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新品種改寫科學家對珊瑚礁系統的認識
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一項突破性發現揭示了大堡礁中的四個新藻類物種,重塑了我們對其生態重要性的認識,並強調了在氣候變遷威脅下開展保護工作的迫切性。
在舉世聞名的大堡礁中心地帶以及珊瑚海和豪勳爵島獨特的珊瑚礁系統中發現了一個突破性的發現,使我們對如何保護這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由格里菲斯大學領導的國際海洋科學家團隊確定並正式命名了科學界新發現的四個藻類物種,挑戰了先前在藻類分類學上的假設。這項發現對我們了解這些藻類在珊瑚礁生態系中的生態作用有深遠影響。
研究小組組長、格里菲斯海岸與海洋研究中心的吉列爾莫-迪亞茲-普利多副教授說,Porolithon 是一種殼狀珊瑚藻屬,其重要的生態意義早已得到公認:”這些藻類負責鞏固珊瑚礁的脆弱框架,維持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淺海邊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豪勳爵島上的殼狀珊瑚藻。資料來源:Guillermo Diaz-Pulido
傳統上,在印度洋-太平洋發現的分枝狀、肉質的Porolithon 標本被認定為Porolithon gardineri,而巨大的柱狀則被稱為P. craspedium。
然而,來自格里菲斯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以及美國和韓國的科學家們最近進行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澳大利亞東部海域既沒有P. gardineri,也沒有P . craspedium。相反,這些標本被發現屬於四個不同的基因係。
這四個新發現的物種被正式命名為:
Porolithon lobulatum sp: 該物種生長在珊瑚海和大堡礁(GBR),具有分枝形態和淺裂的遊離邊緣。這個名稱指的是植物的自由邊緣有裂片。
Porolithon parvulum sp: 此物種的特徵是具有附著邊緣的短(<2 公分)、不分枝的突起,僅限於大堡礁中部和南部。其名稱來自拉丁文parvulus,意為小。
Porolithon pinnaculum新種: 該物種的形態像山一樣,呈柱狀,標本高達10 厘米,分佈在珊瑚海的大洋性珊瑚礁上。拉丁文pinnaculum 的意思是尖塔,指的是尖塔狀的枝條。
Porolithon howensis sp: 本種形成高達3 公分的柱狀突起,主要分佈在豪勳爵島。該物種的名稱是為了紀念豪勳爵島這一模式產地。
“除了獨特的DNA 序列外,這些新物種還可以根據一系列特徵加以區分,包括它們的葉柄生長形式、邊緣形狀(附著或不附著)以及內部解剖結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oyoung Jeong 博士說。
「這項重要發現挑戰了我們對Porolithon屬藻類的理解,強調了進一步探索和保護大堡礁及其獨特居民的必要性,」Diaz-Pulido副教授說。
這些新物種的發現不僅增加了大堡礁和其他偏遠珊瑚礁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凸顯了持續研究和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珊瑚礁對海洋酸化和暖化的影響非常敏感,鑑於氣候變遷可能導致物種多樣性喪失,我們迫切需要認識和記錄這種多樣性。
“我們無法保護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迪亞茲普利多副教授說。”這些發現對於保持和保護這一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至關重要。”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