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鈴聲響起,我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喊救命!”
你是否會因為聽到電話鈴聲而感到驚恐?又或者因為要打電話而冒冷汗?我們如今已經很難離開手機,但還是有很多人對打電話懷有深深恐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害怕聽到電話鈴聲,在需要撥出電話時總是感到緊張、不知所措。
對這些人來說,如果能發文字、電子郵件,他們一定不會選擇打電話和人交流。那麼電話恐懼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能和人面對面無障礙交流的人也會害怕打電話?
其實,人們真正恐懼的不是鈴聲,而是鈴聲響起所代表的語音通話申請和語音通話的壓力,因為我們無法確定電話的那頭是什麼情況,將帶來什麼消息,會導致什麼後果。因此,是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掌控感引發了我們的電話恐懼。
「電話恐懼」是一種病嗎?
電話恐懼症(telephone phobia)指的是不願意或害怕接打電話,對接打電話感到焦慮的一種表現。
電話恐懼症並沒有被正式歸入心理疾病的範疇,只是作為社交恐懼和社交焦慮的一種形式,具體表現為:
① 能文字交流就絕不語音通話;
② 每次撥打電話都要糾結一番;
③ 看到來電都想無聲吶喊救命;
④ 電話接通時會產生生理反應: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屏住呼吸
⑤ 掛後感覺輕鬆長舒一口氣。
但是,對接打電話恐懼並不代表我們對社交恐懼,也不代表我們不善於表達。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面聊天時能相去甚遠,隔著屏幕文字交流時也能你來我往,獨獨語音通話是個例外,它不僅難倒了“社恐”,也放倒了“社牛」。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接打電話?
電話恐懼症儼然已經成為了資訊時代的流行病。
2013年有研究人員對2500名18~24歲的英國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4%的受訪者都更願意發郵件而非打電話,40%的受訪者在打電話時感到緊張,5%的受訪者「非常害怕」打電話;到了2019年,有62%的人表示會對接打電話感到焦慮。
害怕接打電話之所以成為多數人的常態,本質上是因為人們有了更便捷、更有效、更省力的交流模式,而主動選擇遺棄了語音通話這種舊方式。
1.語音通話的入侵性太強,失控感太高
自從有了即時通訊之後,螢幕就化身成一個無形的保護殼,讓我們在只有蓄滿安全感和掌控感的時候,才小心翼翼地伸出觸角探索世界,與人聯結。
螢幕同時也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虛擬空間,讓我們想回覆誰的訊息就回复,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而電話鈴聲就像突然響起的門鈴,不管是不請自來的訪客還是突然查崗的家人,都會無聲地提醒你過於自由自在地放縱和沒有時刻保持律己;
雖然我們也可以假裝家裡沒人不回應,但在那長達十幾秒的鈴聲提醒中,難免身體緊繃、精神緊張,被迫接收不期待的噪音侵襲。
相對於面對面交流時,我們都是做足準備從容應對,但語音通話總是在我們放鬆警惕時突然偷襲,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因此,我們害怕的不是電話鈴聲,而是關係界線可能被強硬跨越的入侵感和失控感。
2.語音通話認知消耗太多,溝通效果太差
文字交流雖然缺少很多訊息,但不需要馬上回答,可以細細揣摩,斟酌表達;面對面談話雖然需要即時回應,但可以察言觀色,收集線索。而語音通話則在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似乎也差點意思:
——語音通話需即時回應
因為語音通話需要即時回應,所以人們少了衡量利弊的時間,在回答他人問題時來不及思考,只能依照習慣進行反應。習慣是大腦以快速且有效率的方式處理熟悉事件的一種方式,而習慣本質是一種個人的「自動駕駛儀」。
換句話說,當我們無暇思考、需要快速應對當前的事情時,我們的大腦就會啟動「自動駕駛」模式。
例如被突然出現的蟲、蛇驚嚇,瞬間跳開的動作。通常,「自動駕駛」模式能幫我們避開許多危險,也能節省許多認知消耗,但是,當個體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時,也可能會做出與自己需求或價值觀不一致的快速決策。
因此,很多話我們常常會脫口而出,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變得口是心非,心裡明明很在意,說出來的話卻雲淡風輕。
無論是說話不過腦,亦或是心裡想一套嘴裡說一套,都容易讓交流陷入僵局,因為處於「自動駕駛」模式的我們做出的是反應,而不是回應。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語音通話缺少非語言訊息
雖然面對面交流也要求即時回應,但是面對面交流時能夠提供語音通話所缺少的非語言訊息。研究表明,人們在解讀和判斷對方發出的訊息時,對話內容和說話語氣只能提供45%的線索,剩下的55%靠的是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
當我們在面對面交流時,可以根據對方的非語言訊息隨時調整、把控談話的內容和走向,擁有更多掌控感。
雖然聲音能夠傳達情感,但是因為少了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語音通話中的雙方每時每刻,都要花大量的精力揣摩對方某句話所暗含的深意和某個語氣所表達的態度,多了很多不確定感和失控感。非語言訊息就像指南針,盡可能地讓溝通不偏離方向。
由此可見,語音通話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需要我們在電話的這一端擺出姿態、調動情緒,才能讓自己的聲音和態度在電話的那一端展現出來。
語音通話甚至比現實交流更累,因為付出一樣的努力,結果卻大打折扣。而文字交流只需要一個表情包,就能秒殺語音通話的所有努力。因此,我們害怕的不是電話通話,而是付出很多卻收穫甚微的低效和疲憊。
害怕接打電話怎麼辦?
每個對電話恐懼的人都背負著不同的“恐懼源”,有的人是擔心自己對語音、語調所傳達的情緒不夠敏感而容易說多錯多;有的人是因為隔著屏幕交流線索太少、感受傳達不夠而產生的不可掌控感;有的人則是想迴避低效率、高消耗而產生的煩躁體驗和社交疲憊。
因此,分辨自己的電話恐懼的根源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逐一擊破。不過有兩種有效應對電話恐懼的通用方法可供參考:
1.先打草稿,準備話術
無論是主動撥打電話還是接聽來電,我們可以給自己提前擬幾份應對不同狀況的談話草稿。把在語音通話中自己最害怕、最焦慮的談話節點的應對話術寫下來。
例如談話突然冷場時,可以用來轉換話題的對白和主題,或是想要結束通話時如何顯得自然不生硬的「藉口」等。
2.先不接,稍後回撥
沒有事先預約或告知的來電,總是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打人一個措手不及。
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就像突然從車道衝進人行道的失控車輛,大腦中的杏仁核會瞬間接收到“危險”的信號,快速啟動“恐懼”的情緒,立刻激活“戰鬥或逃跑”的應激系統,讓身體做足應對「潛在威脅」的準備。
只有當訊息傳遞到前額葉皮層,經過層層分析後排除“威脅”,大腦和身體才能從“戰鬥或逃跑”的壓力狀態中慢慢冷靜和平緩,重新進入“放鬆與成長”模式。
就像突然加速奔跑後的心跳需要時間平復一樣,即使大腦判定「威脅」解除,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夠從「戰鬥或逃跑」轉為「放鬆與成長」。
研究證明,當人們處於「放鬆與成長」狀態時,社交技巧會提升,壓力程度會下降。
因此,對於有電話恐懼的人來說,在電話響起時,身體和大腦會瞬間進入「戰鬥或逃跑」的壓力狀態。這時候如果貿然接通,即使平時擅長社交和表達的人也很可能會大腦卡頓,在交談中顯得攻擊性十足而口無遮攔,或者變得防禦心過強而消極對抗。
因此,如果電話是在你毫無心理準備的時候響起時,可以試著先不接聽。等待自己從電話鈴聲激發的壓力狀態走出來,並做好心理準備或打好談話草稿後再回撥,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說多錯多、場面失控的可能性。
語音通話是因為人們有了更有效率、更低耗、更輕鬆的溝通模式後逐漸被摒棄的舊方式。
而電話恐懼作為資訊時代的流行病,更多是綜合了人們關係界線被入侵而產生的被打擾感、不再常用而造成的不熟悉感、不夠高效而導致的煩躁感、線索不足而引發的不可掌控感。
因此,我們恐懼的不是電話,而是螢幕保護殼所掩蓋的脆弱;我們焦慮的不是社交,而是馬不停蹄卻仍不敢有一點鬆懈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FaceforBusines. (2021, July 29). Phone anxiety affects over half of UK office workers. Face For Business. Retrieved from https://ffb.co.uk/blog/630-phone-anxiety-affects-over://ffb.co.uk/blog/630-phone-anxiety-affects-over- half-of-uk-office-workers
[2] 3 Ways to Tackle Telephone Phobia | Psychology Today
[3] 《千奇百怪的恐懼與狂熱》凱特‧薩默斯凱爾
[4] 《恐怖密碼》楊冀魯
[5] 《群體性孤獨》雪莉‧特克爾
企劃製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丨王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