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政治會改變道德判斷和寬容度
打開任何社群媒體平台,打開電視或播客,都很容易找到政治言論中虛偽或不良行為的例子,而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政治科學家的新研究或許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由凱爾-赫爾(Kyle Hull)、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和克拉麗斯-沃倫(Clarisse Warren)共同撰寫的一項大型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在參與政治活動時願意違背道德,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為。
結果也表明,當受訪者從個人領域轉向政治領域時,對外部群體(即反對黨)的敵意是造成道德模糊的驅動因素。
而有錯的一方並非只有一個。
政治學客座助理教授赫爾說:「人們,無論年齡或意識形態如何,都更願意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和判斷,如果這些行為是在政治領域的話。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內心對’另一方’的真正厭惡所驅使”。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項調查,並對四個不同的成年人樣本進行了調查,共有2472 名受訪者參與。調查包括非政治和政治道德行為量表以及政治和非政治道德容忍度量表。
利蘭-奧爾森(Leland J. and Dorothy H. Olson)政治學教授史密斯說:”基本上,我們向同一個人提出了幾乎相同的問題。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把’人’改成了’政治家’。這足以改變人們的道德判斷。它改變的方式使我們的道德評估更具靈活性”。
這包括對政治家不良行為的評估,因為共同作者發現,人們對自己喜歡的政治家的道德容忍度更高,這與他們願意容忍朋友的行為類似。
研究人員說,在日益兩極化——而且往往是有毒的–的政治環境中,這些結果凸顯了憤怒政治的危害。
赫爾說:『我認為有理由感到擔憂。只要人們內心對外部群體存在某種厭惡,那麼當人們願意採取不那麼道德的行為時,肯定會有行為風險。政治會讓我們做出我們通常不會做的事情,容忍我們通常不會容忍的事情。它有時會激發出我們最壞的一面。一些政客和媒體談論另一方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這種火氣。我們越是把一個政黨或另一個政黨說成是壞人,就越有這種感覺,就越願意把道德放在一邊。”
這項研究以史密斯的工作為基礎,探索政治參與和意識形態如何驅動道德價值和選擇,而不是相反。
史密斯說:”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人們在個人生活中對道德行為或道德選擇所採用的標準就可能與在政治世界中不同。這就是我們的發現。政治並不會讓左派或右派、年輕人或老年人、富人或窮人變成混蛋。政治似乎把我們所有人都變成了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