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接觸大量夜間光線會增加焦慮、憂鬱等風險
一項涉及 87,000 名參與者的重要研究發現,過度的夜間光照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而增加日間光照則可以降低這些風險。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強調了平衡光照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建議人們調整簡單的生活方式,以獲得更好的健康。
夜間暴露在人造光下與患有焦慮症、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精神疾病以及自殘傾向的風險較高有關。
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關於光照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涉及近8.7 萬人,研究結果表明,夜間光照增加會提高焦慮症、躁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疾病的風險,並增加自殘的可能性。重要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白天加強接觸自然光可以作為一種非藥物方法來降低精神病的風險。
夜間暴露在強光下的人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了 30%,而白天暴露在強光下的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了 20%。自殘行為、精神病、躁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有類似的結果。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夜間避光和白天尋求更明亮光線的簡單做法,可能是減少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非藥物手段。
這項研究由澳洲墨爾本莫納什心理科學學院和特納大腦與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肖恩-凱恩副教授領導,今天發表在《自然-心理健康》雜誌上。
“我們的發現將產生潛在的巨大社會影響,”Cain 副教授說。 “人們了解到他們的光照模式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強大的影響後,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來優化他們的健康。這就是白天要有明亮的光線,晚上要有黑暗的環境。 “
這項研究的8,6772名參與者都來自英國生物庫,他們接受了光照、睡眠、體能活動和心理健康的檢查。凱恩副教授說,夜間光照的影響也與人口統計、體力活動、季節和就業無關。
他說:”當考慮到輪班工作、睡眠、城市與農村生活以及心血管代謝健康時,我們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
現代工業化時代的人類確實顛覆了我們的生物系統。根據凱恩副教授的說法,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白天在明亮的光線下工作得最好,而晚上幾乎沒有光線。
“今天的人類挑戰了這一生物學規律,他們一天中約有 90% 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與自然界的光暗週期相比,室內的電燈白天太暗,晚上太亮。這讓我們的身體感到困惑,使我們感到不適,”他說。
參考文獻:安格斯-伯恩斯(Angus C. Burns)、丹尼爾-溫德雷德(Daniel P. Windred)、馬丁-K-拉特(Martin K. Rutter)、帕特里克-奧利維耶(Patrick Olivier )、賽琳-維特(Céline Vetter)、裡查-薩克塞納(Richa Saxena)、傑奎琳-M-萊恩(Jacqueline M. Lane)、安德魯-J-K-菲利普斯(Andrew J. K. Phillips)和肖恩-W-凱恩(Sean W. Cain),2023 年10 月9 日,《自然-心理健康》。
DOI: 10.1038/s44220-023-00135-8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