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國龐大市場 全球半導體巨頭逐鹿東南亞
半導體科技投資者的必爭之地。美國《外交學者》雜誌近日稱,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已經建立廣泛的晶片組裝、封裝和測試產業集群。整體來看,東協已經佔全球晶片出口份額的22.5%,位居全球第二。在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掀起全球晶片產業發展競賽浪潮,並對中國晶片產業實施打壓之際,東南亞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的角色正愈發受到重視。
有觀點認為,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背景下,同時與中國和美國保持緊密經貿關係的東南亞正處於有利位置。但發展晶片產業過程中,東南亞也暴露出過度依賴外國投資,以及在電力、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東南亞晶片產業迫切需要中國市場來彌補不足。
英偉達的「第二故鄉」?
根據越通社11日報道,美國晶片企業英偉達CEO黃仁勳到訪越南時,對越南在半導體領域的潛力給予高度評價。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已在越南投資約2.5億美元,並將在此建立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半導體基地,將越南打造成為英偉達的「第二個家」。
電子電路(半導體)已經被越南認定為九大國家重點產業之一。越南媒體引述東南亞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Linda Tan的話表示,預計在2022至2027年這一階段,越南半導體市場將成長6.12%。今年10月,越南科技部經濟技術產業科技司司長阮富雄表示,最近越南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合作為越南帶來了巨大機會。
英特爾早在2010年就在越南設立了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晶片組裝、封裝和測試廠。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外包服務業中最大獨立供應商之一的美國安靠技術公司,今年10月在越南北寧省的工廠竣工投產,投資總額達16億美元。韓國三星也計劃在越南生產半導體零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黃東日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越南近年來外貿發展很快,但並不滿足於傳統外貿對經濟的拉動,對於一些創新產業也十分重視。越南看準人工智慧對於晶片產業的助推,正積極吸引外資進行一些前瞻性佈局。黃東日認為,越南先前吸引來富士康等手機組裝企業,在當地慢慢形成整套的手機產業鏈。晶片產業的上下游會帶動許多產業,越南可能想將打造手機產業的經驗在晶片產業複製。越南媒體稱,該國有望成為半導體產業新的「停靠點」。
晶片投資流入新馬泰
資訊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東南亞國家在半導體發展上已經有一定累積。目前,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已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新加坡的半導體工業始於1960年代,以封裝與測試設備為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到21世紀第一個10年末已經超過300家,全球許多半導體企業亞洲總部都設在了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已經有從設計到晶圓製造、組裝和測試的全部價值鏈,包括美光、台積電、聯華電子等主要晶片公司都在新加坡有所佈局。
《日本經濟新聞》稱,新加坡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擁有一席之地。近期,新加坡公佈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相關投資,並設定了2030年製造業成長50%的目標,其中半導體產業在這一藍圖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從晶片設計到晶圓製造,再到晶片組裝和測試,以及在區域分銷等領域,新加坡有雄心壯志在半導體產業的整個價值鏈上實現成長。
獲得美光、博世、西部數據和泛林集團等西方晶片企業投資的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的老牌半導體生產國。英國《金融時報》稱,上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曾被稱為「東方矽谷」。過去幾年,流入馬來西亞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創紀錄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來自晶片企業的投資。英飛凌計畫在馬來西亞居林工業園區投資70億美元,建造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化矽晶圓廠。英特爾已宣布投資70億美元將馬來西亞打造成該公司在亞洲的主要生產基地,2024年投產。馬來西亞已經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根據馬新社報道,馬來西亞半導體工業協會主席王壽苔近日重申半導體產業在該國的重要性,他表示,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參與者,全球半導體貿易總額的7%流經馬來西亞。
相較於走在東南亞晶片產業前列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區域汽車製造中心的泰國則將重點放在打造車用半導體產業鏈上。
作為日本汽車在東南亞的大本營,泰國已吸引到索尼、村田、京瓷、東芝等日資企業來此設立晶圓製造工廠。當下電動車產業轉型使得泰國對半導體需求攀升,泰國政府也積極吸引更多晶片企業投資。
「東協正處於絕佳位置」?
「在全球爭奪半導體產業的競賽中,東協正處於絕佳位置。」英國「Cryptopolitan」網站報導,東協有很多有利條件,例如在製造業方面擁有良好基礎,許多國家的政府制定支持經濟成長的政策。從數據來看,美國和中國在2022年分別出口284億美元和2,200億美元的半導體,而東協同年出口超過1,653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比2017年的523億美元大幅成長。
項立剛認為,近期不少西方國家晶片企業赴東南亞建廠,有迫於美國對華晶片產業打壓的原因。 「在目前美國的政策之下,許多先進的晶片生產設備無法運抵中國,而中國生產的晶片又會被西方一些國家拒絕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晶片企業赴東南亞投資建廠,是一種規避風險的選擇。”
項立剛表示,西方晶片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建廠客觀上會促進當地晶片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但東南亞也面臨電力、技術工人、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等方面資源短缺的問題。另外,東南亞國家本土半導體企業數量比較少。
路透社稱,工程師長期短缺正成為阻礙越南半導體產業成長的一大挑戰。美國-東協商務理事會越南辦事處負責人武秀成表示,越南只有5000至6000名受過訓練的晶片硬體工程師,但預計5年內對於這類人才的需求為2萬人,10年內需求為5萬人。
對於馬來西亞晶片產業,《金融時報》分析稱,其面臨的問題在於過度依賴外國業者,目前主要的產能都來自歐美企業。此外,人才短缺和再生能源的取得有限,也是馬來西亞面臨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中國供應鏈優勢以及市場能滿足東南亞發展晶片產業所需。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東協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與東協貿易總值為5.8兆元,成長0.1%。
同時,中國與東協國家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生效,為區域經濟合作注入強勁動力。中國與新加坡等6個東協國家簽署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安排,與馬來西亞等9個東協國家簽署了雙邊稅收協定,中國與東協之間90%以上貨物享有零關稅待遇。
項立剛分析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經貿聯繫緊密,在半導體方面也互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投資東南亞也有助於西方企業保持與中國半導體產業以及中國市場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