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清華黃翊東等當選外籍院士
今天,2024年美國工程院新晉院士名單公佈!英偉達老黃當選,除此之外,名單中還有不少華人。根據官方介紹,美國國家工程院選出了114名新晉院士,以及21名外籍院士。這使得美國成員總數達到2,310人,外籍成員總數達332人。
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授予工程師的最高職業榮譽之一。
NAE會表彰那些對「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做出傑出貢獻,包括在適當情況下對工程文獻做出重大貢獻,以及開拓新的和發展中的技術領域,在傳統工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或開發/實施工程教育的創新方法的人。
接下來,一起看看這些當選成員都有誰?
新晉院士
黃仁勳
英偉達公司聯合創辦人、總裁兼執行長。
因推動人工智慧革命而當選。
黃仁勳於1993 年創立英偉達,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擔任總裁、執行長和董事會成員。
他被《財星》、《經濟學人》和《Brand Finance》評為全球最佳首席執行官,以及《時代》雜誌評選的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他本科畢業於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
黃仁勳是今年當選院士中唯一一個沒有學術背景的新進院士,足見學術界對於他在英偉達取得的成績肯定。
現今英偉達提供的GPU和AI基礎設施,是AI工業界和學界進發展的前提與保障。
更重要的是,AI技術正在成為像數學,材料學,藥物研發等科學研究領域最有前景的工具。
他創立的英偉達和他在英偉達30年的工作,為未來科學界的整體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Chen, Jingguang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系Thayer Lindsley教授。
因發現新催化劑和同步加速器技術,實現了在反應條件下催化與電催化機制之間的聯繫而當選。
他的研究啟發了催化和燃料電池過程的基礎研究,包括探索在生產氫氣的催化過程中減少鉑(一種稀有且昂貴的金屬)的使用的方法。
2012年他從德拉瓦大學加入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他是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同步加速器催化聯盟的共同創辦人,也是該聯盟的首席研究員。
除了在多個專業委員會任職外,他還是北美催化學會主席,並擔任美國化學會催化分會主席。
他於1982年在中國南京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並於1988年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Chen, Zhangxing John
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化學與石油工程系教授、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能源模擬工業研究主席。
因在用於碳氫化合物資源回收的建模和模擬技術的貢獻而當選。
Chen, Zhangxing於1991年獲得普渡大學博士學位,在全球擁有超過35年的石油和天然氣學術和工業經驗。
重點研究領域包括:
物理和數學模型的推導;從地質模型升級到油藏模擬模型;高階精確數值方法(如有限體積、有限元素)的開發和研究;線性和非線性求解器的開發和分析(新的預處理器、求解器、平行化技術和求解方案);驗證與應用;油藏模擬軟體開發。
他曾任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德州農工大學、美孚石油公司和南衛理公會大學(SMU)的教授和油藏工程師。
他是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傑拉爾德·J·福特教授,長江學者。
他其他重要職務包括SMU科學計算中心主任、SMU研究生院主任、北京大學高級油藏建模與模擬中心主任、德州中國科協主席。
Cui, Jingrong Jean
BlossomHill Therapeutics聯合創辦人、總裁兼執行長。
因為抗癌新藥的研發,解決醫療需求上的貢獻而當選。
Cui, Jingrong Jean在腫瘤藥物發現和開發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Turning Point的科學創始人,她專注於解決標靶治療中的抗藥性問題,並發明了獨特的大循環平台來系統地解決抗藥性問題。自公司成立以來的6年內,這種新穎的策略和方法研發了三種臨床化合物。
她和她在輝瑞的克唑替尼化學團隊於2011年入選第38屆國家年度發明家獎。
她兩度獲得輝瑞全球研發成就獎(2006年和2012年)以及2011年輝瑞創新獎。崔博士是獲獎者榮獲2013年美國化學會(ACS) 化學英雄計劃,表彰克唑替尼的發現和開發。
2021年,她因Lorlatinib的發現和開發而榮獲ACS頒發的第二屆化學英雄獎。
她本科和碩士都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Fan, Shanhui
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院Joseph and Hon Mai Goodman教授。
因證明了與地球相比,「太空的寒冷」可以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而當選。
他的研究興趣是奈米光子結構的基礎研究,特別是光子晶體和超材料,以及這些結構在能源和資訊技術應用中的應用。
他發表了600多篇審查期刊文章,並擁有70多項授權美國專利。
他曾獲得RW Wood獎、西蒙斯物理學研究員獎和萬尼瓦爾布希教授獎學金。他是IEEE、APS、Optica和SPIE fellow。
他於1988年至1992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學習物理學,並於1997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理論凝聚態物理博士。
Fu, Rong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區域地球系統科學與工程聯合研究所所長。
因對用衛星遙感來表徵和預測陸地降水的方法做出的貢獻而當選。
她的研究旨在了解大氣水文循環及其與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在確定全球和區域尺度地球氣候穩定性方面的作用,並應用氣候科學來支持區域決策。
重點是控制亞馬遜和泛美季風地區降雨量變化的機制,全球氣候變遷、當地植被和生物量燃燒以及海洋年代際變化如何影響最近的降雨量變化,並將影響降雨量和降雨量。
她的研究是最早表明熱帶雨林在啟動亞馬遜流域乾季到濕季轉變中的積極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在決定水蒸氣向全球平流層輸送方面的重要性的研究之一。
Lau, Kei May
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講席教授。
因在矽基III-V類半導體領域的光子學和電子學研究而當選。
Kei May Lau是一位半導體工程師,其研究主題包括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發光二極體和雷射二極體。她是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的方教授和光子學技術中心主任。
她於2000年加入科大,因為憧憬固態照明革命的曙光,她創立了光子學技術中心,從事LED 和基於LED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研究。
她被認為是這方面的中國領先團隊之一,在國際舞台上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她的研究工作重點是將創新理念轉移到工業界。
2001年,她被任命為IEEE院士,「以表彰她對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異質結構材料和裝置的貢獻」。 2016年,她獲選為香港工程學院院士。
Liu, Chunqing
霍尼韋爾Green H2 Growth Vector Group的高級研發研究員和高級經理。
因在聚合物和薄膜創新,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天然氣和綠色氫氣生產和使用當選。
Liu, Chunqing目前是霍尼韋爾Green H2 Growth Vector Group的高級研發研究員和高級經理。她正在領導一個多學科的研究小組,開發突破性的水電解技術,從水中生產綠色氫氣。
她曾中國科學院中國獲得聚合物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並在美國西北大學和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Liu, KJ Ray(劉國瑞)
Origin AI創辦人、董事長兼技術長。
因在無線感測與通訊領域的訊號處理技術上的貢獻而當選。
Liu, KJ Ray是Origin Wireless的創辦人、前CEO,現任董事長兼技術長。同時也是IEEE、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和國家發明家學院的Fellow。
Origin Wireless在無線感知和室內追蹤領域AI技術上走在前沿,並且榮獲了三項CES創新獎,其中包括2021年的CES最佳創新獎和2017年的CEATEC大獎。
在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擔任了資訊科技領域的傑出大學教授和Christine Kim傑出教授,直至退休。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對訊號處理和通訊領域做出了廣泛的貢獻,指導了70多名博士和博士後學生,其中10人獲得了IEEE Fellow的榮譽稱號。
Wing, Jeannette M.(週以真)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執行副校長。
因在計算思維的提出和倡導,以及對形式化方法和可信計算的貢獻而當選。
Jeannette M. Wing是哥倫比亞大學電腦科學教授及研究執行副校長。
她在可信賴人工智慧、安全與隱私、規範與驗證、並發與分散式系統、程式語言和軟體工程等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她曾擔任微軟研究院的企業副總裁,負責全球研究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也曾在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科學系任教,並擔任系主任和電腦科學學院的學術副院長。
她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AAS)、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電腦協會(ACM)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Fellow,並獲得了ACM和計算研究協會頒發的傑出服務獎,以及瑞典林雪平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在此之前,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電腦科學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Wu, Tien H.(吳田玉)
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
因推動永續電子製造和半導體封裝的大規模生產技術而當選。
吳田玉博士於2000年3月加入日月光半導體,分別於2006年任命為集團營運長暨董事,及2014年指任為環電公司執行長,環電提供電子代工組裝製造服務。並於2003 年起擔任設立於美國加州Fremont的半導體工程測試領導廠商ISE Labs 的執行長。
在加入日月光之前,吳博士於IBM公司任職,曾於北美、亞洲及歐洲等地負責IBM之多項研發、製造與行銷業務的管理職務。吳博士擁有12項美國專利並發表超過25篇學術期刊論文。
吳田玉博士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並擁有美國賓州大學的機械工程碩士學位與應用機械學博士學位。 2015年取得美國紐約賓漢頓大學理學榮譽博士學位。
Xia, Z. Cedric
蘋果硬體工程部門的傑出工程師兼總監。
因在汽車和電子產品中對先進成型技術的應用而當選。
外籍院士
Huang, Yidong(黃翊東)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因在光電子元件的研究及其在工業界的應用轉化而當選。
黃翊東,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江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長期從事光電子元件領域的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工作,曾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院長,是清華大學電子資訊大類課程體系的主要創建者之一。是光電子晶片企業華慧芯、與光科技、光函數科技的創辦人。
她發明了「八分之一波長位移分佈回饋」的新結構,開發出光通訊抗反射DFB雷射器,兩次獲得NEC研究功績獎;近二十年來聚焦微納結構光電子器件,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項目以及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帶領課題組研發出世界首創具有自由電子輻射、即時光譜成像、動態軌道角動量輻射、量子態產生及操控等功能的整合光電子晶片;發表論文300餘篇,引用數千次;申請專利182項(國際專利56項)。
現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高等教育分會副會長,ACS Photonics雜誌副主編。
Lin, Qinghuang
Lam Research總監。
因在積體電路產品的製造上對電子材料的應用當選。
Qinghuang Lin在半導體產業擁有超過15年的經驗積累,是美國Lam Research(泛林集團)的高級技術開發總監,也是AAAS、ACS、MRS、SPIE的Fellow,並擔任美國化學學會PMSE分會的主席及其執行委員會的成員。
在此之前,他曾擔任ASML美國技術開發中心總監,並曾在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高級經理及IBM首席發明家。
他在清華大學獲得了工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完成了博士後研究。
Su, Yu-Pen(蘇玉本)
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顧問。
因在火箭推進及其相關技術領域所做的貢獻而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