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檢方在vivo案件庭審中當庭提交密信專家:不要低估突破下限的行為
被印方逮捕的中國手機企業vivo印度公司的3名高階主管,在新德里地方法院出庭。印度當局先前以所謂「洗錢」為由逮捕了這3人。近年來,在印眾多中資企業頻頻遭到印方以「洗錢」等各種莫須有的理由進行調查,並受到追繳稅款、扣押資產、凍結銀行帳戶等處罰。
這次是印方第三次對vivo發難,先前兩次「調查」並未得到想要的結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法庭庭審過程中,印度檢方竟然向法官提交了一封密信,要求法官只能自己看裡面的報告,然後根據這一報告作出裁決。多名中國學者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度檢方在vivo案件庭審中的行為是明目張膽的暗箱操作,令人瞠目結舌。印度檢方提交的密信很可能是印方為打壓vivo準備的見不得光的材料,說明此次審判注定不會是真正法律意義上的司法較量,而是赤裸裸的泛安全化的表現。
印檢方在審判中的離奇行為
日前,印度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以打擊金融犯罪為由逮捕了vivo印度分公司的臨時執行長、財務長以及1名外聘顧問,其中臨時執行長為中國籍。《印度教徒報》26日報道說,新德里地方法院當天對涉案的3人進行了審理。根據印度檢方提出的申請,主審法官斯瓦米決定將3名被告的羈押期限延長兩天至12月28日。
對此次庭審,印度多數主流媒體都進行了簡短報道,而有美國媒體則透露出庭審的一些細節。據該媒體報道稱,3名被告被帶至法庭後,控辯雙方在法官面前「進行了長達約3小時的激烈辯論」。報道稱,儘管當天印度全國放假,法庭大樓內本應門可羅雀,但該案仍吸引了眾多旁聽者,法官甚至不得不命令與案件無關人員離開法庭。庭審一開始,檢方律師立即要求法官下令延長3名被告的羈押期限,但這項要求遭到辯方律師的反對。辯方律師認為,對3名被告的羈押是“非法拘留”,要求法官判令立即釋放,他同時還要求檢方詳細說明進一步拘留的理由。
報道也提到了一個重要細節。報道稱,在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的時候,檢方突然向法官提交了一封密封的信件,並要求法官必須自己單獨閱看其中的報告,並就拘留期限問題做出裁決。但辯方律師強烈反對檢方這項舉動,認為「這有違常理」。法官對檢方此舉也感到莫名其妙。當法官詢問為什麼報告要密封時,檢方提到案件的敏感性和其中涉及的「外國因素」。控辯雙方就能否公開這份報告爭論了一個多小時,最終法官表示將在休庭時查看這份報告,然後決定是否可以與被告分享。休庭15分鐘後,法官決定允許辯方律師可以獲得信封中報告的複印件,但這項決定再次遭到檢方的反對。最後經過幾番爭吵,檢方退了一步,但要求法官不允許分享信封中包含「敏感資訊」的U盤內的內容,法官同意了這項要求,表示只有文字報告可以分享。
在雙方律師的反覆辯論之後,法官最終決定將對3人的羈押期再延長兩天,並為控辯雙方分享報告附加了條件,即雙方都應保守報告的機密,任何一方都不得在公共場合討論該報告內容。
對於此次庭審,vivo公司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在訴訟期間,不方便回應。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度檢方向法庭提交的密信中可能是印方為打壓vivo準備的見不得光的資料。印度國家機器的介入讓人清楚地感覺到,今後vivo等中企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問題上,難度前所未有地增加了。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檢方的行為使事件的性質發生變化,把原來的法律爭執上升為國家安全問題,使vivo透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難度增加。
印媒大肆渲染炒作
這是vivo近年來至少第三次遭到印度方面調查和打壓。今年10月10日,印度執法機構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了4人,其中一人為vivo印度公司的中國籍員工。10月初,印方還指控vivo和小米公司幫助當地新聞網站非法轉移資金,該網站因批評印度政府的政策而遭調查。2022年,印度電信管理局也曾凍結與vivo印度公司相關的119個銀行帳戶,但後來一家法院撤銷了這項處罰。
對於vivo涉及的最新案件,印度媒體大肆渲染炒作,但奇怪的是,各媒體聲稱的vivo「犯罪金額」各不相同。《印度經濟時報》稱,vivo印度公司“在中國母公司的指示下”,“利用偽造文件在印度各地建立了一個組織嚴密的網絡,以欺騙印度政府”。報道稱,vivo在2014年至2021年期間從印度「吸走了1兆盧比(100盧比約合8.6元人民幣)」。
《印度快報》稱,vivo公司“利用偽造的證件為自己獲取不當利益”,“損害了印度法律和國家的經濟主權”。對於vivo“犯罪金額”,該報道稱,vivo“獲取了超過2.02萬億盧比的犯罪所得”。
《印度斯坦時報》稱,去年印度執法機構對vivo印度公司進行突擊檢查至今,至少有7名與vivo印度公司有關的中國籍員工「逃離」印度。報告認為此舉是vivo「刻意破壞調查並試圖隱瞞洗錢等違法行為」的證據。該報聲稱,印度執法機構針對vivo的指控顯示,“vivo及其關聯公司違反外商直接投資法,通過簽證欺詐、偽造、作弊等多種惡意方式非法獲利,同時將犯罪所得非法轉移至中國” 。報告稱,印執法機構估計,自2014年vivo印度公司成立至2021年,該公司已匯出7,083.7億盧比。
對於印度政府對vivo的指控,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商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項指控與印度和中國當前的微妙關係,包括先前的印中邊境衝突有關。他稱:“從職業經驗判斷,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的調查罪名有些牽強,比如造成外企無法合法將收入匯回母國的原因與印度外資相關法律有關。”
專家:不要低估印方突破下限的行為
2014年,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相繼進入印度市場,十年來,中國手機廠商拿下了印度手機銷售市場前五名中的四席位置。然而,同時,中國手機廠商卻在印度遭遇各種打壓。特別是自2020年中印爆發加勒萬河谷衝突以來,印度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名,陸續封禁了超過200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同時多家在印中企相繼陷入“稅務”“洗錢」風波。
事實上,幾乎所有在印外資企業都難逃印度政府的騷擾、打壓和盤剝,Google、亞馬遜、諾基亞、三星等國際企業在印投資均曾因所謂「逃稅」或「洗錢」等罪名遭遇印方數億至數十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針對印方對在印中企的打壓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先前表示,中國政府堅定支持中國企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們敦促印方充分認識中印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為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林民旺說,印方樂此不疲地打壓中企,地緣政治因素和產業替代是重要因素。中資企業在印度發展多年,大規模將手機產業鏈引進印度,帶動印度手機產業迅速發展。在美國對華大搞“脫鉤”,歐洲對華“去風險”的背景下,印度也想趁機推動產業替代,著力打造“印度製造”。莫迪政府開始對投資印度的中資企業卸磨殺驢,頻頻採取行政手段打壓中資品牌,所謂的「查稅」「洗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藉口。
錢峰表示,對於印方這種違反國際規則和國際法的強取豪奪的行為,中企首先要拿起法律維權。雖然印度政府乾預司法,但是這樣的鬥爭不僅會讓中國企業,也讓國際企業看到,印度打著「法治國家」和「歡迎外資」的口號,事實上完全是一個不遵守國際市場規則、營商環境惡劣的「外資墳場」。
他說,我們要提醒那些將印度視為有前景的投資市場、想要在印度拓展的企業,對於印方各種違反國際市場規則、甚至突破下限的行為不要小看。
錢峰強調,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不會坐視不管中企的正當合法利益屢屢受到印度的無端侵犯。近些年中印貿易成長很快,許多數據顯示,印度在許多方面離不開來自中國的中間產品以及原料等方面的支持。對於印度方面對中企的無理打壓,中方不僅有合理正當的反制反擊的權利,而且從中印經貿關係的依存度來看,我們工具箱裡頭也有很多可以應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