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哺乳動物穿越到中生代能否競爭恐龍?
如果我們現在去觀察動物世界,你可能會覺得很多哺乳動物過得不如意,特別是那些大型的哺乳動物許多都在滅絕邊緣徘徊。但是,新生代無疑就是哺乳動物的時代,現代哺乳動物在地球的各種生態位中都佔據主導地位。
之所以我們覺得它們混得不咋地了,是因為恐怖直立猿——智人的存在,智人的橫空出世,讓許多生物措手不及,而對那些原本佔據主導地位的影響最為顯著。
不過,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那麼哺乳動物並沒有這麼強勢,那會地球陸地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是恐龍。
恐龍在三疊紀(中生代第一個紀)末期體型開始表現出“統治力”,大型食肉恐龍和大型食草恐龍開始出現。
不過,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這個群體從來沒有真正進化到完全生活在水中,連現在恐龍-鳥類分類上存在巨大爭議的現代鳥類(或現代恐龍)中的企鵝也沒能做到。
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海洋早已有更兇猛的爬行動物,它們沒有任何機會,又或許是它們身體存在結構限制,導致它們無法在水中很好的保持平衡。
總之,恐龍只在地球陸地有統治力,並沒有海洋,很多人對此可能有誤解。
然而,一切在6500萬年前——中生代結束時發生了改變,當時地球氣候週期性改變外加小行星的撞擊,這種在陸地橫行1.5億年的動物群體走到了終點——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但我們從化石記錄中仍然可以知道這個群體在過去有多繁榮。
網路上有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如果現代的哺乳動物穿越到中生代能不能競爭當時的恐龍?
一群新生代的「霸主」和一群中生代「霸主」同台競技,確實會非常有趣,不過這裡必須要先ban掉智人和致命病原體。
因為無論是恐龍或現代哺乳動物都只適應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病原體,兩者都可能直接被對方的病原體直接團滅;
而智人也是一樣的,智人對於地球動物而言就是降維打擊,如果智人也穿越回去,估計只會多馴化一些恐龍品種而已。
好了,現在我們在沒有智人和彼此致命病原體情況下,讓恐龍和哺乳動物在中生代較量。
我的答案是哺乳動物會勝出,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恐龍不一定會完全滅絕,但體型肯定會大打折扣。
(當然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我的答案不代表全部。)
我對這個主題的思考主要基於兩點:
一點是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表現出多樣化,當時的恐龍就已經有點壓制不住低配哺乳動物崛起了——現代哺乳綱28個目中至少18個目在中生代就已經出現,而且已經在捕食恐龍了,這是哺乳動物自身演化優勢造成的;
圖片:爬獸捕食比自己大的恐龍
另一點是,現代哺乳動物透過進化獲得的腦容量(頭骨改變),牙齒,利爪,生育機制、視覺、聽覺、嗅覺等等都非常完善,這些可以讓它們擁有超寬泛的生存方式,所以恐龍的威脅並不會太大,而哺乳動物對同等大小的恐龍威脅可就大了,這點是從現代掠食性哺乳動物往往都可以捕食比自己大很多的動物可以看出。
不過,有一個哺乳動物群體絕對無法在中生代存活下來,那就是草食性動物,特別是中大型草食動物,如果回到中生代將會快速滅絕。
這是因為食草都是依賴特殊的腸道共生微生物,而這種消化方式讓它們只能吃一些特定的草。
新生代除了是哺乳動物的時代,還是被子植物的時代,從某一些方面來講,是被子植物——更準確的說是草讓哺乳動物在新生代如此繁榮的。
而被子植物是在白堊紀(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中後期才出現的,在1.2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早期,侏羅紀和三疊紀)森林的樹木是由蕨類植物和蘇鐵組成的,而那些低矮植物群體是蕨類、藻類或真菌共生體(如下圖)。
我小時候住在農村,山上有許多上圖這種蕨類“小草”,家裡的人都喜歡刮過來燒火,但沒有任何哺乳動物喜歡吃這種植物。
如果現代的草食哺乳動物回到中生代的侏羅紀或之前得話,那麼它們是沒有任何機會的,連吃的都很難找到。
另一方面,現代中大型草食哺乳動物通常會用體型來降低的被捕食風險,但這在大恐龍面前也將沒有任何效果。
棘龍與人類對比,AI譯圖
目前已知最大的掠食性恐龍是棘龍,可能與它們在水中捕獵有關係,據信這種食肉恐龍可以長到18米和22噸,野豬這種獵物估計它們可以一口一隻,大象可能也就兩三口的事。
暴龍與人對比,AI譯圖
比棘龍更出名的自然是暴龍,它們可以長到12米,體重可以達到10噸,比現在地球陸地最大動物——非洲像還要大一點。
而且霸王龍被認為是地球陸地歷史上咬合力最強的動物,它們和許多食肉動物不同,從它們的牙齒中可以得知它們是可以咬碎骨頭的,現代哺乳動物的糙皮毛對它們不值一提。
總的來看,現代中大型草食哺乳動物回到中生代的任何時期,基本上都要快速滅絕。
當然,穿越的掠食性哺乳動物適應的是食草哺乳動物,這些食草哺乳動物的消失對掠食性哺乳動物來說會是不小打擊,但它們應該很快就會做出調整,就像強勢入侵物種一樣快速適應新的獵物。
你可能會問,它們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環境中憑什麼成為強勢入侵物種?
這個就要說下恐龍的優缺點,和哺乳動物的優缺點。
恐龍的優點很多人都會想到它們比哺乳動物擁有更有效率的呼吸系統——獨創的氣囊結構,這也是它們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
更優秀的呼吸方式,自然能讓恐龍在追逐中更容易獲勝。
但是,中生代大氣含氧量比新生代要高,換句話說現代哺乳動物回到中生代的話,相當於是經過了「高原訓練」了,所以恐龍呼吸上的優勢是不存在的。
在這場較量中,恐龍最大的優勢就是「主場作戰」和體型龐大。
不過,我這裡又得提一下了,並不是整個中生代都是恐龍時代,準確得說中生代是爬蟲類時代。
恐龍是在2.35億年前——三疊紀中期出現的,最早的恐龍也只是一群「小可愛」——不比你的柯基犬大多少,看不到任何統治力。
後鱷龍與人類對比Dr. Jeff Martz/NPS
在三疊紀中前期,陸地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是現代鱷魚的古代近親。
當時的鱷魚非常多樣化,有用兩條腿追逐大型獵物的食肉鱷魚,有渾身包裹骨盾和尖刺的「犰狳狀」鱷魚,也有吞食蕨類植物長著喙狀、幾乎像鴕鳥的鱷魚。
第一批大型草食恐龍是在三疊紀末期(大約2.14 億年前)才進化的,恐龍體型有小轉大主要也是因為氣候變化,幫助它們清理了那些大型鱷魚。
在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中部強烈的火山爆發改變了全球氣候,讓當時地球在炎熱和寒冷中搖擺不定,冷血鱷魚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紛紛滅絕。
Mark Garlick—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Images
而恐龍可能是以溫血新陳代謝和隔熱羽毛在這場氣候變故中生存下來並迅速取代鱷魚的。
如果說溫血和羽毛是恐龍在三疊紀的優勢,那麼這兩個優勢現代哺乳動物也都有,所以現代掠食性哺乳動物和恐龍在三疊紀較量的話,那麼哺乳動物反而具有體型優勢了。
其實,掠食性的哺乳動物最大的優勢還不是體型,而是更重,更聰明,還有就是牙齒。
哺乳動物的骨骼密度比恐龍更高,這個優勢就是不容易被撲倒,而更容易撲倒獵物,犬齒變長可以很好的快速殺死獵物,更聰明可以讓它們協作捕獵和更好得伏擊獵物,這就是為什麼哺乳動物能夠捕食比自己大那麼多的獵物。
而恐龍更輕,它們更適應捕食比自己小的獵物,我們前面提到過恐龍無法適應水生的可能是因為它們太輕了,這個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把一個不規則、輕一點的玩具丟入水中你會發現它很難保持適當的平衡。
總得來說,掠食性哺乳動物在狩獵方面也更有優勢,所以三疊紀的恐龍不會有任何勝算。
到了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已經在陸地佔據主導,如果是在這個時候掠食性哺乳動物和恐龍較量,體型上確實有巨大劣勢。
但是,只要它們在同等體型中勝出,那麼它們也可能會從下到上讓恐龍原有的生態系統崩潰,當然現代哺乳動物絕對完勝同等體型恐龍。
所以,我的答案是現代哺乳動物無論穿越到中生代的時期,恐龍都毫無勝算。
最後
這個話題其實還有很多內容可以展開來說的。
例如小型食肉哺乳動物和雜食性哺乳動物,這個群體肯定可以在恐龍時代混得很好,而且會給恐龍造成嚴重的迫害,因為所有恐龍的下蛋的,想想一隻黃鼠狼對雞的迫害。
不過,恐龍時代就已經有這個群體的哺乳動物了,它們估計也會比恐龍更容易被現代哺乳動物取代。
還有一個海洋哺乳動物群體,這個群體回到中生代的話,海洋爬蟲類也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文章篇幅有限,以後有機會繼續擴展這個話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