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淺層學習機制研究:人腦如何與人工智慧競爭?
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揭示,在複雜的分類任務中,大腦高效的淺層學習(涉及層數較少的寬網絡)可以與多層深度學習模型相抗衡。這對目前GPU 的設計提出了挑戰,因為GPU 更傾向於深度架構而非寬架構。
儘管大腦的結構相對較淺,層數有限,但其運作效率卻很高,而現代人工智慧系統的特徵則是具有眾多層的深度架構。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受大腦啟發的淺層架構能否與深層架構的效能相提並論?
神經網路學習方法的靈感來自大腦的運作,但大腦的學習方式與深度學習的運作方式有根本性的差異。一個關鍵差異在於每種方法所採用的層數。
深度學習系統通常有很多層,有時多達數百層,這使它們能夠有效地學習複雜的分類任務。相較之下,人腦的結構就簡單得多,層數也少得多。儘管大腦的結構相對較淺,其處理過程也更慢、更噪,但它卻能有效率地處理複雜的分類任務。
大腦淺層學習機制研究
推動新研究的關鍵問題是大腦高效淺層學習的可能機制–它能使大腦以與深度學習相同的準確性完成分類任務。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物理學報》(Physica A)的一篇文章中,展示了這種淺層學習機制如何與深度學習競爭。
資料來源:巴伊蘭大學伊多-坎特(Ido Kanter)教授
巴伊蘭大學物理系和Gonda(Goldschmied)多學科大腦研究中心的伊多-坎特(Ido Kanter)教授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說:”與其說大腦是一個像摩天大樓一樣的深層結構,不如說它是由一個寬廣的淺層結構組成的,更像是一棟非常寬的大樓,只有很少幾層。”
「大腦結構越深,層次越多,正確分類物體的能力就越強。相比之下,大腦的淺層機製表明,更寬的網絡能更好地對物體進行分類,”這項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本科生羅尼特-格羅斯(Ronit Gross)說。”更寬和更高的架構代表了兩種互補機制。 不過,要實現模仿大腦動態的超寬淺層架構,需要改變先進GPU 技術的特性,因為該技術能夠加速深度架構,但在實現寬淺層架構時卻失靈了。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