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脈衝磁化:材料科學未來的潛在轉折
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超短雷射脈衝可以磁化鐵合金,這項發現在磁性感測器技術、資料儲存和自旋電子學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要磁化鐵釘,只需用一塊磁鐵在其表面敲擊幾次即可。然而,還有一個更不尋常的方法:由亥姆霍茲德累斯頓羅森多夫中心(HZDR) 領導的團隊不久前發現,某種鐵合金可以用超短雷射脈衝磁化。
研究人員現已與Laserinstitut Hochschule Mittweida (LHM) 合作,進一步研究此過程。他們發現這種現像也發生在不同類別的材料上,這顯著拓寬了潛在的應用前景。該工作小組在科學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發表了研究結果。
這個意外的發現是在2018 年做出的。當HZDR 團隊以超短雷射脈衝照射鐵鋁合金薄層時,非磁性材料突然變得有磁性。原理是雷射脈衝重新排列晶體中的原子,使鐵原子更靠近,從而形成磁鐵。然後研究人員能夠用一系列較弱的雷射脈衝再次對該層進行消磁。這使他們能夠發現一種在表面上創建和擦除微小“磁點”的方法。
然而,試點實驗仍然留下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HZDR 物理學家Rantej Bali 博士解釋說:“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效應是否只發生在鐵鋁合金中,還是發生在其他材料中。我們還想嘗試追蹤該過程的時間進展。”
為了進一步研究,他與LHM 的Theo Pflug 博士和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同事合作。
專家們特別關注鐵釩合金。與晶格規則的鐵鋁合金不同,鐵釩合金中的原子排列更混亂,形成非晶態的玻璃狀結構。為了觀察雷射照射時發生的情況,物理學家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泵浦探針法。
「首先,我們用強雷射脈衝照射合金,使材料磁化,」Theo Pflug 解釋道。“同時,我們使用在材料表面反射的第二個較弱的脈衝。”
對反射雷射脈衝的分析提供了材料物理特性的指示。這個過程重複幾次,從而第一個「泵浦」脈衝和隨後的「偵測」脈衝之間的時間間隔不斷延長。
結果,研究人員獲得了反射資料的時間序列,這使得能夠表徵雷射激發觸發的過程。「整個過程類似於生成一本翻頁書,」Pflug 說。“同樣,一系列單獨的圖像在快速連續觀看時會產生動畫效果。”
雖然鐵釩合金的原子結構與鐵鋁化合物不同,但鐵釩合金也可以透過雷射磁化。「在這兩種情況下,材料都會在照射點短暫熔化,」Rantej Bali 解釋道。“這會導致雷射擦除之前的結構,從而在兩種合金中產生一個小的磁性區域。”
令人鼓舞的結果是,這種現象並不限於特定的材料結構,而是可以在不同的原子排列中觀察到。
團隊還在追蹤該過程的時間動態:「至少我們現在知道在哪個時間尺度上發生了某些事情,在飛秒內,雷射脈衝激發材料中的電子。幾皮秒後,激發的電子將能量轉移到原子核。”
因此,這種能量轉移導致重新排列成磁性結構,該結構透過隨後的快速冷卻而穩定下來。在後續實驗中,研究人員旨在透過使用強X 射線檢查磁化過程來準確觀察原子如何重新排列。
儘管仍處於早期階段,這項工作已經為可能的應用提供了初步的想法:例如,透過雷射將微小的磁鐵放置在晶片表面上是可以想像的。Rantej Bali 推測:“這對於生產敏感磁傳感器(例如車輛中使用的傳感器)可能很有用。它還可以在磁性數據存儲中找到可能的應用。”
此外,這種現像似乎與一種新型電子學有關,即自旋電子學。在這裡,磁性訊號應該用於數位計算過程,而不是像往常一樣通過電晶體的電子——為未來的電腦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法。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