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I」40週年:傳承與超越「中國超算」的光輝之路
1983年12月22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銀河-I型巨型計算機,在湖南長沙的國防科技大學橫空出世。這是一台有著圓弧形柱狀外型,高約2.2公尺、外徑2.3公尺的超級裝備,它以每秒超過1億次浮點運算的澎湃算力,開啟了中國超級電腦四十年的輝煌發展歷程。
中國第一台每秒鐘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在長沙研製成功。(來源:新華社)
01受制於人的國家算力
巨型計算機通常也稱為超級計算機,其運算速度和儲存容量超過普通計算機幾個數量級,可以快速完成其他計算機難以勝任的大規模複雜運算。從石油勘探、天氣預報,到引擎模擬、太空船測控,再到攸關國防安全的核試驗模擬…在一切需要密集運算和海量資料處理的科學研究領域,超級電腦都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超級電腦所代表的強大算力,構成了一國科研乃至綜合國力的一部分。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日等國的超算技術發展迅速。1976年,美國Cray-1成為世界第一台億次超級計算機,隨即被用於美國新型核武的研發運算。這段時期的中國,卻飽受缺乏高性能電腦之苦,科學研究、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受到算力不足的嚴重限制。寶貴的石油勘探數據不得不送到國外處理,費用高昂、耗時很長且容易洩密。好不容易從美國買來了超級計算機,中方專家卻無權進入控制室,所有運算必須請外方人員操作。
國家算力怎麼長久受制於人?1978年5月,中國國防科委召開巨型機方案論證與協作會議,決定用六年左右時間、兩億元左右經費,研製一台每秒運算1億次的巨型計算機。國防科技大學電腦研究所承接了光榮而艱鉅的研製任務,電腦專家慈雲桂出任總設計師和技術總指揮,開始了我國超級電腦從無到有的第一次跨越。
02千錘百煉的大國重器
以決策會議的召開日期為代號,億次機的研發任務被命名為「785工程」。在幾個月的廣泛研究中,研發團隊獲得了美國Cray-1電腦的技術資料,認為其設計想法和體系結構較為先進且獨到。總設計師慈雲桂借鑒Cray-1的先進結構重新進行整體設計。最終,785型電腦採用了雙向量陣列體系結構方案,力爭發展出既符合國情又緊跟國際主流的億次機。
從1978年5月工程啟動,到1983年12月通過國家鑑定, 785型電腦的研發工作經歷了六個階段。從總體方案論證和工程準備、模型機研製,到主機生產、巨型機硬體系統調試,再到貫穿工程全過程的軟體系統研製和聯調,直至驗證工程成敗的試算和國家技術考核、鑑定,以慈雲桂教授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奮戰5年,只用了原計劃1/5的經費就提前完成了研製任務,新生的785型計算機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銀河-I。
為了驗證「785」工程目標是否完全實現,我國專家對首台銀河-I型巨型電腦進行了極為嚴格的技術評估。1982年6月和9月,銀河-I先接受了用戶單位的系統評估。1983年12月,國防科工委會組織國家鑑定會議, 7個專家小組對銀河-I進行了更全面的技術鑑定。面對一項近乎苛刻的技術考核,銀河-I型巨型計算機展現了令人驚訝的穩定可靠:
(1)五金系統設計合理、品質精良,200萬多個焊點無一虛焊;
(2)多次測試結果表明,硬體向量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億次以上;
(3)26道複雜的正確性運算測驗題,3遍計算的數字完全相同,結果的正確和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4)系統連續穩定運轉150小時,遠超平均無故障時間24小時的設計要求…
1983年12月22日,銀河-I型巨型電腦順利通過國家鑑定,鑑定書確認「銀河計算機是中國自行發展的第一台億次電子計算機系統。」千錘百煉的銀河-I型巨型計算機,讓中國打破了美、日等國的技術壟斷,一舉成為能夠研發億次超級電腦的少數國家之一。
03永遠閃亮的「銀河」精神
研發成功之後,我國先後生產了三台銀河-I型巨型計算機。一台留在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服務於經濟建設和國防應用;一台遠赴河北涿縣石油部物探局研究院,為石油勘探的地震數據處理提供了強大算力;還有一台成為四川綿陽西南計算中心主機,化身每年運行超過8000機時的超級“勞模”,為工程物理科學計算、航空航天課題計算立下了汗馬功勞。
銀河-I巨型電腦的研發與應用,充分展現了超級電腦產業的巨大價值與廣闊前景。“胸懷祖國、團結協作、志在高峰、奮勇拼搏”的“銀河精神”,以及銀河-I型巨型計算機研製過程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更是成為中國計算機科研人員的強大動能,激勵他們為趕超世界先進水準不懈奮鬥。銀河-II型十億次巨型計算機及銀河-III型百億次巨型計算機,分別於1992年及1997年相繼研發成功。
「銀河-Ⅱ」巨型電腦(資料來源:論文截圖)
國防科技大學的「銀河」與「天河」系列,聯想集團的「深騰」系列,中科曙光的「曙光」系列,國家並行電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神威」系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超級電腦陣營日益壯大,新型國產超算不斷挑戰世界先進水準。
2010年11月,中國「天河一號」A超算,以開創性的CPU+GPU異構融合體系結構,實現了峰值4700萬億次、持續2566萬億次的運算速度,成為全世界算得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使得中國超算歷史性地躍上了世界巔峰。
2009年10月29日,峰值效能為每秒1,206兆次的「天河一號」超級電腦由國防科技大學成功開發。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可研發千萬億次超級電腦的國家。圖為「天河一號」千萬億次超級電腦系統。(來源:新華社)
正在對「天河一號」超級電腦進行系統效能測試的科學研究人員(資料來源:新華社)
2016至2017年,安裝了40960個國產處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曾經連續佔據全球超算運算速度冠軍寶座兩年之久。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資料來源:新華社)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的監控面板(資料來源:新華社)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的交換器網路線(資料來源:新華社)
當今世界超算技術的競爭焦點,首推每秒運行一百億億次運算(ExaFLOPS)的E級超算。我國的“天河三號”和“神威·海洋之光”,都是E級超算桂冠的有力競爭者。
「天河三號」百億億次原型機(資料來源:新華社)
40年彈指一揮間,從銀河-I型巨型電腦艱難起步的中國,已成為世界超算技術領域的實力派。「銀河精神」也和「兩彈一星精神」一樣,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與精神財富。
作者:秦彧電腦資訊系統管理資深工程師、2017「十佳新銳科普創客」大賽文章類一等獎得主
出品:科普中國
監製: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數創(北京)數位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