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沒了兩萬多億,王興為何沒能拉起美團股價?
港股整體承壓的背景下,美團等權重股也大幅走低。1月17日,美團股價下跌6.97%,盤中最低點68.15港元/股已跌破2018年9月20日的上市發行價69港元/股,創逾4年低點。目前,這家公司總市值約4,300億港元,較2021年的高點460港元/股市值蒸發超2.4兆港元。
去年11月底,美團CEO王興在三季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稱,美團被低估了,「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並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
隨後,美團多次出手回購,至今累計回購金額達24億港元。然而,回購未能扭轉股價頹勢,距離王興公開喊話以來,美團又跌去超20%。
投資者在擔憂什麼?1月12日,高盛發布報告指出,即使美團股價回調至近乎IPO價位,但相信市場因擔憂競爭,對其成長和獲利前景過於悲觀,以及低估美團在維持其本地服務領先地位的執行能力,尤其是外送業務。
近日,有市場傳言抖音在和阿里談收購餓了麼。一些投資人認為,抖音原本已經和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近身肉搏,如果此番再將餓了麼收入囊中,兩者強大的協同效應將對美團造成衝擊。
除了和抖音的競爭之外,美團的新業務何時轉虧為盈也備受關注。更重要的是,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對投資人來說美團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還不好預判。
回購難阻股價下跌
拉長時間來看,美團的下跌從2021年就開始了。
當年2月18日,美團來到階段高點460港幣/股。隨後迎來港股科技股的整體調整,疊加反壟斷等輿論的出現,美團股價進入下行通道。
2021年至2022年,美團港股分別下跌了23%、22%。
進入2023年,投資人開始擔憂美團的市佔率受到抖音的蠶食。2023年第一季度,美團年減為盈。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王興稱美團將進一步將直播、短片等新行銷形式拓展到更多地區,以因應抖音佈局本地生活等競爭格局的改變。
這被認為是面對短片競爭,美團由守轉攻的開始。但二級市場的投資人並不買賬,公司股價依舊“跌跌不休”,整個2023年累計跌幅高達54%。
2023年11月28日,美團公佈2023年第三季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間實現了收入765億元,年增22.1%;實現淨利35.9億元,年增195.3%;經調整後的淨利為57.3億元,年增62.4%。
財報後王興出席了電話會議,他表示管理階層對公司的長期成長潛力有十足信心,目前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只反映了外送單一業務的估值,並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
11月29日早間,美團公告稱,自12月1日起,將根據2023年6月30日股東大會上通過的回購授權,將不時在公開市場購回總金額不超過10億美元的股份。
儘管業績表現不俗,還有回購消息加持,但在財報披露隔日公司股價卻暴跌了12.18%,近三年首次跌破100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迅速下調了美團目標價。高盛下調對該公司2023-2025年營收預測1-5%,並下調同期經營利潤預測9-14%,主要原因是調整食品外賣成長預期,以及新業務收入成長或虧損減少步調緩慢等因素。
在公佈回購計畫後,今年1月10日至1月17日,美團連續6個交易日回購自家股票,合計回購3,265.35萬股,累計回購金額24億港元。
截至1月18日收盤,美團總市值為4,359億港元,上述已回購金額佔總市值約0.55%。如果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回購額度全部用完,佔目前的總市值也不到2%。
而從結果來看,近期跌破發行價的情形也說明,公司實施回購對股價的支撐並不明顯。
實際上,股價的變動從來離不開業績表現,它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公司業務前景的判斷。
在一些分析師看來,在網路告別燒錢擴張後,資本市場更重視公司整體的獲利水平,偏向從PE(本益比)角度去估值。對美團來說,估值模式切換之後,市場不僅不再為無邊界的擴張買單,反而會「懲罰」那些影響公司獲利能力的業務。
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回購計畫難擋市場拋壓。
不得不防的抖音
早在2021年年初,在抖音悄悄上線“團購”功能時,網絡上就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幹掉美團的,可能會是抖音?”
當時這兩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巨頭,卻因為抖音在當地生活服務上發力而連結了在一起。如果一開始雙方還是明爭暗鬥,那麼隨著2022年第三季抖音的本地生活業務開始爆發,兩大巨頭進入短兵相接階段。
一個例子是,2023年3月,抖音全面上線外送業務。作為回擊,當年4月份,美團針鋒相對的開啟了外帶直播業務;在10月底,美團App還上線美團視訊服務,模式與抖音、快手類似。
目前,雙方的「戰火」仍不斷升級。2023年10月,抖音生活服務宣布推出“美好生活發現計劃”,並計劃在未來一年投入5億扶持優質探店內容。美團也從第二季開始,逐步降低年費、與商家重新協商抽傭率。
全方位的競爭展開後,目前抖音似乎是暫時勝利的一方,美團則因為資源消耗而導致利潤率下滑,市值節期敗退。
海通國際研發數據預計,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總交易金額)將達2,000億元,約是美團的三分之一。
反觀美團,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其本地商業利潤率為17.5%,較上季下降了4.3個百分點。
美團在財報中表示,經營利潤率下降主要是因為較高的補貼率。電話會中管理層進一步指出,考慮到競爭格局,美團將推出一系列措施來抓住不斷增長的市場,雖然這些措施可能會影響短期的貨幣化率和利潤率。
這意味,如果抖音繼續進攻,美團只能保持跟進。考慮到抖音手握流量這個利器,未來其對本地生活領域的攻擊將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況且,抖音的優勢不僅僅在於擁有數億的日活流量,它在未來還有可能補齊「基建」的短板。
12月19日下午,有市場消息稱,抖音目前正與阿里談判收購餓了麼。傳聞稱,“目前已經到了談價格階段,如果談判順利,預計春季後就能落地。”
還有消息稱,收購價格大概70多億美元。對此,抖音內部人士稱,抖音並沒有收購餓了麼的計畫。
時隔不到1個月,又有媒體報道稱位元組跳動(抖音母公司)方面仍在洽談收購餓了麼,不過尚存兩個分歧點:收購價格和餓了麼團隊去留問題。
今年1月15日,餓了麼和抖音雙雙否認了這個訊息。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依據是過去兩年,抖音與餓了麼進行了密切合作。2022年8月19日,餓了麼和抖音共同宣布達成合作。
據了解,目前「餓了麼抖音小程式」已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烏魯木齊、桂林等國內大部分城市開放。
雖然收購一事僅是流言,但毫無疑問,這樣的傳聞再次挑動了美團投資者的神經。市場擔心,如果抖音獲得了餓了麼的配送能力,那麼與美團的競爭強度將再上一個階梯。
在機構的觀點中,也普遍認為美團當前的困境,是來自抖音的威脅。中泰國際研究部主管趙紅梅認為,先前投資人對美團回購計畫反應冷淡的原因在於,目前美團跟抖音等競爭對手開展激烈競爭,競爭對手也在想方設法蠶食美團原本佔有的市場,這給美團獲利成長帶來一定壓力。
2014年1月12日,高盛再發研報稱,即使美團股價回調至近乎IPO價位,但相信市場因擔憂競爭,對其增長和盈利前景過於悲觀,以及低估美團在保持其本地服務領先地位的執行能力,尤其是外送業務。
該行將美團2024至25年收入預測下修至1%至降2%,並將2024至25年經調整EBIT預測下修至12%至15%。該行將目標價由176元下調至151元,維持其評等為買入。
低價會是解藥嗎?
與抖音近身纏鬥之際,美團也正在調整策略,希望建立起低價競爭優勢。
1月7日,據媒體報道,美團資深副總裁、到店事業群總裁張川日前發佈內部公開信。
這份4,200多字的內部信件中,張川提到:「網路進入存量用戶競爭的階段,因為不像外賣那樣有配送的護城河,所以新手進軍生活服務都是從到店開始」。
據了解,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將業務分為「到家」和「到店」兩個部分。「到家」也即外帶餐飲與閃購(即時零售),到店則包括團購業務以及酒旅及交通票務。
張川表示,2024 年是解決問題的好機會,關鍵在於能不能建造起來天天低價的新飛輪,實現到店的雙飛輪。
同時,他強調要持續和商家溝通定價,促進商家競爭;利用線下地推和微信群等新的組織能力傳播天天低價,拉動用戶成長。這樣,「才能真正捲起個天天低價的供給體系」。
對此,有分析認為,在拼多多驗證了「低價策略」的可行性後,淘寶、京東重拾低價,這時美團強調「天天低價」也不意外。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低價團購在餐飲業已經屢見不鮮。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些餐飲店為了獲客,開始以低價引流。但外界擔心,捲入低價競爭後,食品的安全、口味、品質都無法得到保障。
對美團的到店業務來說,想推行低價也存在著挑戰。目前,抖音的到店業務已建立起種草、探店、低價團購這樣的交易閉環。
這種情況下,美團要如何說服商家做更低價?可能的情況是,美團想要在低價供給上更具優勢,就需要加強對商家的補貼力道。
去年2月,針對餐飲到店消費,美團曾上線了「特價團購」板塊。然而這樣一來,美團雖然守住了營收,卻犧牲了部分利潤,這是資本市場難以接受的事。
在本地生活之外,新業務虧損、全球化進展緩慢,都是擺在美團面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