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摸著「友商」過河
行銷高手雷軍,近期帶著其他車企一起上了波熱搜。在小米汽車技術發表會召開的前一天,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微博上向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華為等廠商「致敬」。小米汽車將巨幕廣告打到了這些品牌總部的所在地,實實在在地造了波勢,無論是跟進互動的,還是表達反感的,都讓雷軍和小米汽車成為了關注焦點。
文/週雄飛
雷軍在微博中致敬同行,圖源雷軍微博
為了給小米汽車造勢,雷軍和小米都很“拼”,近期,雷軍幾乎每天平均發兩條微博來為自己“最後一次創業項目”做宣傳。
昨天下午,在以「跨越」為主題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小米汽車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從小米SU7這款車外觀、內飾以及搭載的技術來看,也能理解為何雷軍要在發表會之前「致敬」同行了。
因為小米,是摸著「友商」在過河。
先來看電機方面,小米汽車基於現有電機最高轉速20000rpm的行業基礎上,推出了V6、V6s和V8s和正在預研的超級電機,其中超級電機的最高轉速可達35000rpm。
電池架構上,小米汽車選擇了業界已成標配的800V高壓架構,並且表示搭配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
智慧化方面,小米汽車可謂是把業界已有的方案進行了整合,採用了雷射雷達+BEV+Transformer+OCC佔用網路的技術路線。基於這些技術,小米汽車進行了變焦BEV、超解析度OCC以及道路大模型的最佳化,以便加強自身智駕能力。
在智艙中,小米汽車也採用了目前業界主流的8295晶片作為主控晶片,以及採用了中控螢幕+HUD+儀表螢幕和後排螢幕的「五螢幕連動」佈置。同時也搭載了小米自研的澎湃OS系統,可以實現小米手機或蘋果手機的手車互聯,由此實現「人車家」互聯。
產品外觀方面,小米SU7採用低趴的流線型轎跑設計,並且採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和自動運動尾翼,以及具備0.195Cd的風阻係數等表現。
這樣看,小米SU7從外觀到性能都有著較強的能力,這背後是其「集百家之長」的策略。不過,在「我有,別人也有或很快就有」的情況下,小米汽車缺了點個性,到真正上市時,或許會陷入行業同質化競爭當中。
雷軍對於小米汽車十分看重,在他看來當小米SU7明年上市後,有信心不僅讓這款車的智駕能力進入2024年智能駕駛行業第一梯隊,同時也可以成為能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那麼,年輕人會為小米汽車買單嗎?
在小米汽車身上,有誰的影子?
“電機、電池和大壓鑄,是智慧汽車時代的許多核心技術。”
在發布會上,雷軍說出了他在三年多時間裡造車的感悟,同時他也表示,“相信大家看完這些內容,一定會對小米造車有更深的理解。”
首先在電機方面,按照雷軍所說,在研發之初他們看到了當時業界轉速最高的電機,是全新Model S Plaid搭載的20000rpm電機,由此他們的目標是打造出超越這個轉速的電機。
由此,才有了雷軍這次發表會上發表的小米超級馬達(Xiaomi Hyper Engine)系列產品。其中,小米汽車先發表了V6和V6s兩款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1000rpm,可分別搭載在400V和800V平台上。
小米超級馬達V6和V6s馬達參數
此外,小米汽車還在挑戰更高的轉速,例如推出了名為V8s的超級電機,最高馬力為578ps,最高轉速可達27200rpm,已是行業中的最高轉速;還有一款預研電機,其轉速則可以達到35000rpm。
大幅提高轉速的背後,也需要解決許多困難。按照雷軍介紹,為了在高速旋轉下不讓轉子破碎,小米汽車改進了材料,使用更高強度的矽鋼取代現有材料;另一方面,在超級電機中採用了雙向立體油冷的技術,來降低馬達發熱問題。
從業界看,小米汽車用矽鋼轉子算是業界為數不多的創新,但在油冷電機方面,保時捷Mission R和飛凡F7也搭載了油冷的電機,只不過在油冷電機的技術路線上有些許不同。
依照小米汽車規劃,超級馬達中V6和V6s會上小米SU7量產,V8s預計在2025年上車,由於後者成本更加高昂,這或許也意味著彼時小米汽車可能會推出新的產品。
馬達之後,就是被視為電動車「心臟」的電池。依照雷軍介紹,小米汽車和寧德時代深度合作,在基於後者麒麟電池的技術基礎上正向研發,推出小米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並配合CTB一體化電池技術,讓其電池包可實現最高150kWh的電量和超過1200公里的最長續航里程。
要注意的是,小米汽車採用的800V碳化矽高壓技術和CTB一體化電池技術,並不算是業界的首創,因為前者已成為目前諸多車企佈局的主流技術,而後者技術路線,比亞迪很早就開始佈局,都是把電池包融入下車身中,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電池包能量密度。
小米汽車CTB一體化電池技術
在這樣的基礎上,小米汽車宣稱「首創了電芯倒置技術」。簡言之,當電芯倒置後,電芯上的洩壓閥也會倒置,從而提升車艙內乘客安全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釋放車艙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電芯倒置技術是寧德時代把麒麟電池和CTB進行結合,換句話說這項技術,未來也有可能在其他與寧德時代合作的車企產品中上車。
在研發三電系統的同時,小米汽車也看中了一體化壓鑄技術。
這項技術,是由2020年特斯拉開啟的,其在上海工廠率先實現了6000噸大壓鑄量產,而到了兩年後,特斯拉一體化壓鑄實現升級,9000噸一體化壓鑄機在特斯拉德州工廠安裝完成,並在今年開啟運作。
在這兩年,這項技術也引發了許多車企的追逐,例如蔚來、極氪、小鵬、賓士和大眾等車企。其中,基於極氪的7,200噸一體化壓鑄機,為品牌旗下的極氪009打造了一體式壓鑄後端鋁車身。
小米汽車的一體化壓鑄技術,被命名為「大壓鑄技術」。這個「大」體現在壓鑄機的尺寸和重量,根據雷軍介紹,小米汽車的壓鑄機總噸位為1050噸,佔地840平方米,可實現9100噸壓鑄鎖模能力,幫助小米汽車實現後車身地板一體化生產。
為了增加後車身被追撞時的安全性能,雷軍表示對後車身一體化壓鑄件進行了創新,在後車身防撞梁處增加了三段式碰撞潰縮結構。但如果從產業視角來看,極氪009車型和VolvoEM90車型,都已搭載了這項創新技術的類似結構。
小米汽車三段式後地板防撞技術
除此之外,按照雷軍的話來看,小米汽車自研了合金材料“泰坦合金”,並表示小米汽車是國內唯一擁有量產自研合金材料的車廠。但據連線出行了解,特斯拉、蔚來、極氪和高合等車企,很早也開始研發供壓鑄合金的材料。
智慧化,已成為目前智慧汽車至關重要的能力。對於業界最新的技術路線,小米汽車也在研究和採納。
先來看智駕。依照雷軍介紹,目前小米智慧駕駛(Xiaomi Pilot)可以實現高速NOA、城市NOA以及行泊一體。能做到這些,主要因為小米汽車在硬體和演算法層面基本上是「集百家之長」。
例如在硬體上,不僅搭載了兩顆英偉達Orin X,還有一顆來自禾賽的128線一體式光達、以及多顆攝影機和毫米波雷達用於融合感知。
演算法技術上,小米在業界普遍使用的BEV+Transformer架構和OCC佔用網路的基礎上,做了最佳化推出了包括變焦BEV、超解析度佔用網路和道路大模型等技術,以便在BEV精度上精確至0.05米,在OCC上把感知精度精確至0.1米,從而實現「無圖」的行泊一體高階輔助駕駛能力。
小米汽車智駕演算法底層架構
從產業視角來看,目前主流的車商在研發自身自動輔助駕駛能力的時候,都是基於BEV+Transformer架構來研發的。同時,蔚來、小鵬、理想和極越也把OCC佔用網絡納入自身感知大模型中。
智艙方面,整體佈局與現有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內飾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化,配備16.1英寸3K分辨率的中控屏之外,還配有HUD、可翻轉的儀表屏以及後排的兩塊平板螢幕,由此可實現全車的5螢幕連動。
在互動上,雷軍重點介紹了手車聯動的功能,簡單說車上的中控屏操作起來與操作小米手機沒有區別,同時手機上的軟體也可以無縫流轉到車機中控屏中。從業界視角來看,手車互聯目前也已不是小米汽車一家獨享,在它之前華為、領克和蔚來三個品牌已經實現。
生態化,同樣也是雷軍重點介紹的功能。在他看來,小米汽車的車機生態與小米手機一樣豐富且開放,同時也支援用戶自訂應用程式。只不過,這樣的車機系統生態,問界與智界搭載的華為鴻蒙OS生態,同樣可以實現。
說完這些技術後,雷軍也食言先前「只講技術」的承諾,為小米SU7開起了預發布會,從這款車型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上,也能看到其他汽車的影子。
最明顯的就是小米SU7的外觀設計。自從這款車的外觀圖被曝光出來後,行業內外就有很多聲音認為,小米SU7在側面看與保時捷的Taycan Turbo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在前臉和車尾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分別像帕拉梅拉和阿斯頓馬丁。
小米SU7與保時捷的Taycan Turbo對照圖
在內裝座椅上,依照雷軍的介紹,駕駛位座椅具備轉彎輔助支撐功能,比如說高速過彎時,座椅兩個側托可自動充氣,以便給予身體足夠的支撐。但要注意的是,這一側傾支撐功能,在極氪001上也已經實現。
基於上述分析來看,從三電系統、到智慧化技術、再到車輛設計上,小米汽車均採用了博採眾長、在此基礎上做優化的方式來造車。同時,小米汽車也在加速推動賣車的準備。
建工廠、擴建渠道、廣招人,
小米加速準備賣車
小米汽車,正在加速拓通路。
近期,根據新消息日報等媒體通報,北京地區多個區域的小米之家門市正處於裝修中。依照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先前透露的資訊看,小米新門市的最大佔地面積會達到600平米左右。
對此訊息,連線出行也詢問了杭州等地的小米之家員工,他們的答覆是「目前還不知道哪些門市會進車,但相關的計畫應該已經有了,要進車的門市大概會在近期封店改造。”
此外,按照已經在網路上曝出的新小米之家設計圖來看,整個門市分為小米汽車展示區、小米手機及IoT智慧產品展示區以及休息、訂單合約洽談等區域。這也意味著,當明年小米SU7正式上市後,將與小米手機以及IOT等眾多產品在一個門市空間中銷售。
要注意的是,這個銷售模式並不是小米汽車的獨創,因為同為「跨界玩家」的華為,已用這樣的模式幫賽力斯賣了兩年的車了。
自2021年華為與賽力斯打造的問界系列車型,進入華為線下門店後,不僅得到了消費者們的關注,同時也帶來了銷量的成長。例如問界M5在去年總共實現了5.6萬輛的銷量,一度成為爆款產品;問界M7今年上市後,隔月銷量也實現破萬。
圖源AITO汽車官微
與華為相似的是,經過多年的佈局,小米也擁有豐富的門市通路資源。根據國金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初小米在全國共有1.2萬家的小米之家,遍布2200個縣市,如果去除無法陳列展車的較小門店,預計小米還能有500-600家門市可以利用。
在智慧汽車產業專家孫浩看來,小米會用現有的線下管道來賣車,一方面是出於成本的考慮,相比於重新選址、建設門店,在原有門市基礎上改造,成本會更少一些,再加上現在小米之家店也都開在商圈的核心位置上,對於小米汽車展車的展示也有幫助。
孫浩同時認為,小米汽車或許看到了華為門市對問界系列產品的品牌輻射利好影響,也想透過自身的品牌效應來為小米汽車提升流量和訂單轉換率,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
與擴建門市同時進行的,還有門市工作人員的擴充。
查看小米官網可以看到,其已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多地開放了小米汽車門市店長、新能源汽車銷售主管、零售市場經理等崗位的招聘。
其中,對於小米線下門市店長的招聘較為苛刻,不僅要求擁有銷售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商務拓展能力,同時還需要新能源汽車行業一線成長至管理層經驗,薪資待遇按照此前網絡上曝光的資訊看,大概會在15000-30000元左右。
小米官網中對於門市店長的招募訊息,截圖自小米招募官網
小米汽車要在明年實現上市和量產,除了建設和改造銷售管道之外,小米也在推動工廠的建設與擴張。
據連線出行獲悉,小米汽車早在2021年年底就宣布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等小米汽車項目會落腳北京經開區。兩年之後的今天,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已經實現落地。
依照小米汽車的規劃,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佔地面積接近72萬平方米,2022年4月開工,已於今年6月完工;二期工程規劃面積6.06平方公里,計畫明年動工,2025年完成。
與線下門市一樣,小米汽車工廠也在擴招人。根據第一財經報道,從今年9月開始,小米汽車就委託第三方人力公司為工廠招聘大量工人,除了普工之外,包括測試、質檢、設備維護等崗位都在擴招之中。
相較於許多新能源車企在發展早期使用代工的模式來造車,小米汽車則在一開始就走上了自建工廠的道路。在業界看來,小米汽車或許也汲取了一些產業的教訓,畢竟代工造車雖然在早期可以保證產品能快速達到量產,但在產品品控和供應鏈供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劣勢。
小米汽車北京工廠(第一期)北門,圖源第一財經
從銷售管道採取與華為類似的模式、到決定採納產業經驗選擇自建工廠,再加上前文所述的,小米汽車在產品設計和技術研發上,也選擇了目前蔚來、小鵬、極氪、AITO和保時捷等主流品牌現有的設計、技術和架構方案,或許可以認為小米汽車在參考同行的經驗來造車和賣車。
作為造車賽道上「後來者」的小米汽車,第一款車的表現成為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節點,因此目前汲取行業百家之長的方式來造車,也在業內看來算是最為保險的路徑。
不過,對於追求個人化和差異化的年輕人來說,同質化嚴重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中,會不會選擇小米汽車,就看小米和雷軍後續如何進行用戶運營了。
2024年,小米汽車能「首戰成名」嗎?
對於小米汽車明年會有怎樣的表現,雷軍也拿不準。
近日,雷軍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當被問到對於小米汽車、以及首款產品SU7的預期時,他表示「有很高的期望,但也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更擔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來買,(交車)一等或許就要等一兩年,肯定會被罵慘。”
這也意味著,雷軍對於小米汽車目前的處境很清楚——相較於特斯拉、「蔚小理」等新能源品牌、或者是長安、奇瑞等自主車企,亦或者是BBA和大眾等傳統車企,小米汽車屬於新能源造車賽道上的「後來者」。
再加上,明年新能源車產業會走入決戰階段,小米車選擇在這一階段發布和上市旗下首款產品,想要通過市場的檢驗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或許還有一些挑戰。
就目前小米汽車首款產品-小米SU7的現有公開資訊來看,該車型尺寸為4997*1963*1455mm,軸距為3000mm,定位為一款中大型轎跑車型,與蔚來ET7、極氪001、華為智界S7和比亞迪海豹等屬於同賽道產品。
如上文所述,小米SU7在產品外觀和內裝設計上,與業界的一些主流車型有著相似的設計,甚至在外觀上與保時捷Taycan Turbo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這塊小米車無法佔據多大設計優勢。
動力層面,小米SU7應該會分為後輪和四輪驅動兩個版本,最高車速分別可達到210km/h和265km/h。在最高車速方面,小米SU7相比於同級的現版本產品有著較大的優勢。
此外,智慧化方面,就目前曝光的產品圖看,其高配版本應該還會搭載光達,應該會與攝影機和毫米波雷達搭配來實現融合感知的自動輔助駕駛方案。而低配版本應該會用純視覺+OCC佔用網路。就像上文所述,這些技術和演算法已被業界諸多車企採用,小米車沒有太大領先的優勢。
續航里程上,小米SU7的668-800公里,比同級別現階段的蔚來ET7和比亞迪海豹等產品高出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蔚來的150度超長續航電池包已經落地,可讓ET7搭載後實現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小米SU7的最高續航里程在明年的戰場上很難佔優勢。
蔚來150度超長續航電池包,圖源蔚來官微
最後是品牌力方面。雖然如前文所述,雷軍和小米品牌的「自帶流量」影響力,肯定能為小米汽車及其產品帶來較高的關注度。但也不能否認的是,一個「性價比幽靈」也圍繞在小米和小米汽車品牌身旁。
自從雷軍喊出那句「小米入局造車」的宣言後,「性價比」、「年輕人的第一輛車」、「19.99萬元,交個朋友」等關鍵字和段子,就伴隨著小米造車的進程一直延續著。
會有這樣的現象,還得源自於小米手機憑藉著具備性價比的產品優勢,成為無數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以至於才會逐漸形成體量龐大的米粉。但同時,「性價比」這個標籤或許也刻在了小米品牌身上。
也因為這樣,當一些媒體猜測小米汽車的售價會在25萬元,甚至30萬元以上時,引起了許多討論。
但根據昨日的發布會,雷軍已經明確表示“9.99萬元和14.99萬元沒有可能”,並表示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價格會貴一些,大概率不會是“19.99交個朋友”,畢竟小米SU7的售價和表現,決定著小米汽車的品牌高度和調性。
小米SU7
綜上分析來看,雷軍和小米汽車,想要在明年的新能源汽車戰場上獲得優勢,甚至「首戰成名」並不容易,畢竟產業戰局目前已是比拼綜合實力的戰場。
這就要求小米汽車不僅要打造出具備差異化的產品力和記憶點,同時也要確保產能和供應鏈的穩定。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讓年輕人不再帶著性價比的標籤看小米汽車。
好在,目前小米汽車還沒有正式發售,價格也沒有公佈,留給雷軍和小米汽車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來根據市場回饋做一些調整。只不過,正如雷軍在兩年前說的那樣“對小米來說,造車是首戰即決戰”,小米汽車需要盡快做好準備。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孫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