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到底煮幾分鐘才好吃? 1個實驗告訴你
雞蛋都吃過吧!吃法超級多,像是水煮蛋、煎蛋、炒蛋、雞蛋湯……不過,要說簡單方便的,那一定是水煮蛋!對於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煮蛋就是補充蛋白質的天下第一最好!煮雞蛋雖然簡單,但煮的時間不一樣得到的雞蛋也是千差萬別,到底煮多久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顆蛋呢?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將室溫下的雞蛋沸水下鍋,在煮到 8~9 分鐘的時候,雞蛋是最好吃的。
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雞蛋的口感及其營養的變化~
為了煮出最好吃的蛋我們做了一個實驗
為了盡量減少誤差,這次實驗在煮雞蛋之前,首先要確保雞蛋表面清潔、乾淨,沒有雞的糞便,其次雞蛋要提前從冰箱取出,讓雞蛋的溫度控制在室溫。
取深一點的鍋,水量要足以淹沒雞蛋,將水煮開後再放入雞蛋,同時準備 1 盆冷水。共 13 顆蛋,分別以中火煮 3min~20min,煮到時間的蛋取出後放到冷水中降溫 3~5min,以便容易剝殼。全部煮好剝殼後,對半切開,擺好位置做比較。
從上圖可以看出:
-煮3min:剝殼的時候明顯感覺軟軟的,蛋白雖然凝固了,但質地較軟,稍微用力就會把蛋捏爆。蛋黃完全沒有凝固,呈液態。
-煮4min:蛋白凝固,硬度比煮 3min 的雞蛋略有提升,但蛋黃仍處於可流動狀態。
-煮5min:蛋白凝固,硬度進一步提升,但還是比較軟,蛋黃處於半流動狀態。
-煮6min:蛋白凝固,蛋黃大部分凝固,但中間部位呈現半凝固液態,腥味較重。
-煮7min:蛋白凝固,蛋黃雖然幾乎全部凝固,中心部位有一點還是半固態,顏色較為鮮豔,口感略腥。
-煮8~9min:蛋白凝固有彈性,蛋黃全部凝固但仍比較軟,顏色鮮豔,口感綿軟。 -煮10min:蛋白和蛋黃基本上都熟了,蛋黃大部分從鮮豔的橘黃色變成了黃色,硬度提升。
-煮12~15min:蛋白和蛋黃全熟,蛋白手感較硬,蛋黃也變得比較結實,顏色變成了黃色,蛋黃脂香味較濃,口感略幹,有點噎人。
其次,當煮蛋的時間超過 15min 時,會出現蛋黃變綠的情況:
-煮20min:雞蛋在煮製的過程中,10min 和12min 未發現蛋黃外表面變綠,煮15min 的雞蛋的蛋黃外表面也只是輕微變綠,而煮20min 的雞蛋黃外表面已經開始明顯變綠。
在這些蛋中,室溫下的雞蛋沸水下鍋煮 8~9 分鐘口感最佳,此時的雞蛋腥味不重,彈性適中,口感綿軟、不噎人。如果喜歡吃溏心蛋,煮 4~5 分鐘的效果最好。
煮雞蛋的營養變化
在吃蛋這件事上,有人認為全熟雞蛋營養又好吃,但也有人認為全熟蛋的營養都被破壞了,生雞蛋才營養。其實,雞蛋在煮製的過程中對主要營養成分的影響並不大。
1、蛋白質
吃雞蛋最重要目的就是能補充蛋白質,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為 13.1g/100g,而且是完全蛋白,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非常相近,人體對它的吸收利用率極高。
生雞蛋中的蛋白質呈膠狀,人體不易消化吸收,而烹調熟了的雞蛋,蛋白質會發生變性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早就有研究發現,熟吃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 97%,生吃蛋最多只有 50%。
這是因為生雞蛋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質,會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影響蛋白質的消化。
2、維生素 A、維生素 E
二者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具有抗氧化性,在一般烹調中較為穩定,生雞蛋變成熟雞蛋之後,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E 的變化不大。
3、B 群維生素
雞蛋含有維生素 B1、維生素 B2、菸鹼酸、生物素、維生素 B12 等營養,水煮蛋中它們的流失很小,不必糾結。生雞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影響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生物素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如果缺了它可能會導致口腔周圍皮膚炎、結膜炎、脫毛、頭髮稀少、髮色變淺、疲勞等症狀,嚴重缺乏的人可在3~6 個月內眉毛、頭髮、睫毛都掉光。不過,一般人很少會缺乏生物素,大多是長期吃生雞蛋的人可能會出現生物素缺乏症。
4、礦物質
雞蛋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鉀、鐵,烹調中較穩定,影響不大。
5、磷脂、膽固醇
煮雞蛋對磷脂質和膽固醇含量的影響很小,但長時間烹調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對健康不利。雖然烹調熟了的雞蛋營養吸收較好,但也不能煮太久,否則雞蛋黃表面會逐漸變綠。
這是因為雞蛋在熟製過程中,蛋黃中的鐵與蛋白中的硫化合生成了墨綠色的硫化亞鐵,於是蛋黃表面就變成了墨綠色。
這種成分對人體沒有危害,只不過會影響食慾,雖然也會影響蛋黃中鐵的吸收,但畢竟1個雞蛋的鐵含量本來就不多且利用率低,所以就無所謂了。
早餐店煮了很久的茶蛋。圖源:作者
愛吃溏心蛋,這點不能忽視
溏心蛋大多是指蛋白已經凝固而蛋黃處於半流動或半固態的雞蛋,口感爽滑鮮美,很受歡迎。
從營養角度上來說,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主要存在於蛋清中,像溏心蛋這種食物只要蛋清凝固就說明抗營養成分幾乎被消滅了,同時蛋黃不過度加熱,這樣蛋黃營養保留較好、膽固醇幾乎沒有氧化,也算是比較健康的食物。
不過,對於愛吃溏心蛋的人還真得提高警惕,搞不好會食物中毒。因為雞蛋烹調不當可能會攜帶沙門氏菌和其他細菌,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沙門氏菌是一種可在人類及動物的腸道內存在的細菌,常見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蛋、肉和生乳。
沙門氏菌感染雞蛋有兩種途徑:第一可能會在蛋殼形成之前由受感染的母雞生殖組織感染雞蛋;第二可能透過蛋殼上的糞便污染雞蛋,雞蛋其實並不是完全「密封」的,表面佈滿了小孔,細菌很容易透過雞蛋的外殼侵入雞蛋內部。可別小瞧了沙門氏菌,被它感染後輕則腹痛腹瀉嘔吐,嚴重會導致死亡。
不過它不耐熱,加熱到 100℃ 時會立即死亡,60℃ 下 15 分鐘也會將其消滅。一般情況下,當蛋黃溫度達到 60℃ 的時候,會變得不透明,達到 74℃ 的時候會逐漸形成固體。
所以,如果你吃的溏心蛋的蛋白已經凝固質地較軟,而蛋黃還處於液態可流動的狀態,表示蛋黃中心溫度可能沒有達到 60℃ 以上,那就很難殺死沙門氏菌。
所以,為了飲食安全,建議雞蛋還是不要生吃,盡量做熟吃比較好。實在愛吃溏心蛋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以下 2 點:
1.注意保存方式
可生食雞蛋一般需要在 0~10℃ 條件下保存,最好單獨密封放進冰箱冷藏保存。
2.看好食用期限
這是因為雞蛋雖然有殼,但並非是密封的,表面佈滿了小孔,不能保證完全無菌,存放時間久或貯藏方式不當都會導致細菌滋生。總結溏心蛋口感獨特鮮美,可是如果粗心大意就會增加食品安全隱患,嫌「操心」的小夥伴乾脆還是吃全熟煮雞蛋吧!
室溫下的生蛋等水開後下鍋,煮 8~9 分鐘的狀態和口感較好,每個人口味不同,可依自己的喜好選擇煮蛋時間。如果是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雞蛋,建議冷水下鍋,水開後開始計時 3 分鐘,然後關火別開蓋子,焇 5 分鐘即可。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錶第6版第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2]Evenepoel, P et al. “Digestibility of cooked and raw egg protein in humans as assessed by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128,10 (1998): 1716-2.1093/1093 doijn/jn 128.10.1716
[3]孫長銖.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王向東,徐建國,何俊燕.雞蛋熟製製程對製品FeS生成的影響研究[J].食品科學,2006(10):366-369.
[5]https://www.cfs.gov.hk/s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m_01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