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上的戰火遺產
對天山天池沉積物的研究表明,戰爭而非自然因素成為過去兩千年絲綢之路沿線火災發生率增加的主要驅動力。人類活動,如故意焚燒、農業、畜牧業和冶金業,都會影響生態系統中的火災頻率。董光輝、週愛峰及其同事研究了另一種典型的人類活動是否影響了絲路沿線地區的火災歷史:戰爭。
戰爭在火災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戰爭是否以及何時影響了絲綢之路沿線的火災歷史,目前仍不清楚。根據高山湖泊沉積物中黑碳的高解析度記錄和歷史文獻中的戰爭數據,研究人員探討了過去6,000 年間絲路東段沿線火災、燃料、氣候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
中國古代戰爭活動引發火災的典型場景。(作者提供)資料來源:Zhang et al.
火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重要武器。西元前5 世紀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孫子兵法》的作者孫子建議用火來對付敵人。這一歷史背景為研究結果提供了背景。
(A) 絲路地區概覽。(B) 過去2000 年戰爭活動的空間分佈。資料來源:Zhang et al.
研究團隊測量了天池湖芯沉積物中的黑碳、煙塵和焦炭,這些沉積物代表了6000 年的沉積物沉積。作者利用潛在源貢獻函數分析法計算了沉積物中與火災有關的顆粒物的土地空間範圍,該方法通常用於確定當代污染的源區。
全新世中期火災並不頻繁,但在全新世晚期,隨著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和易燃草本植被的蔓延,火災變得更加頻繁。然後,在2000 年前,火災頻率與氣候或植被脫鉤。
人類活動與氣候和植被變化。資料來源:Zhang et al.
在百年時間尺度上,這段時期的火災與戰爭是同步的,《中國歷史上的戰爭一覽表》中有相關記載。作者說,從2000-400年前開始,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戰爭可能是該地區高強度火災的主要原因。
結果表明,火災活動在全新世中期較少,但在全新世晚期逐漸增加,這種模式與乾旱加劇和草本植被擴大密切相關。然而,在過去的2000 年中,古火災的強度和規模顯著增加,這種模式不再與百年時間尺度上的氣候和植被變化同步;相反,該序列與有記載的不同朝代的戰爭次數呈顯著的正相關。研究發現在百年時間尺度上,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戰爭可能是自西元前2000 年以來絲路東段發生五次高強度火災的主要影響因素。這項研究揭示了與王朝更迭相關的戰爭活動對中國歷史上火災制度的影響,為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張善佳、劉浩、李剛、張志平、陳心彤、史誌林、週愛峰、董光輝:《公元前2000年以來絲路東部地區戰爭影響超過氣候控制的火災》,2023年12月19日,PNAS Nexus 。
DOI: 10.1093/pnasnexus/pgad408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