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證明:您養的貓幾乎什麼都能吃
別被它們的絨毛騙了: 您的貓是為謀殺而生的。貓科動物,無論多麼溫順,都是適應能力極強的肉食動物,幾乎什麼東西都能吃進嘴裡。對於放養貓咪的主人來說,”善意”帶回家的鳥類屍體、老鼠和蜥蜴是再熟悉不過的禮物了。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由奧本大學生態學家克里斯托弗-萊普齊克(Christopher Lepczyk)領導的分析顯示,貓不吃的東西少得驚人。
萊普齊克的研究小組匯總了一個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內的研究證據,確定了超過 2000 種被貓吃掉的動物——而這還只是科學家迄今為止的記錄。在這些物種中,有 347 種瀕臨滅絕,11 種已被列為野外滅絕(或永遠滅絕)。地球公共研究所所長、喬治城大學生物學教授彼得-馬拉(Peter Marra)說:”科學家們早就知道貓科動物的捕食是一場生態噩夢,但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仍有待我們解決。 “
自從近 1 萬年前貓在中東被馴化以來,它們幾乎走遍了人類所到之處。為了在如此多的不同環境中繁衍生息,貓科動物成了機會主義者。有些動物,如大熊貓和無尾熊,只吃有限的特定食物,而”貓不是飲食專家”,馬拉說。 “它們只是在努力維持生計”。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萊普齊克一直在收集貓吃什麼的證據–先是好奇心驅使下的副業,然後是全面的科學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數百篇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論文、博士論文、政府報告和雜誌文章中都有關於世界各地貓咪飲食的報道,但直到現在,這些資訊還沒有被完全歸納和整理出來。因此,他的團隊由來自北美、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的研究人員組成,他們調出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貓吃東西的報告,並將每種被列為貓糧的物種添加到資料庫中。
萊普齊克說:”我們所做的並不是什麼火箭科學。 “但這是必要的。找出貓咪究竟會對哪些動物產生影響,將為未來的保育和政策提供依據,希望能讓瀕危物種和喜愛寵物的主人皆大歡喜。 “
監測貓咪飲食的方法不只一種。多年來,科學家研究了貓咪嘔吐物和貓砂盆糞便的內容,並進行了調查,請寵物主人報告他們的戶外毛寶貝帶回家的小動物。萊普齊克說,特別是在糞便方面,要區分貓殺死的東西和貓拾取的東西非常棘手。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部研究科學家、圭爾夫大學兼職教授伊麗莎白-高(Elizabeth Gow)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透過為貓安裝類似GoPro 的攝影機來解決這個問題,以記錄它們在人類不注意的時候捕食什麼(以及如何捕食)。除此之外,高還拍攝了一隻貓捕食比自己還大的兔子的影片。
有數百萬隻捕食貓科動物四處遊蕩,其中既有野貓也有家貓,它們對食物的需求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多年來,寵物主人一直認為戶外貓會對鳥類造成嚴重破壞,而貓與鳥類死亡有關的科學證據也證明了這一點。鑑於城市發展的其他事實,如光污染和棲息地喪失,已經導致鳥類數量下降。
但鳥類受威脅甚至還不到問題的一半。萊普齊克的研究團隊發現,雖然鳥類(981 種,佔已知鳥類種類的近10%)佔貓所吃物種的47%,但貓科動物的全球食物還包括463 種爬行動物、 431 種哺乳動物、119 種昆蟲、57 種兩棲動物和33 種其他小動物,如蜘蛛和螃蟹。隨著每篇論文的發表,被確認的物種數量仍在迅速增加,這表明這項新研究中報告的物種數量被低估了。
考慮到這項工作所依據的大量證據,結果還是相當確鑿的,而且並不令人意外。科學家早就知道貓科動物的捕食是生態學上的惡夢–這篇論文只是證明貓科動物吃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從保護動物的角度來看,這令人擔憂。每當我們失去一個物種或族群受到影響,生態的完整性就會受到損害。
這種損害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分佈不均。這篇論文彙編了全球各地的數據,但流浪貓科動物不成比例地肆虐那些本土物種在相對隔離的環境中進化的島嶼。自 1788 年歐洲人將貓引入澳洲以來,它們就一直在澳洲製造恐怖。貓科動物迅速蔓延到整個大陸,而澳洲的動物卻沒有能力對付這種無差別的掠食者。 2023 年 9 月,澳洲環境與水利部長譚雅-普利伯塞克(Tanya Plibersek)向野貓宣戰。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澳洲生物多樣性委員會成員薩拉-萊格(Sarah Legge)說:”我們擁有近代最大的哺乳動物滅絕記錄,貓是罪魁禍首。 “
各地對貓飲食的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儘管伊斯坦堡、羅馬和台灣後東等地的野貓數量龐大,記錄詳盡,但北美和澳洲以外地區的研究在此次統合分析中的代表性卻大大不足。萊格說,在其他國家,要在貓與生物多樣性喪失之間劃清界線比較困難。她說,雖然有大量證據表明,自由放養的家貓的存在與其他物種的數量減少有關,但要弄清家貓是否真的導致了獵物物種的減少,還需要進行”不可能完成的實驗”,例如把貓從整個郊區移走,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科學家兼認證貓行為顧問米克爾-德爾加多(Mikel Delgado)認為,問題遠不止於貓科動物。砍伐森林、精耕、城市發展和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行為也會傷害本地物種。她認為,”把焦點放在貓身上,有點像是在為我們的生態景觀這個更大的問題找替罪羊。如果我們還不願意有意義地改變我們的行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有動力對一個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物種做任何事情”。
減少貓捕食的通用方法可能也行不通——世界各地對貓的文化態度大相逕庭。萊格說,在澳大利亞,人們非常支持對寵物進行限制,因為大眾對自由放養的貓和其他入侵物種對生態的影響更了解。萊格說,要求主人在室內飼養寵物貓的地區性法律在澳洲不會像在美國或歐洲那樣激進,因為在美國或歐洲,人們通常認為貓需要在戶外自由活動才能快樂。
的確,有些貓被關在屋子裡時絕對是個恐怖的傢伙。但德爾加多說,貓之所以在室內發脾氣,通常是因為它們所處的環境不適合它們在戶外做各種貓的天性:探索、攀爬、狩獵、抓癢。馬拉說,在很多方面,我們對狗的責任感比對貓的責任感強得多,這是一個遺憾。萊普齊克說,教育人們如何負責任地養貓,可以幫助他們讓貓咪過著充實、安全和生態友善的生活。建造一個封閉的室外”貓屋”,訓練貓咪繫上安全帶,或者用寵物推車(我的個人偏好)帶貓咪外出,這些都能讓寵物有戶外活動的時間,在那裡它們不會殺鳥、打架或被車撞。
目前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人們普遍認為殺死流浪貓是一件令人討厭的事情,但TNR(捕捉-絕育-放回)方法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殺死貓的替代方法,除非你對貓咪總數中的很大一部分進行絕育,否則這種方法並不有效。
但萊普齊克認為,持續鼓勵人們在室內養貓至少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他說:”如果我們不努力培養負責任的寵物主人,我們將永遠無法解決戶外養貓的問題。沒有單一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們越能鼓勵負責任的養貓行為就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