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列印的”球體” 替代軟骨可以長成任何形狀
維也納工業大學(TU Wien)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用乾細胞培育軟骨,並將其引導生長成所需的任何形狀。這項突破可能會帶來更好的補傷方法。軟骨是關節中的橡膠組織,它就像一個緩衝墊,阻止骨頭之間的摩擦。儘管軟骨非常重要,但它在成年人中幾乎沒有再生能力,因此,當軟骨因受傷或數十年的磨損而受損時,就會導致骨關節炎等慢性疼痛。
為了說明新技術如何培養出任何形狀的軟骨細胞,研究團隊重新製作了維也納工業大學的校徽形狀
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製造人工替代材料,但目前看來沒有什麼能超越大自然本身的東西。因此,另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是找到利用幹細胞再生天然軟骨的方法,但這也帶來了其他問題,包括如何讓幹細胞以正確的形狀生長,因為幹細胞團經常改變形狀或縮小。
在這項新研究中,維也納工業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將軟骨樣本培育成所需的任何形狀,他們將軟骨培育成該大學的校徽。創新的關鍵不在於幹細胞,而是將它們放入的容器–微小、中空的3D列印”球體”,它們可以像積木一樣相互連接,為內部的軟骨幹細胞提供支架。
研究的作者奧利佛-科平斯基-格倫瓦爾德(Oliver Kopinski-Grünwald)說:「在顯微鏡下,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相鄰的球體生長在一起,細胞從一個球體遷移到另一個球體,反之亦然,它們無縫連接,形成一個沒有任何空腔的封閉結構,這與迄今為止使用的其他方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些方法中,相鄰的細胞團塊之間仍然存在可見的介面。”
可為軟骨幹細胞提供臨時支架的3D 列印球體的電子顯微鏡影像
球體由一種生物相容性塑膠材料製成,一開始能提供穩定性和結構,但幾個月後就會分解,只留下理想形狀的組織。研究小組表示,這將使軟骨替代品更有效、更可客製化。
Kopinski-Grünwald說:”最初的目標是生產出量身定做的小塊軟骨組織,以便在受傷後將其植入現有的軟骨材料中。無論如何,我們現在已經能夠證明,我們利用球形微型支架生產軟骨組織的方法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與其他技術相比具有決定性的優勢。”
軟骨是這類工作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不僅因為它是一種人們經常有問題的組織,還因為它相對簡單,而且不需要血管。研究人員說,如果能克服在這些客製化生長的組織中加入血管這一難題,那麼這種技術就能適用於骨骼等其他組織。
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材料期刊》(Acta Biomateriali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