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新的自然力量正在重塑地球”人類世”
科學家埃爾-艾利斯(Erle Ellis)綜合了跨學科的研究成果,說明人類的文化實踐如何在歷史上促成了生態系統的轉變,從使用火到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艾利斯強調了人類世所面臨的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環境挑戰,主張利用人類社會的社會和文化能力實現與自然的可持續共存,強調合作和重新構想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地理與環境系統教授埃爾-埃利斯(Erle Ellis)透過對考古學、生態學、人類學和演化理論的一系列跨學科研究,解釋了文化實踐的演化過程,正是這些文化實踐使社會發展出前所未有的能力,以擴大和改造維持其生存的生態系統。
從用火烹飪食物和管理植被,到支持集約農業的技術和機構、日益城市化的社會和遍布地球的全球供應鏈,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出重塑地球並在此過程中繁榮昌盛的社會、文化和生態能力。
艾利斯是研究”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頂尖科學家。 “人類世”是由人類對地球的改造所定義的當前地質時代。他是人類生態學實驗室(Anthroecology Lab)的創始人和主任,該實驗室研究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旨在引導人類與生物圈建立更永續的關係。他目前是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客座研究員,最近在該學院發表了他關於人類世機會的研究成果。
雖然人類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來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和壽命,但艾利斯指出,這些進步帶來的意外後果通常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是負面的,從氣候變遷到物種滅絕,再到日益廣泛的污染。人類世所帶來的這些破壞性環境挑戰要求我們採取行動,以便為人類和大自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然而,正如艾利斯所展示的那樣,將”人類世”描繪成一場環境危機,忽略了其最重要的訊息。當人們齊心協力時,他們的確可以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好。當前地球環境挑戰的迫切性並不意味著環境危機、極限和崩潰的敘事會更有效地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塑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要長期成功地塑造更美好的未來,就必須將這些努力與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社會能力結合,並透過廣泛的人類共同願望來增強這些能力的應用。
艾利斯評估了自然科學在成功預測和管理社會、環境和互動中前所未有的轉型變化方面的局限性,這些變化體現了人類世的狀況。相反,使人類社會能夠在充滿挑戰的環境條件下生存甚至發展壯大的能力是社會和文化的能力,是建立在製度、實踐和敘事基礎上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們能夠合作努力,支持共同利益。如果要為大自然的其他部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就必須將這些社會和文化能力擴展到人類社會之外的生活。
“重新強調所有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我們共同的進化祖先–是一個開端,再加上連接人與自然的新方法,從遙感到網絡攝像頭,到自然應用程序,再到社區保護區、走廊網絡和生態旅遊,」艾利斯分享道。 “對更美好未來的嚮往也必須透過恢復原住民和傳統對土地和水域的主權來與過去和解”。
艾利斯強調,塑造比現在更美好未來的社會能力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要將這些能力付諸行動,關鍵在於讓公眾進一步認識到,這些能力不僅存在,而且可以透過我們人類對生活在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共同願望所產生的前所未有的地球力量來成功實現。
參考文獻:”人類世的條件:透過社會-生態轉型演化”,作者Erle C. Ellis,2024 年1 月1 日,《英國皇家學會哲學論文集B》。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