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突破:在斯凱島發現的翼龍新品種改寫了演化史
來自自然歷史博物館、布里斯託大學、萊斯特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的標本中發現了翼龍的新物種。這隻新翼龍屬於達爾文翼龍支系。它的發現表明,該支系的種類比以前想像的要多得多,從早侏羅世晚期到晚侏羅世持續了2500多萬年。在此期間,該支系中的物種遍佈全球。
Ceoptera evansae 的重建藝術想像圖圖片來源:© NHM & Witton 2021
這項發現為翼龍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一個新的、更複雜的模型。
Ceoptera evansae部分骨骼特寫,顯示肩部區域、部分翅膀和脊椎骨。資料來源:自然史博物館託管人
中侏羅紀翼龍化石的稀有性和不完整性阻礙了人們了解早期翼龍演化的嘗試。這次發現表明,所有主要的侏羅紀翼龍支係都是在早侏羅世末期之前進化的,比以前認識到的要早。這項發現也表明,翼龍與鳥龍(最終進化成現代鳥類的恐龍)一起一直延續到了晚侏羅世。
這些遺骸由部分骨骼組成,包括肩膀、翅膀、腿部和背骨的一部分。許多骨骼仍完全嵌在岩石中,只能透過CT 掃描進行研究。
Ceoptera evansae骨骼的3D 模型。資料來源:自然史博物館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該論文的資深作者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教授說:”新發現的翼龍物種Ceoptera有助於縮小飛行爬行動物進化過程中幾個重大事件的時間範圍。它在英國中侏羅世的出現完全出乎意料,因為它的大多數近親都來自中國。這表明,它所屬的飛行爬行動物高級類群出現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早,而且很快就幾乎遍布全球”。
巴雷特教授及其同事描述了這個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Ceoptera evansae:Ceoptera 源自蘇格蘭蓋爾語Cheò,意為薄霧(參考了蓋爾語中斯凱島的通用名稱Eilean a ‘ Cheò,即薄霧之島),拉丁文-ptera 意為翅膀。 Evansae是為了表彰蘇珊-埃文斯(Susan E. Evans)教授多年來在解剖學和古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斯凱島上的研究成果。
主要作者、布里斯託大學古生物學家Liz Martin-Silverstone 博士說:”Ceoptera 所處的時期是翼龍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同時也是我們擁有標本最少的時期,這表明了它的重要性。在岩石中發現了更多的骨骼,其中一些骨骼對於確定Ceoptera是哪種翼龍是不可或缺的,這使得這次發現比最初想像的還要好。它讓我們離了解更高級翼龍的進化地點和時間更近了一步”。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