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靈長類動物如何發展出對糖的熱愛?
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對甜味的偏好可以追溯到我們的早期靈長類近親。這項研究透過研究牙齒碎裂和齲齒的模式,揭示了古代類人猿(包括已經滅絕的猴子和猿猴)的飲食行為。
本研究使用的距今2,900 萬年前的靈長類頭骨左為Aegyptopithecus,右為Parapithecus。圖片來源:Matt Borths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生物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上,研究使用了埃及法尤姆窪地的化石,這些化石是了解始新世晚期到漸新世早期(距今4000萬年到2900萬年前)猿猴進化的寶貴資料。研究人員研究了五種靈長類動物的牙齒缺損模式,並將其與活靈長類動物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主要作者、奧塔哥牙科學院約翰-沃爾什爵士研究所的伊恩-托爾(Ian Towle)博士說,研究人員希望找出早期靈長類動物的飲食結構–硬食還是軟食。
他說:”我們密切關注牙齒缺損的頻率、嚴重程度和位置。我們也對齲齒的存在很感興趣,這通常與現代靈長類動物食用軟性水果有關。”
埃及法尤姆窪地的化石採石場。圖片來源:Matt Borths
研究小組成員包括杜克大學杜克狐猴中心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修-R-博思博士和牙科學院的卡羅琳娜-洛奇博士,他們發現牙齒崩裂的發生率非常低,在研究的421 顆牙齒中,只有21 顆出現了斷裂。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早期類人猿主要食用軟質水果。牙齒崩裂的發生率很低,特別是與現代類人猿相比,這暗示了類人猿偏愛軟質食物,如成熟的含糖水果,”Towle 博士說。
這項研究為早期類人猿飲食多樣性有限的假說提供了”實質支持”,猴子和猿猴飲食的多樣化是在其進化史的後期出現的。
“這些對遠古靈長類飲食的深入了解為了解我們靈長類祖先的進化軌跡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博思強調了法尤姆窪地的重要性,他說,當南極洲第一批冰川形成時,這些靈長類動物在”巨大的氣候變化”中倖存了下來。
「法尤姆化石記錄捕捉到了我們的血統適應這個更乾燥、更涼爽的世界的關鍵時刻,顯然是以水果為’燃料'”。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