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波大裁員矽谷到底怎麼了?
2023年的矽谷裁員潮還沒結束。2024年剛開始,新一波裁員大潮就再度來襲。上週二,矽谷老電商巨頭eBay宣布計畫裁員上千人,裁員比例9%,其中四分之一是矽谷員工。eBay總裁兼CEO伊安諾(Jamie Iannone)在裁員通知中寫道,「此次裁員是eBay為未來長期可持續增長進行的調整之一……eBay的員工數量和人力支出超過了企業增長需求。 」
eBay在裁員通知中要求所有員工週三在家工作,由HR透過Zoom告知和溝通裁員事宜。這也是eBay在一年之內的第二次裁員。去年2月的上一波裁員中,eBay已經裁員了500人。
一位不方便具名的eBay員工表示,週二晚上一直處於忐忑不安的狀況,猜測裁員名單是否有自己,第二天發現自己沒事,而直接領導者卻被裁掉了。“雖然躲過了這一波,但不知道何時才能告別這種陰影。”
上週五,領英(LinkedIn)、瞻博網路(Juniper)也加入了這波裁員的產業,裁員規模在數百人。這是領英一年之內的第三次裁員。去年5月和10月,LindedIn已經連續兩次裁員了近1,400人。
瞻博網路此次宣布全球裁員440人,預計裁員相關總支出將達5,900萬美元。本月開始,惠與(HPE, 原先惠普的企業業務)剛剛斥資140億美元全現金出售了瞻博網絡,不過交易尚未完成。
矽谷本月影響最大的裁員無疑是來自Google。1月10號,Google對硬體、廣告、搜尋、地圖等諸多業務部門進行了裁員,總計有1,000多人離開。去年1月,Google宣布了公司25年歷史上的首次大裁員,總計有1.2萬人崗位被砍,幾乎所有的業務部門都涉及其中。
Google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此次裁員規模不如去年,也不會涉及每個部門,而此次裁員是為了在某些業務領域優化執行和推動速度。與eBay的裁員方式略有不同,谷歌是在工作日的下午通知,被裁的員工下班之後就可以直接收拾東西回家,再也不用來上班了。
遠在西雅圖的兩大科技巨頭同樣沒有錯過這波裁員。微軟在完成斥資68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後,本月宣布對遊戲部門裁員1,900人,對遊戲業務的裁員比例8%。而總部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也對視訊平台Prime Video、遊戲直播平台Twitch以及收購的MGM Studio進行了瘦身,其中Twitch和MSM的裁減規模都是數百人。
就連去年逆流擴張的TikTok也進行了首次裁員,雖然裁員規模只有60人,但依然令人感到意外,因為TikTok依然處於成長上升期,是目前狀況最好的社群巨頭。去年矽谷科技公司大裁員的時候,TikTok還趁機收編了不少技術人才。
一年兩波大裁員
去年剛經歷慘烈的大裁員,今年開始又是一波裁員潮,矽谷科技公司是陷入困境了嗎?
相較於2022年底和2023年初的那一波大裁員,2024年開始的這一波裁員潮還是有明顯差異。
在上一波大裁員中,矽谷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進行了裁員,Meta和谷歌更是進行了公司歷史上的首次大裁員,只有蘋果等極少數大公司沒有裁員,但是也凍結了招聘。
而這次裁員潮只是剛開始,目前只有十多家公司宣布裁員,但未來一年是否進一步擴大至整個矽谷,還無法獲知。
而且,上一波裁員的規模要大不少,大科技公司普遍裁減了數千人,微軟、Meta和谷歌甚至裁員了上萬人,而小公司的裁員比例甚至超過了20%。根據矽谷裁員追蹤平台Layoffs.fyi統計,2022年到2023年美國科技公司的全球裁員總數超過了50萬人。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科技業規模最大的一群裁員。
而且,上一波裁員幾乎都是在回檔疫情期間的擴張規模。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從2020年中到2022年中,科技公司業績迎來強勁成長,更對未來業務成長有著樂觀預期。在這樣的預期下,各家科技公司紛紛大舉擴大招募。在2021年,Google和Meta的員工總數甚至增加了超過三成。
但隨著疫情的結束,美國面臨著四十年最高的嚴重通膨壓力,聯準會從2022年開始連續多次大幅升息,在給美國經濟踩剎車的同時,也給經濟蒙上了衰退的陰影。作為整體經濟的風向標,網路公司紛紛下調業績成長預期,因而也就不再需要龐大的員工規模。
情勢大好照樣裁
那麼,今年這一波裁員又是因為什麼,是因為經濟衰退,公司狀況惡化嗎?
近期裁員的公司並沒有遭遇業績下滑,也沒有股價低迷。eBay最近一個財季營收成長5%,瞻博網路營收成長13%。微軟旗下的LinkedIn去年營收剛突破150億美元。
美國股市正處於最好的時期,道瓊指數和納指都處於歷史高點附近,谷歌和微軟股價近期紛紛創下歷史新高,谷歌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微軟甚至進入了三萬億美元俱樂部,壓倒老對手蘋果了。
而且,與2022年底諸多經濟學家的預期不同,美國經濟並沒有陷入衰退,反而呈現強勁成長動能。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得益於消費者開支和就業市場的強勁成長,去年美國經濟反而成長了3.1%。
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過去兩個月增加了29%,創下了三十年來最大提升,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越來越樂觀,有助於增加消費支出。同時,第四季個人儲蓄率也跌破了4%。
而且通膨數據也明顯回落,去年第四季的通膨折合成年率降至1.7%,低於聯準會2%的通膨控制目標。這令外界預期聯準會可能在今年維持利率,甚至開始降息週期。
提振財報是目的
為什麼經濟狀況如此好,公司業績股價也表現出色,科技公司還要繼續裁員?
削減人力成本,投資優先領域,這是所有公司裁員的直接目的。
在2020-2022年的擴展招聘大潮中,矽谷科技公司為了競爭招募人才,紛紛開出了豐厚的待遇和薪酬;而當科技公司希望削減成本時,人力成本就成為了他們最直接的下手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這波裁員或許還是上一波裁員的延續。科技公司發現他們之前裁員的力道還不夠,還有成本削減的空間,因此需要進一步精簡規模。因為即便去年進行了大規模裁員,這些科技公司的員工總數依然明顯高於2021年的水準。
以微軟舉例,該公司員工總數從2019年底的14.4萬人急劇成長到2022年底的22.1萬人,成長了超過三分之一。即便是去年全球裁員1萬人,員工總數仍遠高於2022年初的18.1萬人。
而且,這一波的裁員或許本應在去年年底實施,只是延後到1月宣布。因為通常來說,各家公司會避免在12月進行裁員,畢竟在年底假期裁員會顯得過於殘酷,因此會將裁員計畫延後到1月宣布。
這是有數據支持的。2022年12月和2023年12月,矽谷的裁員人數都比前一個月減少了20%和23%。三次萬人大裁員,Meta選擇了11月,而Google和微軟則是在1月下手。
或許很多公司高層與Twitch CEO克蘭西(Dan Clancy)抱持相同的想法。克蘭西在上週裁員時表示,和許多科技業公司一樣,我們會根據業務目前的規模來調整組織規模;他補充稱,自己傾向於持謹慎態度,對Twitch未來成長持保守預期。
當然,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被普遍應用,也影響到了一些工作。各家科技公司都會投入資金重點招募AI相關的工作崗位,希望在未來產業競爭中佔優勢;但同時,他們也會削減非AI部門,以降低人力支出。
谷歌CEO皮查伊在一份發給員工解釋裁員的備忘錄中表示,Google希望在AI等新興領域加大投資,同時在其他領域削減成本。此次裁員是為了在公司最主要的優先領域進行負責任投資,並對一些團隊進行調整以提升效率。
不過,AI直接帶來員工失業的衝擊潮還沒有完全到來,目前只佔裁員潮的小部分。矽谷就業分析公司CGC認為,去年的50萬裁員大潮中,真正被AI取代的工作只有4000個,但未來這一問題無疑會成為焦點。
令人意外的是,通貨膨脹率回落,對科技公司也不是好事。去年年底美國通膨率折合成年率已經不到3%,明顯低於去年年初的6%。CGC解釋稱,通膨率回落之後,科技公司就很難再有漲價的空間,無法透過漲價來提升業績,裁員控制支出就成為最直接的選擇。
過去15年時間,矽谷各家科技公司都在想盡辦法爭取人才,提供豐厚的待遇,人性的管理以及寬鬆的管理來吸引人才加盟。矽谷的就業市場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狀況。
矽谷文化就此改變
然而,這場從2022年底開始持續一年多的裁員活動,也為矽谷科技公司的公司文化和人才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矽谷已經成為了人才的買方市場,而一些曾經標誌性的公司文化或許再也無法回到過去。
過去二十多年來,Google都是全球最好的雇主,公司業績保持穩定成長,企業規模也不斷擴大。豐厚的待遇,寬鬆的環境,體貼的福利、透明的管理,谷歌努力將自己打造一個科技人才的“大家庭”,成為全球科技人才的嚮往之地。
但是連續的大裁員,卻打破了這場美夢。雖然谷歌給的裁員補償是業界最豐厚之列,但許多谷歌員工開始意識到,他們只是高層提振財報的犧牲品,隨時都可能被踢出公司,而一切都是生意。
即便拿著幾十萬美元的年薪,令人羨慕的谷歌員工在面對高層的裁員決定時,依然是隨時可以被裁員的打工者。接到一個(裁員)郵件,就要收拾所有東西,立刻告別這家公司。
軟體工程師奧茨(Gergely Orosz)在X平台(前推特)寫道,Google成功地埋葬了他們的業內聲譽,在為他們效力多年之後,得到的只是一份系統發送的郵件。一年前的那次裁員,當時看起來是一次性的,結果現在又來了第二波,還有嗎?
這次谷歌員工終於坐不住了。兩年前成立的Google工會組織(Alphabet Workers Union)發表聲明,抗議Google高層以虛假理由為裁員找藉口。該工會在谷歌多個園區進行了聯合抗議,甚至不排除未來罷工的可能性。
谷歌員工工會也轉發了紐約媒體工會的抗議推文,對他們的罷工抗議表達了支持。真沒想到,Google員工也會有這麼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