒錯,就是星象。
你可能不知道,古代中國是最喜歡「仰望星空」的古文明,可能沒有之一,什麼瑪雅文明有著發達的宇宙學知識,大多都是沒有實質根據的瞎傳。
真正將星空觀察用於實踐,並留下一套經得起考驗、有著完善體系的只有古代中國。
那麼古代中國人到底透過什麼星象來確定四季呢?
古代中國人其實是觀察北斗七星鬥柄朝向來確定四季的。
因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北斗七星鬥柄朝向在一天的不同時刻,以及一年中任何一天的同一時刻朝向都是不同的,古代中國人是根據初昏時刻的鬥柄朝向來確定四季的。
之所以是“四季”而不是“五季”或“三季”,又或者其它,我想和對稱之美,以及更好體現季節變化有關係(我個人猜的)。
北斗七星斗柄一年的朝向正好畫了一個圓,分成四份(四季)是第二容易的對稱方法,最容易的自然是兩份(對半分),但兩份或者只有兩個季節的話就很難體現季節性氣候變遷。
其實在人類的文明中,把一個「年周期」分成「三個季節」的古文明是有的,那就是古埃及。
當古埃及文明發展出需要農耕的時候,他們則是根據尼羅河的水位來判斷自己何時播種的。
圖:尼羅河
所以他們是直接根據尼羅河河水的氾濫、退水和枯水來將一個年分為三份,或三個季節。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只要出現農耕文明,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季節來體現一年中的氣候變化,不然沒法系統的耕作。
這裡已經出現了「季節」的概念,現在只要你簡單了解地理,你就會知道季節的出現是因為地球自轉軸傾斜著繞著太陽公轉所導致的。
雖然古人不可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但是他們為了更好指導農耕確定了季節,而季節體現的正是地球的公轉。
你發現了沒有,古人是為了吃飽肚子才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去「計算」地球的公轉週期的,因為它越精準,你的糧食收成就會越好。
說到“精準測量”,你覺得古埃及人通過水位確定地球的季節性變化精準,還是古代中國人通過北斗星斗柄朝向來確定季節更精準。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哪一種觀測方法的參考物比較穩定,就是哪一種比較準確。
所以顯而易見,古代中國人的方法會更加精準。中國的古人可能也嘗試過許多參照物,但最後選擇了一種北斗七星。
但是,就算這種方法本身很精準,在沒有測量工具的前提下,它還是會巨大誤差的。
所以,古人其實根本無法準確知道地球的公轉週期是365天多一點,因為觀測工具和手段有限。
然而,他們為了吃飽肚子,又必須更精確的算出地球公轉週期。
至於如何準確計算,這個就要說到曆法中的置潤了(到現在總算要真正進入曆法相關了)。
也正是因為置潤規則的存在,所以我們前面提到古人得到的是平均一年的差不多有365天,而不是真正每一年都是365天。
中國的農曆
你可能想像不到,古今中外,所有文明的曆法,都需要透過置潤來調整曆法時間和觀測時間,以確保日期準確。
就我們現在使用的日曆而言,今年就是一個閏年,所謂閏年就是置潤的一年——透過二月多一天來補充實際觀測的時間。
之所以現代日曆需要置潤,就是因為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是365.242天,他無法和我們實際記載日期整除,但四年下來就差不多正好多了一天,所以現代曆法的置潤是非常有規律的,就是每隔4年二月多1天就好了。
而古代曆法置潤會更加沒有規律,有時甚至需要直接毫無根據的人為加上或減掉部分時間,以確保它依然能夠準確體現季節變化,不至於出現日期記載是夏季,而實際反饋的氣候是冬季。
實際上,由於觀測的粗糙,每一個古文明的曆法——只要它試圖準確地回饋氣候變化,那麼它就需要非常頻繁地置潤。
因為我們這篇文章主要想解答中國古人如何得出的一年是365天,所以我們以中國古代的農曆為例。
農曆是非常美的一部曆法,人類歷史上應該找不到這樣的曆法,因為它包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有規律,太對稱了。
我們現在國際通用的日曆其實就是記錄地球公轉週期而已,這種被稱為陽曆,而我們前面提到那種看月亮記錄日期的曆法被稱為陰曆。
從古至今,人類所使用的曆法要麼強大一點的用陽曆,要麼弱一點的用陰曆,以及第三種陰陽合曆──它既體現了月亮的圓缺又體現地球的公轉。
農曆其實就是陰陽合曆,它的目的就是指導農耕,它體現陽曆的部分被稱為節氣,節氣就是古人根據季節變化設立的。
我們前面提到季節變化體現的就是地球公轉,所以它就是陽曆,而陰曆部分則是農曆的月份是完全根據月亮圓缺週期來的,初一就是月亮剛冒頭,而15就是月亮變成圓的時候。
陰曆部分可以非常準確,從周朝開始,農曆的一個月就已經不是29天,就是30天。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月球的公轉週期不是只有27.32天嗎,為什麼依照月球公轉設立的陰曆一個週期是29天和30天。
這個其實是因為地球公轉造成的,因為地球相對太陽的位置正在發生變化,最終導致在地球上觀測月球的圓缺週期差不多正好是29.5天——真是人類記錄日期的好夥伴。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陰曆不是29天,就是30天,怎麼搭配組合都無法剛好是365天,這就是要置潤了。
我們現在還在使用農曆,它通常記錄在我們日曆中不起眼的地方,而我們現在農曆的設立邏輯是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大月30天,小月29天。
你可能想像不到,從周朝開始,農曆就已經是這樣設立了。
我們現在的置潤規則是「定冬至無中氣置閏法」(這篇文章篇幅太長了,這個置潤方法不贅述了,想要了解可以轉到我專門講農曆的這篇文章),因為現代設立置潤規則的人已經知道了一年是365天,所以設立的置潤規則相當準確。
至於要準確到什麼程度,依照現代置潤規則頒布農曆的話,800年的周朝歷史每年的平均天數就是365天左右,誤差不會超過0.2天。
但對古人來說,他們的置潤規則很難準確,即使他們和我們使用相同邏輯的農曆,也很難一樣精準。
古人只能更頻繁的調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指導農耕,而最終結果也會導致一個週期內每一年的平均值也在365天左右,當然誤差不會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