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性的”黑暗”粒子實驗讓奈米尺寸的玻璃珠在宏觀尺度上展現量子效應
普通世界和量子領域之間的區別仍然模糊不清。隨著物體體積的增加,當它的運動冷卻到絕對零度而發生量子變換時,它的局部性就會加強。奧地利科學院(ÖAW)量子光學與量子資訊研究所(IQOQI)和因斯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Innsbruck)理論物理系的奧裡奧爾-羅梅羅-伊薩特(Oriol Romero-Isart)領導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實驗方案。
在這個實驗中,光學懸浮奈米粒子冷卻到基態後,會在靜電力或磁力產生的非光學(”暗”)電位中演化。在暗電勢中的這種演變有望快速且可靠地產生宏觀量子疊加態。
一顆奈米級大小的玻璃珠在靜電力或磁力產生的位能中演化,進入宏觀量子疊加態。來源:Helene Hainzer
雷射能將奈米大小的玻璃球冷卻到運動基態。如果讓這種玻璃球單獨存在,在空氣分子的轟擊和入射光的散射下,玻璃球會迅速升溫並離開量子態,從而限制了量子控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研究人員建議讓玻璃球在黑暗中演化,關閉光線,僅由非均勻靜電力或磁力引導。這種演化速度不僅足以防止雜散氣體分子的加熱,還能解除極端局部化,並刻畫出明確的量子特性。
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也討論了這項建議如何規避這類實驗的實際挑戰。這些挑戰包括需要快速的實驗運行、盡量少使用雷射以避免退相干,以及快速重複相同粒子實驗運行的能力。這些考慮因素對於減輕低頻雜訊和其他系統誤差的影響至關重要。
這項建議已經與Q-Xtreme 的實驗合作夥伴進行了廣泛討論,Q-Xtreme 是由歐盟資助的ERC 協同資助計畫。
奧裡奧爾-羅梅羅-伊薩特的理論團隊說:”我們提出的方法與他們實驗室目前的發展相一致,他們應該很快就能在經典體系中用熱粒子測試我們的協議,這將非常有助於測量和最大限度地減少雷射關閉時的雜訊源。我們相信,雖然最終的量子實驗將不可避免地具有挑戰性,但它應該是可行的,因為它符合製備這些宏觀量子疊加態的所有必要標準。”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