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車圈那些「意想不到」的10個瞬間
今天除夕,農曆兔年最後一天,是時候做個複盤了。談到汽車產業的2023年,很多人可能不會懷念。因為這一年太慘痛,主管頻繁變動,邊緣企業被迫大面積裁員。價格戰倒逼企業斷臂求生,企業在KPI沒完成的情況下,利潤也難言樂觀。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新能源產業正浩浩蕩蕩奔赴下一場競賽。
這一年又格外精彩,誰也不想缺席自動駕駛排位賽,無圖之戰正式打響,集體出海也讓中國汽車成為響噹噹的名片。
艱難中夾雜著不甘,成為車企在2023年摸索前行最好的註腳。
我們該怎麼概括車圈的2023?
在這紛雜的商戰和行業規律面前,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永遠是正解,所以我們篩選出了2023車圈十大「意想不到」事件,試圖透過歷史洞見未來。
01.「反向合資」大時代到來
2023年最提氣的,一定是史無前例的事件──海外巨頭主動找中國車企反向合作。
2023年7月,先有奧迪與上汽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開發電動車,緊隨其後的是大眾斥資7億美元,收購小鵬汽車4.99%股權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藉此提升大眾汽車品牌在華電動化和智慧化的競爭力。
10月,Stellantis集團宣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得零跑車約20%的股權,並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攜手開展電動化攻勢。
海外巨頭以投資的形式與中國車企合作,中國企業成為老師,教他們造電車,在燃油車時代是萬萬想不到的。經過多年的累積與沉澱,中國汽車終於揚眉吐氣,走上了用科技征服市場的道路。
02.沒錢只能買BBA
“以前是沒錢才買國產車,現在是沒錢買國產車。”
先前國產車一直是低價親民的代名詞,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和研發人才,中國車企只能用高性價比切入市場。
隨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話語權越來越強,價格也不斷觸摸。例如仰望U8,以109.80萬的價格躋身百萬俱樂部,一度被視為「國產SUV天花板」。廣汽埃安的昊鉑SSR,價格區間來到了120萬~160萬元。
2023年12月的最後兩週,蔚來ET9、問界M9、小米SU7相繼上市或亮相,價格都不低,其中蔚來ET9新車預售80萬元起,問界M9也在40萬到60萬。
就連先前被稱為「年輕人第一輛車」的小米SU7恐怕也要落空,畢竟雷總已經不只一次表示SU7會有點貴,19.9萬就不要想了。
對中國車企而言,高端化是一條必須走的路,只有這樣才有機會進入全球市場。但玩笑歸玩笑,當下市場低售價的電動車還是佔大部分,比如比亞迪秦PLUS、廣汽AION Y、吉利銀河L6等市場主力,售價基本上都在20萬元以下。
03、為份額連利潤都不要了
2023年,我們能想到車企會大打價格戰,但沒想到會打得如此徹底,如此不計後果。
去年初,特斯拉在全球降低產品售價,這猶如一枚砲彈砸入了早已暗潮湧動的汽車產業,其它車企先是指責,後來到紛紛跟進降價。降價手段也層出不窮,在價格體系已崩塌的情況下,各家車企也只能硬著頭皮跟進。
去年七月,以特斯拉、比亞迪、長城、上汽為首的16家主流車廠曾共同簽署《汽車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其中最被關注的一條就是「廠商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新能源車企握手言和,不再打價格戰。
但兩天之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發布聲明,稱該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現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
「停戰協議」作廢之後,極氪、哪吒、長城、蔚來等品牌相繼推出降價促銷活動,幅度從8000到5.7萬不等,直至現在,價格戰仍在繼續。
根據超電實驗室不完全的統計,截至24年初,今年參與降價、促銷的車企就超過50家,數百款車型均先後推出力度不等的優惠。
04.對「水軍」不再手軟
當市場越來越捲,車企被水軍抹黑的攻擊事件也開始多起來。
不過車企開始以更強硬、更高調的姿態反擊“網路水軍”,車企法務部也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2023年5月,蔚來、小鵬、零跑相繼在微博開通「法務部」專屬帳號,吉利和長城汽車則分別成立了網路舉報中心,主要負責處置損害品牌形象的網路不實資訊。
比亞迪也開通了法務部官方微博,上來就重拳出擊,首條內容即宣布已經收集大量證據,正式起訴某自媒體,要求其刪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並賠償500萬元人民幣,比亞迪甚至為了徵集線索開出了5萬-500萬元的懸賞。
當下輿論環境越來越混雜,車企透過「反向維權」以正視聽也合情合理,但也希望車企們把「維權」的力量,用在正確的地方。
05、車企造船買船隊
其實早在2022年10月,比亞迪就訂購了至少6艘貨運船,每艘船可運載7,700輛汽車,這些貨運船價值高達50億元,這批船也將在今年投入營運。緊接著,上汽集團也招標新增7艘貨運船,每艘船運輸能力8,900輛。
進入2023年,已經多家自主汽車品牌開始加大海外運力的投入,紛紛組成自身的「遠洋運輸船隊」。
中國汽車製造商作出造船買船隊選擇的背後,是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年增57.9%,為491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我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也是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出口國。
這也是繼2016年以來,日本首次從汽車出口第一的寶座上跌落。
06.問界成最大黑馬
誰能想到,從青黃不接到成為月度新勢力銷冠,問界只花了四個月的時間。
2023年9月12日,華為發布新款AITO問界M7並開啟交付,上市64天,超9萬台大定的數據,強勢扭轉了問界M7系列的銷量頹勢,餘承東在朋友圈中感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要知道去年上半年,問界的處境讓不少人認為它走不下去了。根據乘聯會的數據,去年1月問界M7銷量還超過1,700輛,到了7月已經下滑至769輛。
如今問界已成為2023年汽車圈最大黑馬,得益於新M7的加持,一舉躋身新勢力頭部陣營,也成為了今年為數不多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車企。
特別是在2024年第一個月,問界結束了理想在2023年全年領先的統治地位,以月銷32973輛的成績,首次成為造車新勢力月度銷冠。
07、「華為系」汽車大聯盟
華為雖然不造車,但野心比造車更大。
2023年11月9日,華為與奇瑞汽車合作的“智界(Luxeed)”S7開啟預售,並且稱要把智選車業務要升級為“鴻蒙智行”,所謂“鴻蒙智行”,是指鴻蒙智慧汽車技術生態聯盟,這也標誌著華為開始打造汽車技術生態聯盟。
鴻蒙智行正式亮相後,餘承東透露,繼與賽力斯汽車合作“AITO問界”、與奇瑞汽車合作“智界”之後,還會有兩個“界”,來自北汽和江淮。
幾天后,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與華為於11月25日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經協商,華為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先前合作的賽力斯、北汽、奇瑞、江淮也有意跟進,餘承東透露,未來華為智選車業務的合作夥伴都會陸續加入合資公司。
華為的兩種路徑其實很明了,不想和華為深度綁定的車企,選擇車BU,反之選擇鴻蒙智行,華為意圖打造兩種成熟的模式,供車企挑選,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組建自己的汽車大聯盟。
08.車企CEO不再高高在上
價格戰拳到肉,車企CEO再也不能當甩手掌櫃,既然要讓聽到砲火的人去指揮戰鬥,那車企CEO就深入一線聽砲火聲。
例如蔚來李斌,開啟了CEO連續直播實測的先例,親自開著ET7從上海出發,實測150kWh超長續航電池包續航里程,經過超14小時的行駛後,達成一塊電池行駛超過1000公里的成績。
為了真實,李斌全稱直播,吃點心、打電話、拉家常…被吃瓜群眾盡收眼底。李斌也對其他車企CEO的喊話,說CEO都應該親自測試自家產品。
李斌這場直播收割了一大波流量,隨後極越汽車CEO夏一平也效仿了一波,同樣進行了一場CEO直播親測,主題則是純視覺佔用網絡第一次跨城自動駕駛直播,同樣是全程直播,歷時3小時、200km,全程智駕完成。
回看過往,各家車企老大以及高階主管們,更多是在發表會的PPT上隔空鬥嘴。如今CEO開始走向台前,成為代表企業的超級IP,從規避風險和提升行銷投放效率、性價比的角度來考慮,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09、冰箱彩電大沙發成主流
燃油車時代,我們強調的三大件是引擎、變速箱和底盤,即便是純電車,我們也會專注於“三電”,即電池、馬達和電控。
不過在過去一年的新能源車發表會上,車企們開始重點宣傳起了「冰箱彩電大沙發」。越來越多的新車,開始配備各種大屏,冰箱也成為時髦的配置。
這讓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技術的倒退,畢竟車載冰箱,是很早之前就有的配置。
其實在新能源時代,傳統燃油車上強調三大件的邏輯已經被顛覆了,在新能源車時代「三電」雖然依然很重要,但得益於中國強大的新能源車供應鏈,大家三電的水平並不會差很大。
這時候如果車企能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體驗上的需求,比如“冰箱彩電大沙發”,就能大獲成功,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開電車並不是為了刷圈速,跑快車,而是盡可能讓自己更舒服。
10.AI開始上車
隨著ChatGPT爆火,大模型的熱度持續不減,AI技術正在加速顛覆各行各業,汽車產業也開始脫胎換骨。
無論是當下大熱的城市NOA,或是智慧座艙,都能從大模型直接受益。車企也在擁抱大模型。理想在2023年6月公佈了大模型MindGPT,長城也官方宣布成立了AI Lab,吉利在汽車研究院下也成立了類似的機構,AI智能研究部。
不少人將2023年稱為大模型元年,但AI大模型的技術浪潮才剛開始,我們也不要對車企自研大模型抱太高的期待。
比爾蓋茲有句名言,人們總是高估未來一兩年的成績,而低估未來十年的變革,這句話放在大模型上車同樣適用。
AI上車只是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等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