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大米孔隙中培育牛肉細胞製造富含蛋白質的新型太空食品
韓國科學家從乳牛身上提取肌肉和脂肪幹細胞,並將其移植到米粒中,最終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高蛋白食品,它被描述為廉價的、環保的食品,可用於飢荒、軍事或太空旅行。
我們目前的耕作方式並不是特別可持續,而且隨著數十億人口的增加,預計對環境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未來的食物可能會與我們習慣的食物大相徑庭,無論是在實驗室裡種植肉類、吃昆蟲來獲取蛋白質,或是激發微生物來生產營養粉。
現在,韓國的科學家創造出了一種可能成為未來主食的新型食品-牛肉-米雜交食品。其原理類似於在實驗室中培育肉類細胞,只不過這次他們是在米粒的孔隙中培育肉類細胞。這種結構為動物細胞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支架,而米中的某些分子則幫助它們茁壯成長。
研究人員首先在米上塗一層魚明膠,這有助於牛肉細胞的黏附。種上牛肌肉和脂肪幹細胞後,米被放置培養9到11天。最後得到的粉紅色米看起來有點恐怖,但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且營養相當豐富。
研究人員蒸煮了他們的牛肉飯,並進行了一系列食品工業分析,以調查這種非自然的創造。他們發現,與一般米飯相比,牛肉飯的蛋白質含量高出8%,脂肪含量高出7%,口感更硬更脆。據報道,含有更多肌肉細胞的牛肉飯聞起來更像牛肉或杏仁,而脂肪含量更高的牛肉飯聞起來更接近奶油、黃油或椰子油。
牛肉-米的環境足跡比傳統養殖肉類小得多。研究人員估計,他們的研究成果每100 克蛋白質釋放的二氧化碳應少於6.27 公斤(13.82 磅),而牛肉則為50 公斤(110 磅)。成本也會低得多,牛肉-米的成本約為每公斤2.23 美元,而牛肉的成本為14.88 美元。
研究團隊表示,牛肉-米具有營養和環境效益,而且食品安全風險低、易於製造,因此是商業化的理想選擇。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計劃透過改善大米中的條件來提高其營養價值,以幫助牛肉細胞茁壯成長。在這之後,最後的障礙可能只是說服人們願意吃它——但公平地說,未來的許多食品都可以這樣做。
研究的第一作者Sohyeon Park 說:”我們通常從牲畜身上獲取所需的蛋白質,但牲畜生產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和水,並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我沒想到細胞在水稻中生長得這麼好。現在我看到了這種穀物雜交食品的無限可能。有朝一日,它可以作為飢荒救濟糧、軍糧,甚至太空食品。”
這項研究發表在《物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