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衝出23家新晉AIGC獨角獸:最高估值千億,6家來自中國
生成式AI這把火在資本市場越燒越旺。根據智東西統計,2023年新晉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領域相關獨角獸達23家,國內新晉獨角獸有6家,分別是智譜AI、 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智元機器人,以及已被收購的光年之外。這些獨角獸企業涉及大語言模式、AI影片產生、垂直產業應用研發商以及GPU雲端服務供應商。
起底大模型捧紅的23家獨角獸,大語言模型、垂直產業應用狂吸金。
其中估值高於50億美元的獨角獸有3家,被稱為OpenAI勁敵的Anthropic,估值排名第一達184億美元(折合約1315億人民幣),遠高於第二GPU雲服務供應商CoreWeave的70億美元(折合約500億人民幣),Character.AI估值超50億美元(折合約357億人民幣),排名第三。
不同賽道中,大語言模型賽道獨角獸玩家達到一半有12家,垂直產業應用為8家。從地域分佈來看,美國創企佔比近半共10家,其次為中國共6家。
在知名產業投資方中,海外有Google、亞馬遜、Salesforce、英偉達等玩家高頻出現,國內也有騰訊、阿里、小米、美團等知名科技巨頭多次注資。
2023年美團聯合創辦人王慧文創辦的光年之外也已達到獨角獸企業估值,但因王慧文離崗這家創企於2023年7月被美團收購,被收購時光年之外整體估值約11.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底,生成式AI和大模型領域多家創辦人傳出新的融資動向,如主攻AI語音生成的Eleven Labs正在與風投機構談判第三輪融資、馬斯克創辦的X .AI擬出售股份並募集10億美元資金…這些創企極有可能率先成為2024年新晉生成式AI和大模型獨角獸。
相較之下,2023年之前的AIGC及大模型相關獨角獸僅有5家,2023年也成為獨角獸大量湧現的關鍵之年。
本文福利:2023年,GPT-4、MidjourneyV5等帶來了無數的驚喜,AIGC已成了毋康置疑的科技趨勢。推薦精品報告《2023年中國AIGC產業全景報告》。可在公眾號聊天欄回覆關鍵字【智東西400】取得。
01.
11家大語言模型獨角獸:
最高估值近200億,4個國內業者在列
基於大語言模型,OpenAI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已經成為這波AIGC浪潮的標誌性事情。
在新晉獨角獸中,主攻大語言模型研發的獨角獸佔比最高共11家,估值超20億美元的玩家就占到一半左右,Anthropic的估值高達184億美元。
其中美國的獨角獸玩家有4家,中國4家,以色列、法國、加拿大各1家。
1、Anthropic
美國矽谷創立Anthropic成立於2021年,由阿莫迪兄妹從OpenAI出走創辦。
這家創企是OpenAI最大的勁敵之一,其估值已從2023年上半年的41億美元成長至年底的184億美元。
Anthropic的核心產品就是聊天機器人Claude,Claude也常被拿來與ChatGPT相比較,雖然整體表現有差距,但Claude在長文本處理等部分指標上已經超過GPT-4。
與OpenAI背靠微軟類似,這家創企業還拿到了Google、亞馬遜的龐大融資。近日,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Anthropic預測2024年底其年化收入將超過8.5億美元。根據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消息,OpenAI年化收入2023年底已突破16億美元。
2、Character.AI
Character.AI於2021年在美國成立,2023年3月其估值突破10億美元,9月就被揭露估值超50億美元。
這家創企業的創辦人是Google早期最重要員工之一諾姆·沙澤爾、GoogleAI大牛丹尼爾·德·弗雷塔斯,成立半年後就正式發布了聊天機器人Character.AI。
Character.AI建構了一個AI角色扮演社區,使用者可以和動漫人物、明星大佬甚至於自訂的各種角色交流對話。根據這家創企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發布以來,其Android下載量已經超過300萬次。
成立之初,沙澤爾就決定要讓Character.AI聊天機器人的基本服務供所有人免費使用。
3、Inflection AI
Inflection AI是成立於2022年的美國創企,2022年初從微軟等公司籌集了2.25億美元資金,當時未披露具體估值。一年後,這家創企拿到微軟、英偉達等的13億美元融資,估值達40億美元。
其創始團隊包括DeepMind的共同創辦人穆斯塔法·蘇萊曼,「矽谷人脈王」、領英創辦人雷德·霍夫曼。
有別於ChatGPT等產品的生產力工具定位,Pi就是個人的生活小助理,蘇萊曼曾解釋道,Pi可以在與對話的來回對話中越來越了解用戶,相較於其它聊天機器人會更人性化。
4、Cohere
加拿大AI創企Cohere成立於2019年,創辦人是曾在Google任職的Transformer論文合著者之一艾丹‧戈麥斯。
今年6月,Cohere拿到英偉達、甲骨文、Salesforce的融資,估值達到22億美元,兩個月後因老虎環球基金計劃出售部分Cohere持股,該公司估值升至30億美元。
除此之外,AI明星科學家李飛飛、「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傑弗瑞辛頓、吳恩達的第一位博士生Pieter Abbeel、Google等都紛紛為這家創企注資。
Cohere專注於開發者和企業,產品主要涵蓋企業日常營運中的三個關鍵領域:文字生成、文字分類和文字檢索。
5、Mistral AI
法國AI創企Mistral AI成立於2023年,6月拿到1.05億歐元融資,12月底就被曝出正處於從英偉達等投資者處籌集約4.5億歐元的最後階段,半年時間估值從2.6億美元飆漲到20億美元。
Mistral AI由DeepMind和Meta公司的前研究人員組成,創辦人曾主導Llama大語言模型開發。
2023年9月,Mistral AI發布了首個大語言模型Mistral7B,該模型在當時被稱為“最好的7B模型”,在多項基準測試中優於其它開源模型。
6、智譜AI
成立於2019年的智譜AI是國內目前估價最高的大模型獨角獸,也是國內首個估值過百億人民幣的大模型創企。2023年,這家創企已經累計獲得超25億元的融資,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紅杉、高瓴等均在投資方之列。
這家創企由清華大學電腦系知識工程實驗室孵化而來,核心團隊大多都是悟道大模型的研發人員。早在2022年,智譜AI就開源了高精度雙語千億模型GLM-130B和60億參數的ChatGLM-6B,2023年推出了全自研第三代基座大模型ChatGLM 3並宣布開源ChatGLM3- 6B。
7、AI21 Labs
成立於2017年的以色列創企AI21 Labs,到2023年底其總融資額已達3.36億美元,整體估值達14億美元,投資方包含三星Next、英偉達、Google等。
AI21 Labs的產品包括寫作工具Wordtune、大語言模型Jurassic-1 Jumbo、可自訂的大語言模型Jurassic-2。Wordtune的功能與ChatGPT基本一樣,其客戶包括Nike、Zoom、沃爾瑪、三星、阿迪達斯等知名企業。Jurassic-2就是一個大語言模型,既可以作為基礎模型,也可以為企業建構特定業務領域的專屬「ChatGPT」。
8、MiniMax
國內明星創企MiniMax成立於2021年,創辦人是前商湯科技副總裁、通用智慧技術負責人髕俊傑,技術合夥人楊斌為髕俊傑的中科院校友。
今年6月,MiniMax拿到一筆總規模超2.5億美元的融資,估值超過1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騰訊、米哈遊等。
MiniMax目前已經推出自研角色扮演類AI聊天應用Glow、自研通用大模型ABAB,以及為金山辦公等B端客戶發布了對應解決方案。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具備自研文字、語音等多模態融合的通用大模型能力。
2023年12月底,MiniMax副總裁魏偉透露,MiniMax近期計劃發布國內首個基於MoE(Mixture-of-Experts)架構的大模型,對標OpenAI GPT-4。
9、百川智能
2023年4月,前搜狗CEO王小川、前搜狗COO茹立雲聯手成立國內大模型創下百川智能。1個月後,百川智能就拿到了來自騰訊、小米、金山、清華大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好未來等十餘家機構的聯合投資,整體估值超10億美元。
半年內,百川智能已經發表超7款大模型,參數規模從10億到超百億不等,覆蓋開源、閉源。
10、零一萬物
2023年7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創辦國內大模型創企零一萬物,聯創團隊成員包含前阿里巴巴副總裁、前百度副總裁、前滴滴/百度首席演算法負責人、前Google中國主管、前微軟/SAP/Cisco/副總裁等許多頭部玩家人才,整體估值超10億美元。
零一萬物於2023年11月發布了首款開源中英雙語大模型Yi,卻使這家創企陷入「套殼」風波,有開發者質疑Yi完全使用了Llama的架構。隨後零一萬物發公告澄清,Yi完全不涉及套殼、抄襲。進行了版本更新後,Yi在多項大語言模式評量權威榜單的排名直追GPT-4。
11、Adept AI
美國AI獨角獸Adept AI成立於2021年,2023年3月拿到頂級創投Greylock與業界巨頭微軟、英偉達等的3.5億美元融資,這家創企估值突破10億美元。
創始團隊既有曾帶隊從事GPT-2、GPT-3研發工作的前OpenAI加州實驗室工程副總裁戴維·欒,又有兩位Transformer論文合著者阿希什·瓦斯瓦尼、尼基·帕瑪。不過,這兩位合著者先前已離開Adept AI。
Adept AI的產品與ChatGPT有所不同,基於其核心的ACT-1模型,可以根據用戶指令調動一系列軟體工具,從而協同執行複雜用戶請求,這改變的是用戶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方式。
02.
2家AI影片生成獨角獸
英偉達、Google重金押注
除了大語言模型,可以產生圖片、影片、音訊的多模態大模型在生成式AI市場逐漸熱絡。文生影片方向共2家獨角獸,Runway和Synthesia的估值分別為15億和10億美元。
1、Runway
美國AI創企Runway成立於2018年,2023年7月,在Google領投的D輪融資中募集到約1億美元,估值達到15億美元,半年時間翻了三倍。
Runway已經發布了大約30餘個AI創作工具,包含音訊、圖片、視訊、3D和生成五個大類,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音訊視訊內容產生和處理工具。其產品已應用於多部好萊塢大片的特效製作。
這家創企也參與了爆紅的圖片產生工具Stable Diffusion研發。
2、Synthesia
Synthesia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英國AI創企,2023年6月,該公司獲得約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10億美元。
也是AI視頻創作平台,主要面向的是虛擬人視頻,可以產生教學視頻、員工培訓視頻等。
Synthesia主要專注於大型企業客戶等B端客戶,可產生教學、員工培訓等虛擬人影片。Synthesia CEO曾在部落格中透露,財富100強中有35%的公司正在使用Synthesia進行培訓和行銷,並且有超過5萬個團隊使用這一工具大規模製作視頻,節省了80%的預算。
03.
「AI算力黃牛」獲英偉達青睞
與頭部玩家“平起平坐”
大模型引發的算力需求激增,其背後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也成為焦點,除了微軟、Google、亞馬遜等頭部雲服務供應商外,被英偉達青睞的創企CoreWeave已經化身為“AI算力黃牛” ,一舉躍升獨角獸,估值達70億美元。
成立於2017年的美國創企CoreWeave,起家時為一家加密貨幣挖礦公司,2019年成功轉型成雲端服務供應商,拿下微軟、亞馬遜、Google等玩家的巨額算力大單,為這些玩家提供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算力。
同時,以英偉達H100晶片做抵押,CoreWeave還拿到23億美元的債務融資方案。
CoreWeave創辦人之一Brannin McBee在今年8月的訪談中透露,2022年,該公司收入約3,000萬美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5億美元,年減1,567%。
04.
8家AIGC垂直產業應用獨角獸:
美國企業佔一半,國內機器人玩家闖入
在大模型之上,許多玩家選擇面向特定的垂直產業、應用程式進行研發,進一步針對用戶使用中的痛點發揮生成式AI的更大價值,其中不乏金融、企業搜尋、醫療、配音、翻譯等。
2023年新晉獨角獸中,8類玩家都針對於不同的行業未有交叉,從地域分佈來看美國有4家,德國有2家,分別為AI翻譯和軍事分析領域。
中國也有人形機器人創企智元機器人,在大語言模型與機器人的結合上有所進展。
1、Glean(搜尋)
美國AI創企Glean成立於2019年,該公司正洽談至少2億美元融資,投前估值達20億美元,相比2022年5月估值上漲200%。
Glean的創辦人ArvindJain是前Google搜尋的工程師,其產品是為企業建立內部的搜尋引擎,搜尋公司內容的應用程式、內容資源,來幫助人們找到所需的資訊。
這家創企業已經累積了200多家企業客戶,包括Databricks、Niantic、T-Mobile等,而這些企業中已經有大約40%客戶員工每天都在使用Glean。
2、Helsing(國防)
成立於2021年的德國創企Helsing是一家國防科技企業。
2021年,Helsing在A輪獲得Spotify創辦人Daniel Ek所共同創立的創投公司Prima Materia 1億歐元投資。2023年完成了2.09億歐元B輪募集資金,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AI創企,估值達18億美元。
Helsing的產品主要為軍事任務服務,例如將軍事硬體設備連接AI,從而將其接收到的紅外線、感測器等數據進行分析。
3、Quantexa(金融)
2016年成立的英國獨角獸Quantexa,2023年4月獲得1.29億美元E輪融資後躍升獨角獸,估值達到18億美元,也是2023年英國首個新晉獨角獸。
Quantexa打造的生成式AI助理Q Assist就可以讓使用者透過自然語言,快速幫助使用者查詢,進而幫助金融公司規避風險。
目前,紐約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丹麥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都是其客戶,該公司也將與Google、埃森哲、德勤等合作。
其創辦人預計,2024年該公司營收將達1億美元,2025年獲利。
4、Replit(程式設計)
美國AI創企Replit由曾在Meta任職的阿姆賈德·馬薩德於2016年創立。2023年4月,這家創企拿到9,74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成長至11.6億美元。
GitHub發布了Copilot X為開發者提供軟體開發平台後,Google就選擇聯手Replit升級AI輔助程式工具Ghostwriter。Ghostwriter是Replit 2022年發表的產品,支援16種語言。
Replit的產品既可以為初學者提供簡單的開發工具,讓其快速上手,也可以為有經驗的開發者提供協作開發測試的工具。2023年4月,該公司也發布了自己的編碼大模型replit-code-v1-3b。
5、Imbue(AI Agent)
美國AI創企Imbue成立於2021年,目前手握1萬張英偉達H100晶片,並獲得了英偉達等投資者的2億美元融資,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
這家創企的重點是建構具有推理能力的AI Agent,不過目前還沒有發布任何產品。但其創辦人坦言,Imbue的產品距離真正商業化落地還需要數年。
Imbue的最大投資人、億萬富豪Jed McCaleb稱,自己在看完Qiu和Albrecht建立AI智能體的PPT後,覺得非常滿意,因此大手一揮,拍板決定投資。
6、Typeface(行銷)
Typeface成立於2022年9月,創辦人阿布海·帕拉斯尼斯曾先後任職於微軟、甲骨文、Adobe,從0到1主導搭建了微軟的雲端運算業務、領導了Adobe的智慧轉型。
2023年,該公司連拿2筆融資,估值躍升至10億美元,投資方有Salesforce Ventures、Google投資、微軟旗下創投基金M12等。
這家創企的主要業務是基於GPT-3.5和Stable Diffusion 2.0模型開發企業級生成式AI應用程序,提供透過文字快速自動生成行銷內容和圖片的平台和工具。
7.智元機器人(機器人)
成立於2023年的國內明星創企智元機器人,由前華為「天才少年」、華為計算產品線昇騰部門演算法工程師稚暉(原名彭志輝)創辦。
成立9個月內,智元機器人就連拿5輪融資,投資方陣容集結了百度、比亞迪、奇績創壇等。2023年12月完成的A3輪融資,金額或超過6億元。
智元機器人在2023年8月發布了首款產品「遠徵A1,稚暉君透露,這一機器人基於大語言模型以及公司自研的視覺控制模型完成了一系列創新,預計2024年產品將推向商業化落地。
8、DeepL(翻譯)
DeepL是一家德國創企,成立於2009年。2023年1月,該公司宣布完成1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
該公司的產品是AI翻譯工具支援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等20+語言的翻譯。2017年產品發表之初,該公司的盲測結果顯示,其翻譯器表現遠超過Google、微軟、Meta等競爭對手,BLEU測試的結果也是如此。
2023年1月,DeepL發布AI寫作助手,能夠調整用戶上傳的德文、英文寫作內容。
DeepL的官網顯示,目前該公司的用戶已經達到百萬級,並有超20,000家企業正使用這項平台。
05.
結論:2023年衝出的獨角獸
為大模型戰局注入新動能
大模型及生成式AI獨角獸企業已成為產業界關注的焦點,憑藉著明星創始團隊以及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工具,獲得各路資本青睞。
從大模型、聊天機器人到面向各行各業的垂直應用方案、AI算力提供商,獨角獸玩家的成長之路不斷加速。
可以看到,以英偉達、Google、微軟、騰訊、阿里等為代表的科技巨頭玩家也是這些獨角獸玩家進階的重要推動者,與其它風投機構不同,這些玩家身處行業之中,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科技界的神經。
儘管目前來看,OpenAI這項標誌性領導企業的優勢性還沒有企業可以比擬,但隨著資金落地,這些獨角獸玩家或許會在2024年迸發出更大的生命力,逐漸上升到能與OpenAI一較高下的地位。
作者 | 程茜
來源| 智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