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器官組織”Brainoware”顯示了新一代生物電腦的潛力
在科幻小說之外,生物與微型晶片在新型生物運算應用的功能性融合尚未實現。但”Brainoware”的出現讓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已經開始見證真正的人工智慧相容生物電腦的早期階段。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的郭鋒(音譯)和研究團隊透過在培養皿中培育成團的人類腦細胞,創造出了”大腦有機體”。然後,他們將這些生物有機體與電腦晶片連接起來,創建了Brainoware系統,該系統似乎可以在執行計算任務的同時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對話”,進行訊號解碼。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上,描述了旨在模擬人腦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大腦啟發計算硬體”。研究人員說,Brainoware 具備處理、學習甚至記憶資訊的潛力,可以為解決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局限性提供解決方案。

雖然在矽晶片上運行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處理大型資料集時效率極高(也很有效),但它們無法與人腦在消耗極少能量的情況下處理複雜資訊的能力相媲美。而Brainoware 中的大腦有機體是真正的腦細胞,可以發送和接收透過電訊號編碼的訊息。
當研究人員對 Brainoware 施加電刺激時,混合生物晶片裝置會對這些訊號做出反應。該系統所連接的神經網路也發生了變化,這表明該系統確實能夠處理訊息,甚至可以”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執行計算任務。

研究人員使用由八個人錄製的 240 個日語元音發音片段,透過語音辨識任務測試了 Brainoware 的所謂能力。這些片段被轉換成電訊號,然後傳送給Brainoware,Brainoware產生電訊號響應,隨後傳送給人工智慧工具進行解碼。

類腦人工智慧裝置最終能夠解碼錄音訊號,但該技術提供的語音辨識準確率”非常低”。透過進一步的訓練,準確率提高了 87%,但與實際的全數位人工神經網路相比,準確率仍然較低。
一些研究人員對新研究中所描述的結果表示懷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助理教授莉娜-斯米爾諾娃(Lena Smirnova)指出,大腦有機體無法真正”聽到”語音;它們只能對電刺激做出反應。此外,這項研究也沒有證明 Brainoware 能否以及如何長期處理和儲存資訊或學習多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