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媒被曝與OpenAI談判:年費超7000萬還有“績效”
根據外媒報道,幾個月來,美國媒體業的一些大型出版商一直在與OpenAI進行秘密談判,他們的談判集中在一個棘手問題上:向OpenAI授權內容的價格和條款。結果,《紐約時報》在本週起訴微軟和OpenAI侵犯版權,揭露了他們的談判內幕。《紐約時報》表示,在提起訴訟之前,它已經與微軟、OpenAI就授權協議進行了為期數月的談判。
多家大媒參與談判
知情人士稱,參與談判的媒體並不只有《紐約時報》一家。美國最大報業公司甘尼特(Gannett)、《華爾街日報》母公司新聞集團、《每日野獸》背後的數位巨頭IAC和雜誌出版商Dotdash Meredith一直在與OpenAI進行談判。代表北美2,200多家新聞機構的新聞/媒體聯盟也一直在與OpenAI談判,以建立一個適合其成員的交易框架。
微軟也與這些媒體進行了談判。微軟是OpenAI的最大投資者,並將後者的技術整合到了自家產品中。微軟發言人弗蘭克·肖(Frank Shaw)表示:“我們與許多出版商進行了深入對話,並期待未來再進行討論。”
OpenAI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尊重內容創作者和所有者的權利,也認為他們應該從人工智慧(AI)技術中受益。OpenAI也以他們與美聯社、德國出版巨頭施普林格出版集團(Axel Springer)達成的授權協議作為例子,展示他們的談判成果。
「我們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許多媒體機構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討論他們對於AI的疑問,」OpenAI發言人凱拉·伍德(Kayla Wood)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對此感到樂觀,將繼續尋找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以支持豐富多彩的新聞生態系統。”
其實,OpenAI、微軟等公司一直在尋求與新聞機構達成授權協議,以訓練出能夠產生類似人類散文式的AI系統。這些系統反過來驅動聊天機器人等應用程序,讓OpenAI、微軟等從中獲得收入。
新聞界的擔憂
接近12名出版業高層和媒體業務專家表示,AI應用在市場中的快速發展為媒體產業的未來製造了棘手問題,讓談判變得複雜。
十多年前,新聞出版商的傳統廣告業務大多被Google、Facebook等後來者搶走。自那以後,新聞出版商與科技公司的關係就岌岌可危。出版業高層對於內容授權持謹慎態度,以防以過低的價格把內容賣出去。
「我認為,新聞機構現在對於向OpenAI授權內容如此謹慎,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們在過去20年的經驗表明,如果他們不小心,他們就會引狼入室。」科克斯傳媒集團旗下旗艦報紙《亞特蘭大憲法報》的發行人安德魯摩爾斯(Andrew Morse)表示,該公司目前沒有與OpenAI進行談判。
新聞機構也擔心,AI應用程式可能會引用他們文章提供不準確訊息,從而損害這些媒體的可信度。「我們經歷了充斥著錯誤訊息和虛假訊息的十年,那是在AI出現之前,」媒體分析師、企業家肯·多克托(Ken Doctor)表示,「現在,隨著AI的出現,任何人們都有能力進一步傳播和加劇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這當然嚇壞了新聞出版商。”
一些媒體公司已經決定不尋求與OpenAI達成的商業交易。知情人士稱,彭博社擁有大量使用AI的數據終端業務,該公司已決定進一步推動自己的人工智慧業務。同時,《華盛頓郵報》最近幾個月也沒有與OpenAI進行談判。
每年超7000萬元
儘管如此,一些新聞機構還是與OpenAI達成了協議。美聯社在今年7月宣布與OpenAI達成協議,授權OpenAI使用美聯社的新聞存檔。不過,雙方並沒有揭露財務條款。
施普林格出版集團(Axel Springer)更近一步,該公司擁有《政客》、《商業內幕》等新聞網站。本月,它與OpenAI達成了一項多年協議,允許OpenAI訪問其新聞存檔,並在ChatGPT等應用程式中使用新發表的文章。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協議每年的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約合7075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績效費”,該費用取決於OpenAI對其內容的使用程度。
儘管新聞業和OpenAI之間關係緊張,但一些出版業高層還是謹慎地談到了AI的潛在優勢。《費城問詢報》所有者、非營利機構Lenfest新聞業研究所(Lenfest Institute for Journalism)的CEO吉姆·弗里德里克(Jim Friedlich)表示,新聞機構和AI公司“越來越相互依賴”,因為使用者希望AI技術能提供可靠的資訊。
「重要的是各方達成和解,如果可能的話,盡快達成和解。這需要幾個月還是幾年的時間,誰也說不準。」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