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藍色起源公司高管的月球開發新創公司Interlune制定採礦計劃
Interlune 是一家由前藍色起源公司高管領導的隱形新創公司,致力於在月球上開採一種稀有的氦同位素,這種同位素可用於量子計算,甚至最終用於核融合發電。上週在此報道的監管文件顯示,該公司最近完成了1,550 萬美元的新融資;在此之前,Interlune 已完成了269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但在此之前,人們對籌集資金的理由所知甚少。
兩份保密投標文件顯示,這家新創公司正在尋求這筆資金,用於建造和測試月球氦-3(He-3)資源提取硬體。 Interlune公司的代表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Interlune 公司在最新的宣傳資料中說,它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從月球碎屑中提取氦的”突破性方法”,但幻燈片中並沒有更詳細的介紹。根據一張幻燈片,這家新創公司正在開發轎車大小的提取器,並與其他硬體結合,以有效地製造可擴展的實體工廠。不過,幻燈片並沒有解釋如何儲存氦,或如何將其運回地球。
He-3是氦的一種穩定同位素;地球透過磁場屏蔽了太陽風,而月球則受到太陽風的轟擊,He-3等高能量粒子沉積在月球表面。在地球上,He-3 最常見的來源是氚的衰變,氚是一種用於核武的人造元素。 Interlune 預測,在量子計算、醫療成像、太空推進劑和核聚變等領域的推動下,未來幾年對He-3 的需求將呈”指數”增長,預計到2040 年,每年的需求量將達到4000公斤(而現在僅5 公斤)。
月球上的He-3 和地球上的He-3 一樣稀缺。在月球上開採氦-3 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自阿波羅任務以來收集的數據顯示,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 同位素。但多年來,它一直被認為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科學家從未接近開發必要的提取技術,使這種努力值得。 He-3可以用來為核融合反應器提供動力–這是一個特別誘人的概念,因為它的副產品不會具有放射性–但是,儘管核融合研究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要將核聚變成為地球上(更不用說太空中)商業上可行的能源,還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
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向我們的月球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2022 年宣布,其嫦娥五號機器人任務採集到了一種新的月球礦物,其中含有He-3,這表明其儲量比以前想像的還要大。
中國對開採氦-3 的興趣為確保月球上這些大噸位資源的國家安全創造了必要條件–這可能意味著Interlune 公司有望獲得政府機構的非擴張性政府合同,以及尋求以國防為重點的投資者的青睞。
Interlune 的管理團隊包括執行長羅布-梅耶森(Rob Meyerson)、技術長蓋瑞-賴(Gary Lai)和營運長英德拉-霍恩斯比(Indra Hornsby),羅布-梅耶森是一位多產的太空產業投資者,曾任藍色起源公司總裁;蓋瑞-賴曾任藍色起源公司首席架構師;英德拉-霍恩斯比曾在火箭實驗室、黑天公司和太空飛行工業公司工作過。這家新創公司已成立至少三年,但除了幾份簡短的公開聲明外,這是公眾第一次詳細了解其計劃。
報告還稱,Interlune 公司計劃最早於2026 年在月球上展示這項技術,並於2028 年建立一個提取氦-3 的試驗工廠。該公司告訴投資者,如果計劃如公司所願,那麼到下一個十年開始時,公司每年可從氦-3回收中獲得5億美元的經常性收入,而且只會越來越多。
但這仍然是一個昂貴的計劃:該公司需要支付發射費用、確保資源回返合作夥伴,並建立起啟動大規模採礦所需的所有硬體。經濟效益,例如開採一克氦的成本,也還不清楚。不過,如果Interlune 能夠成功,那麼它將自成一類:也有其他新創公司專注於太空資源開採,但它們要么專注於將月球資源純粹用於在軌應用(如Argo Space Corporation),要么只專注於礦物(如AstroF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