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造子宮進入人體試驗?已成功孕育300多隻小羊羔
如果,未來某一天,生孩子不用經歷10月懷胎,不用忍受陣痛生產,甚至可以個人化量產,會發生什麼事?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對這樣的情景感到恐懼,就像人們對龍媽電影《卵艙世代》的評價一樣。2023年1月20日,《卵艙一代》電影上映,電影中人造子宮的情節設定,瞬間引爆了網絡,引來了各種不一樣的聲音。
根據電影的描述,為了解決生育率下降的問題,科學家設計了人造子宮,也叫卵艙,只要將人類胚胎組織放入一個類似雞蛋的容器中,10個月的時間到了,孩子呱呱墜地,女性完全不用經歷任何痛苦。
這部電影引起了不少的爭論,支持的人大多是那些已經經歷過生產痛苦的媽媽,而那些批判的,理由則是:違背自然,不道德!
如今,大家吵得面紅耳赤的人造子宮,真的要實現了!
美國的FAD正在考慮要不要將這項技術在人體中試驗,如果發展順利,最快今年就能面世!
為早產兒所建造的人造子宮
人造子宮,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了解這項技術,就是從上面這張照片開始的。
照片首次出現在2017年的《自然》雜誌上,乍一看,就像一隻小羊被困在塑膠袋裡。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模擬胎盤封閉的無菌體環境,裡面的小羊透過臍帶和類似管子一樣的裝置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裡面的液體是人工羊水,不僅提供氧氣,將廢物排出,還能提供胎兒發育所需的荷爾蒙和營養。
研究人員會將人造子宮安置在一個黑暗、恆溫的環境裡,同時也會為其播放母親的心跳聲。
和科幻電影中的設定不同,這次費城兒童醫院的人造子宮測試,主要針對的是早產的小羊。
在2017年,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就已經初步取得了成功,當時小羊胎兒能在這個生物袋中成功存活28天。
早前關於人造子宮,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解決胎兒腦出血的風險,因為人造子宮內發育會使用抗凝血藥物,就會增加早產兒腦出血的風險。
今年,根據《兒科研究》的最新研究,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不依賴全身抗凝血就能體外孕育的創新技術,而且已經在小羊身上進行了測試。
人造子宮研究的主要障礙突破了,團隊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在生物袋中,成功「孕育」了300多隻小羊胎兒,它們的運動、睡眠狀態、呼吸、吞嚥,都和母體內發育是一樣的。不僅如此,它們還發育出了健康的肺部、大腦和其他身體器官。
可以說,這是第一次有人證明人造子宮可以維持胎兒呼吸和血液循環,胎兒也能夠正常生長和發育。
這就意味著,人造子宮,或將成為早產兒最好的治療容器。
一般來說,28-37週胎兒被認為是早產兒,已有的醫療技術,對於這個胎齡的早產兒來說,存活率還是很高的。但對於28週(7月)以下的極早產兒,存活率就很低了,低於50%。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有1500 萬早產兒。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人造子宮可以幫助28週甚至更小胎齡的胎兒存活下來。
用人造子宮項目開發者之一艾倫·弗萊克的話來說:“人造子宮並不是要完全取代自然懷孕,而是作為早產兒醫療輔助手段。”
人造子宮的優點和缺點
按照這個設想來分析,人造子宮最大的好處就是,早產兒可以在體外存活下來,並減少早產帶來的其他併發症。
孩子的父母也不會看到孩子住在加護病房而感到痛苦。
早產兒在人造子宮裡的發育隨時被監測,這意味著可以將孕育過程視覺化,並且可以更好地介入早產兒的身體狀況。
如果再往長遠考慮,實現體外孕育,可以解放女性,甚至有人覺得能促進性別平等。
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最大的問題,目前所有成功的案例,只針對羊。
人類試驗,會出現什麼結果?是否會出現併發症?很難確定。
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如果人體試驗批准,家長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出現類似感染、腦損傷或心臟衰竭等症狀。
早產兒也必須以剖腹產取出,意味著母親也要經歷手術。
其次,面臨的就是道德問題、倫理問題。
雖然,這次研究的人造子宮是為了治療早產兒運作的,並不是針對體外孕育。
但是,誰也無法保證,以後會發生什麼事?一旦出現科技違法濫用,我們又該以什麼標準什麼法律來看這項技術?
最後
目前,關於人造子宮人體試驗的申請,還沒有通過,美國FAD和其他權威機構,以及醫學專家們,正在多方討論中。預計,2024年會宣布結果。
但網路上的陰謀論調調已經很明顯了,有人將基因編輯、克隆、人造子宮量產、超級新人類等高科技概念連結在一起,在腦中勾勒了一個只出現在科幻片裡的場景。
不能說這樣的場景不會出現,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實還很遠。
有許多社會評論者表示,技術能不能實現是一回事,價格能不能負擔才是最重要的。
這種技術肯定會比較昂貴,大多數人會被價格勸退,他們認為廣泛應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