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傳記”重建歷史揭示中世紀生活的秘密
一個大型研究計畫收集了一批”骨骼傳記”,這些傳記透過骨骼遺骸講述了中世紀劍橋人的生活。這些傳記揭示了黑死病時期及其後人們的日常經驗。與這項研究同時發表的還有一項新研究,該研究透過考察一家收容窮人和體弱者的前醫院墓地中的遺骸,調查了中世紀的貧困狀況。
劍橋大學的考古學家分析了從全市墓地挖掘出的近500 具遺骸,這些遺骸的年代在11 世紀到15 世紀之間。樣本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挖掘。
研究人員利用最新技術調查了城鎮居民、學者、修士和商人的飲食、DNA、活動和身體創傷。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16 具最能體現不同”社會類型”的遺骸。
完整的”骨傳記”可在劍橋大學”鼠疫之後”計畫推出的新網站上查閱:
黑死病期間死於劍橋鼠疫的編號766(”Dickon”)的部分臉部照片。圖片來源:《鼠疫之後》
劍橋大學考古系的首席研究員約翰-羅伯教授說:”骨傳記利用所有可用的證據來重建古人的生活。我們的團隊使用了理查德三世骨架等研究中熟悉的技術,但這次是為了揭示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我們永遠無法透過其他方式了解這些人。”
《鼠疫之後》的研究人員莎拉-英斯基普博士(現就職於萊斯特大學)說:”對普通民眾而非歷史資料中記載的精英使用骨傳記的重要性在於,他們代表了人口的大多數,但卻是我們了解最少的人。
該項目利用當時書面記錄中可能出現的名字進行的統計分析,為所研究的人起了假名。 “記者用虛構的名字報道匿名消息來源。死亡和時間確保了消息來源的匿名性,但我們希望他們能給人親切感,」羅布說。
第766 號計畫(”Dickon”)的圖示,基於對All Saints 墓地挖掘出的遺骸進行分析後得出的骨骼傳記。迪肯”於1289 年至1317 年間出生在劍橋,死於1349 年左右。他小時候可能經歷了1315-1320 年的大饑荒,這可能阻礙了他的成長。他的門牙磨損嚴重,可能是因為臼齒磨損嚴重,可能是因為臼齒脫落,只能靠門牙咀嚼。迪肯”很可能死於第一波黑死病,他的骨骼含有鼠疫DNA。圖片來源:Mark Gridley/After the Plague
92 號(”瓦特”)在瘟疫中倖存下來,最終以癌症老人的身份死在城市的慈善醫院裡;335 號(”安妮”)一生屢次受傷,導致右腿縮短,步履蹣跚。
730 號(”埃德蒙”)患有麻風病,但與人們的刻板印象相反,他與普通人生活在一起,並用罕見的木棺下葬。還有522 號(”Eudes”),這個貧窮的男孩靠著豐盛的飲食長成了一個方下巴的修士,儘管痛風折磨著他,但他卻活得很長久。
走進中世紀的福利制度
該網站與該團隊發表在《古代》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不謀而合,後者調查了聖約翰福音醫院的居民。
該學院成立於1195 年左右,為”窮人和體弱者”提供幫助,每次可容納十幾名病人。在1511 年被聖約翰學院取代之前,它已經存在了大約300 年。該遺址於2010 年被發掘。
羅布說:「像所有中世紀的城鎮一樣,一些幸運的窮人可以在醫院裡終生食宿,選擇標準是物質匱乏、地方政治和精神價值的綜合考量」。
這項研究揭示了”中世紀福利制度”的內部運作方式。 “羅伯說:”我們知道,痲瘋病人、孕婦和精神病患是被禁止入院的,而虔誠則是必須的。囚犯們必須為醫院恩人的靈魂祈禱,以幫助他們盡快度過煉獄。醫院就是一個祈禱工廠。 “
項目編號92(”Wat”)的圖解,基於對劍橋聖約翰福音派醫院主墓地挖掘出的遺骸進行分析後得出的骨骼傳記。瓦特”是一位年長者,可能出生於1316-1347 年間,死於1375-1475 年間。他經歷了黑死病的洗禮,也許是在年老貧困之後才住進了聖約翰福音派醫院。他因癌症病逝於醫院。圖片來源:馬克-格里德利/鼠疫之後
從醫院主要墓地的400 多具遺骸中提取的分子、骨骼和DNA 數據顯示,囚犯的平均身高比城鎮居民矮一英寸。他們更有可能英年早逝並出現肺結核症狀。
囚犯的骨子裡更有可能留下童年遭受飢餓和疾病摧殘的痕跡。不過,他們的身體創傷率也較低,顯示醫院生活減少了身體上的苦難或風險。
被埋在醫院裡的孩子比同齡人小5 歲。羅布說:”醫院裡的孩子很可能是孤兒。貧血和受傷的跡像很常見,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肋骨有病變,表示患有呼吸道疾病,如肺結核。”
除了長期貧困人口外,還有多達8 名住院病人的同位素水平表明他們在老年時的飲食質量較低,他們可能是”羞愧難當的窮人”:那些從安逸中淪落到貧困的人,也許是在他們無法工作之後。
羅布說:「神學教義鼓勵幫助那些羞愧難當的窮人,他們威脅著道德秩序,因為他們表明,你可以過著美德和富足的生活,但仍然會成為命運轉折的犧牲品。”
2010 年,劍橋考古隊成員在福音派聖約翰醫院的發掘工作中。資料來源:劍橋考古學隊
研究人員認為,從孤兒、虔誠的學者到昔日的富翁,醫院內的各種人群可能有助於吸引不同的捐贈者。
研究人員也能確定一些骸骨可能是早期大學學者的骸骨。線索就在臂骨上。
幾乎所有城鎮居民的臂骨都不對稱,右肱骨(上臂骨)比左肱骨更粗壯,這反映了艱苦的勞動制度,尤其是在成年早期。
然而,醫院中約有10 名男子的肱骨是對稱的,但他們沒有任何成長環境惡劣、發育受限或慢性疾病的跡象。這些肱骨大多是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的作品。
藝術家馬克-格里德利(Mark Gridley) 繪製的中世紀劍橋集市插圖。圖片來源:Mark Gridley/After the Plague
羅伯說:「這些人沒有從事體力勞動或手工業的習慣,他們身體健康,營養狀況良好,通常活到很老。看來他們很可能是劍橋大學的早期學者。大學教士不像修會教士那樣有從新手到墳墓的支持。大多數學者的生活來源是家庭財產、教學收入或慈善贊助。一旦生病或體弱多病,經濟條件較差的學者就有可能陷入貧困。隨著大學的發展,更多的學者會被送進醫院的墓地”。
同位素研究表明,第一批劍橋學生主要來自英格蘭東部,其中一些來自林肯教區和約克教區。
中世紀劍橋地圖,其中標有”鼠疫之後”研究項目中使用的三個主要埋葬地點的位置。資料來源:V. Herring/Antiquity
這項研究的大部分遺骸來自三個遺址。除了醫院外,2015 年對大學新博物館的大修還發現前奧古斯丁修道會的遺骸,該計畫還使用20 世紀70 年代從中世紀教區教堂”城堡旁的眾聖徒”院內挖掘出的骸骨。
研究小組對每具骨骼進行了清點,然後取樣進行放射性碳定年和DNA 分析。羅伯說:”我們必須追蹤到處移動的數百個骨骼樣本。”
1348-9 年,鼠疫襲擊了劍橋,造成40-60% 的人口死亡。大多數死者被埋葬在城鎮公墓或瘟疫坑中,例如位於前修士院旁的比尼特街上的一個瘟疫坑。
然而,研究小組利用世界衛生組織計算”疾病調整生命年”(一種疾病對人類生命和生命質量造成的損失年數)的方法表明,鼠疫在中世紀歐洲人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列表中可能只排在第十或第十二位。麻疹、百日咳和腸道傳染病等日常疾病最終對中世紀人口造成的傷害要大得多。
“是的,黑死病在一年內奪走了一半人口的生命,但在此之前,或者在此之後的大多數年份,英格蘭都沒有黑死病。在中世紀的英格蘭,乃至整個西歐,對生命的最大威脅是慢性傳染病,如結核病。”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