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屬於特斯拉,2024年屬於比亞迪?
超過90%的分析師對比亞迪股票給予「買進」評級,平均目標價較近期水準上漲65%。2023年是特斯拉(TSLA)股價狂奔的一年。到了2024年,比亞迪(BYDDY)有望成為表現更好的電動車股。試著相信一家電動車企股表現比特斯拉更好,可能會讓人感到茫然。
雖然特斯拉今年股價上漲了一倍多,但Lucid Group、Fisker和Polestar Automotive Holding的股票都遭受重創。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今年有所上漲,但仍落後標普500指數超過15%。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上漲約107%,比亞迪股價上漲約5%。
不過,比亞迪是一家可靠的電動車製造商。其一,如果算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已經超過了特斯拉;其二,比亞迪處於獲利狀態,與特斯拉相似。然而,比亞迪的股票表現遠不及 Elon Musk的特斯拉,獲利大幅成長並未拉動股價上漲,這表明市場對電動車未來的擔憂已經壓倒了公司基本面。
當然,比亞迪不是特斯拉。特斯拉只生產純電動車(BEV),比亞迪則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和純電動車。比亞迪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它的汽車更便宜——第三季平均汽車售價約為2.7萬美元,而特斯拉的平均售價為4.5萬美元。此外,特斯拉佈局全球業務,比亞迪專注於中國市場,至少目前是如此。
比亞迪的策略正在發揮作用。截至11月,比亞迪2023年乘用車銷量約280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70%,約為中國整體電動車市場成長速度的兩倍。這項成長主要由純電動車推動-純電動車銷量成長73%,混合動力車銷量成長56%。11月,比亞迪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約佔中國新車銷量的37%以上。
如今,比亞迪佔據中國純電動車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是特斯拉份額的兩倍多,過去兩年市佔率提升了約14%。中國汽車出口到歐洲徵收10%的關稅,在美國徵收27.5%的關稅,這兩個地區都在考慮提高關稅,將對比亞迪的出口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儘管如此,比亞迪的崛起還是引人注目的,該公司純電動車銷量可能很快就會超過特斯拉。三季度,特斯拉售出了約43.5萬輛純電動車,比亞迪約43萬輛。華爾街預計,四季度,特斯拉出貨量約47.5萬輛,比亞迪約50萬輛。這意味著,特斯拉2012年推出Model S並普及技術以來,比亞迪首次取代特斯拉成為第一大純電動車製造商。
Future Fund Active交易所交易基金聯合創始人加里·布萊克(Gary Black)表示:「特斯拉和比亞迪是當今少有的兩家可作為投資的電動車公司。兩者透過非常不同的策略,都可以實現盈利。”
雖然策略不同,比亞迪和特斯拉的財務狀況相似。兩家公司第三季的營業利潤幾乎相同,皆為17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均略低於8%。最大的區別是:他們的估值。特斯拉在市值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其股票價值約為8,000億美元,是12個月預期本益比的64倍,而比亞迪的股票價值約為750億美元,是13倍。
如果預期收益成長更快,任何股票都可以以更高的本益比交易。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情況並非如此。預計未來兩年,兩家公司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長30%。部分原因是比亞迪是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公司,而特斯拉則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州奧斯汀的美國公司。由於市場流動性、監管和特定國家風險的差異,美國股票通常為投資者帶來較高的估值。上證綜指的股票交易價格約為2024年預期本益比的10倍,而標普500指數的股票交易價格幾乎是該數字的兩倍。
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一些差異。特斯拉對自動駕駛汽車和電池儲存等新技術進行押注。摩根大通分析師尼克·賴(Nick Lai)指出,投資人擔心比亞迪缺乏內部自動駕駛技術,而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將技術應用到汽車上。不過,比亞迪將於1 月24日舉辦技術日活動,展示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成果,賴認為此舉可能成為該股的重要催化劑。他將該股評級為“買入”,目標價為34.57美元,較12月21日收盤價上漲34%。
當然,購買比亞迪股票並不容易。投資人基本上有兩種選擇:購買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其交易代號為1211,售價約201港元(25.79美元);或購買比亞迪美國存託憑證,股票代號為BYDDY,售價是港股的兩倍。雖然比亞迪在美國有託管憑證,但場外交易意味著交易量可能較低。
比亞迪還有其他成長機會,特別是當它成為一家更全球化的公司時。截至11月,該公司出口量超過20萬輛,幾乎佔乘用車總銷量的8%,是2022年同期銷售量的四倍多。賴指出,國際市場的利潤是本地銷售的2-3倍。比亞迪將能夠保持強勁的獲利能力。
比亞迪的估值並未反映這一點,PEG比率(本益比/年化獲利成長率)僅為0.5倍,而特斯拉PEG為2,標普爾500指數也是如此。按照這個指標,比亞迪股票看起來很便宜。華爾街當然同意這一點。超過90%的分析師對該公司股票給予「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為42.62美元,較近期水準上漲65%。
不管怎樣,比亞迪股票看起來值得買進。
本文作者:艾爾·魯特(Al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