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飲料即將被分級標籤徹底包圍
從本週六(12月30日)開始,新加坡已經上線一年的飲料分級新政將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這也是當地政府旨在「挽救」大量可能陷入糖尿病苦痛國民的最新動作。簡單來說,隨著新政策落地,新加坡國民能夠買到的大多數飲料,都將處於這套分級體系中。
與糖尿病的戰爭→與含糖飲料的戰爭
作為這項政策的背景,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新加坡成年人的糖尿病發生率高達14.9%,這也使得糖尿病預防成為該國的重要政策。橫向對比,華人成年人的發生率為13%,日本則為11.8%。
在2021年底的演說中,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也警告稱,該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他們的人生正處於不斷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中。對於不斷老化的新加坡來說,國民如果因為糟糕的生活習慣引發糖尿病,也將對醫療系統和公共財政造成沉重的壓力。
所以在這場「與糖尿病的戰爭」中,新加坡首先就瞄準了含糖飲料。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門的研究,該國國民平均每天攝取12匙(58克)糖,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含糖飲料。在這部分中,64%的醣類攝取來自預包裝飲料,另外36%來自於現場製作的飲料。
對此,新加坡政府搞出了一套“營養等級評分系統”,旨在透過視覺效果警示消費者。
這套系統只包含兩個變量,每百公克含糖量和每百公克含飽和脂肪量。簡單來講,每一百克含糖1克以及下為A級、1-5克為B級、5-10克為C級、大於10克則為D級,同時飽和脂肪含量越高,等級同樣越低。
(評分細則,資料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規定,在這套評分系統中C級、D級產品必須在飲料包裝和商品展示頁上醒目展示,同時D級產品禁止打廣告。從去年年底開始,零售超市的預包裝飲料已經適用這套規則。本週六開始,現場製作的飲料也將被納入這項規則,其中商家還要特別標示出添加不同小料(冰淇淋、珍珠)所帶來的含糖量變化。
(餐飲店評級標籤範例,資料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為了保護小型企業,新加坡衛生部規定,小型飲料業者(上一財年營業額低於100萬新幣,以及供應食品的場所低於10處)暫時無需遵守這套規則。
與之前一樣,首次違反規則的商家將被處以最高1000新幣的罰款,之後每次最多罰2000新幣。
這項政策也有副作用
隨著這項規則落地接近一年,市場關注的風向也從「評分標籤」的誤導性轉向商業方面的影響。
之所以說評分具有誤導性,是因為評級簡單地將含糖量和脂肪含量放在同一個標準中,意味著所有的全脂牛奶——天然就含有乳糖的飲料,評分都要落到強制警示的C級(全脂牛奶)檔位。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相同類型飲料的範疇裡,評級越高對健康越有利基本上也是成立的。
在先前新規應用到預包裝飲料期間,許多國際飲料廠商也警告稱,對於許多透過進口引入新加坡的飲料來說,重新設計包裝或僱人貼評級貼紙都是不划算的商業行為,所以為了避免麻煩,不少產品乾脆就不向新加坡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