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拉望遠鏡提供了與超新星殘餘物30 Doradus B有關的多次爆炸證據
錢德拉發出的X射線提供了與超新星殘餘物30 Doradus B有關的至少兩次爆炸的證據。研究人員發現超新星殘餘物30 Dor B 是一個爆炸事件多發的複雜場所,這增進了我們對恆星生命週期和超新星的了解。通常情況下,一顆超新星殘骸只與一顆超新星有關。
這組錢德拉超新星殘骸(30 Doradus B (30 Dor B))深度數據揭示了這一殘骸歷史上不只一次超新星爆炸的證據。錢德拉數據中的異常結構無法用一次爆炸來解釋。這些30 Dor B 的圖像還顯示了來自智利布蘭科望遠鏡的光學數據和來自斯皮策望遠鏡的紅外線數據。來自哈伯的其他數據突顯了影像中的銳利特徵。圖片來源:X射線NASA/CXC/Penn State Univ./L. Townsley et al. Townsley et al.;光學:NASA/STSCI/HST;紅外線:NASA/JPL/CalT: NASA/JPL/CalTech/SST;影像處理: NASA/CXC/SAO/J. Schmidt, N. Wolk, K. Arcand
30 Doradus B位於大麥哲倫雲中,是銀河系的一個小鄰近星系。30 Doradus B 的新影像包含X 射線、光學和紅外線資料。
一幅色彩斑斕、充滿節日氣氛的圖像顯示了不同類型的光線,其中包含的不是一顆,而是至少兩顆爆炸恆星的殘骸。這個超新星殘骸被稱為30 Doradus B(簡稱30 Dor B),是一個更大的空間區域的一部分,在過去的800 萬到1000 萬年裡,恆星一直在這個區域不斷形成。它是由暗氣體雲、年輕恆星、高能量衝擊波和過熱氣體組成的複雜景觀,距離地球16 萬光年,位於大麥哲倫雲中,是銀河系的小型衛星星系。
30 Dor B 的新圖像是將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 射線天文台的X 射線數據(紫色)、智利布蘭科4 米望遠鏡的光學數據(橙色和青色)以及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數據(紅色)結合在一起拍攝的,美國宇航局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光學數據也被添加為黑白色調,以突出圖像中的銳利特徵。
由來自國立台灣大學的Wei-An Chen領導的天文學家小組利用錢德拉望遠鏡對30 Dor B 及其周邊地區超過200 萬秒的觀測時間對該區域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了一個微弱的X 射線外殼,直徑約130 光年。(根據上下文,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大約在4 光年之外)。錢德拉數據也顯示,30 Dor B含有從脈衝星吹出的粒子風,形成了所謂的脈衝星風星雲。
結合哈伯望遠鏡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確定,沒有任何單一的超新星爆炸可以解釋目前所看到的現象。在30 Dor B 中心看到的脈衝星和明亮的X 射線都可能是大約5000 年前一顆大質量恆星坍縮後超新星爆炸的結果。然而,更大的、微弱的X射線外殼太大了,不可能是由同一顆超新星產生的。研究小組認為,30 Dor B 星至少發生過兩次超新星爆炸,X 射線外殼是由5,000 多年前的另一顆超新星產生的。也很有可能過去曾發生過更多的超新星爆炸。
這結果有助於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大質量恆星的生命及其超新星爆炸的影響。
描述這些結果的論文最近發表在《天文雜誌》上。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