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式39小時談判後歐盟AI監管達成「里程碑協議」 直指ChatGPT和GoogleBard
媒體稱,該協議標誌著邁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AI政策的關鍵一步,或將為全球範圍內監管AI技術定下基調。全球首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面監管法規草案達成協議。根據媒體報道,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三方,在經過近40小時的漫長談判後,於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2月8日晚,就《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
據悉,該法案旨在透過全面監管人工智慧,為這項技術的開發和使用提供更好的條件,談判同意對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如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Bard)實施一系列控制措施。
歐盟委員Thierry Breton在X平台發文表示:
「《人工智慧法案》(AIAct)不僅僅是一本規則手冊,它還是歐盟新創公司和研究人員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競賽的跳板。”
根據相關報告,該立法草案仍需得到歐盟成員國和議會的正式批准,一旦雙方正式批准,該立法預計將於明年初生效,並應在兩年後實施,或將為全球範圍內監管人工智慧技術定下基調。
矛頭直指ChatGPT和Google Bard
根據官網介紹,歐洲議會推行AI監管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歐盟使用的人工智慧系統安全、透明、可追溯、非歧視和環境友善;人工智慧系統應該由人而不是自動化來監督,以防止有害結果。
因此,據稱,該立法草案提出了一種平衡、適度的人工智慧橫向監管方法,僅限於解決人工智慧相關風險和問題的最低必要要求,而不會過度限製或阻礙技術發展,或以其他方式不成比例地增加將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推出市場的成本。
具體來看,草案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點:
- 採用基於風險佔比的方法,為歐盟內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市場投放和使用制定了統一規則。
- 禁止某些違背歐盟價值觀、特別有害的人工智慧做法。這類做法包括:使用人工智慧進行「社會評分」、操縱人類行為以規避其自由意誌等。
- 針對某些執法用途的遠端生物辨識系統提出了具體的限制和保障措施。例如,將禁止根據政治或宗教信仰、性取向或種族等敏感特徵對人進行分類的生物辨識掃描,媒體稱這是談判中最困難、最敏感的問題之一。
- 規定了一種可靠的風險方法,以界定對人的健康和安全或基本權利構成重大風險的「高風險」人工智慧系統。
- 對於某些特定的人工智慧系統,只提出了最低限度的透明度義務,特別是在使用聊天機器人或「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時。
值得注意的是,Breton表示,立法者同意採取兩層辦法,即“對所有通用人工智慧模型(例如ChatGPT)提出透明度要求”,以及對整個歐盟“具有系統影響的強大模型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
知情人士也曾於12月8日向媒體透露,談判代表已同意對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Bard等能夠根據命令產生內容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進行一系列控制。
也就是說,草案直接要求ChatGPT和通用人工智慧系統(GPAI)等基礎模型在投放市場之前遵守透明度義務,其中包括起草技術文件、遵守歐盟版權法以及傳播有關培訓內容的詳細摘要。
例如,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高影響力AI模型必須進行模型評估,評估和減輕系統性風險,進行對抗性測試,向歐盟委員會報告嚴重事件,確保網路安全並報告其能源效率;具有系統性風險的GPAI可能需要依靠實踐守則來遵守新法規。
在處罰規定方面,擬議的立法將對違反規定的公司處以經濟處罰,罰款最高可達3500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的7%,具體取決於違規情況和公司規模。
接下來,歐盟等也將就此草案討論細節,這可能會改變最終立法的形式。法案正式頒布實施後,各成員國將基於本國的公共政策基礎,做出一定的變通適用。
率先立法,歐洲領先AI競賽?
該草案如果成功立法,意味著歐盟將成為第一個制定人工智慧法律的世界主要強國。
Breton表示:
“歐洲將自己定位為先鋒,了解其作為全球標準制定者角色的重要性。是的,我相信,這是歷史性的一天。”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此前,歐盟方面一直希望推動《人工智慧法案》儘早出台。
自2019年以來,歐盟一直佈局人工智慧監管領域,先後發佈人工智慧倫理準則並推出《人工智慧白皮書》。
2021年4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人工智慧法案》提案的談判授權草案。此後,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就草案進行了多輪修訂和討論。
2023年6月,歐洲議會以499票贊成、28票反對和93票棄權,高票通過了《人工智慧法案》談判授權草案,推動了該法案進入立法程序的最後階段,即舉行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的“三方談判”,以確定法案的最終條款。
《人工智慧法案》的推出也將為歐洲自身的AI技術發展帶來便利。
草案中提及:
「鑑於技術變革的速度和可能面臨的挑戰,歐盟致力於努力採取一種平衡的方法。保持歐盟的技術領先地位,確保歐洲人能夠從根據歐盟價值觀、基本權利和原則開發和運行的新技術中受益,符合歐盟的利益。”
反對的聲音
今年6月,包括空中巴士和西門子在內的數十家歐洲大型企業曾採取集體行動,以「可能損害歐洲競爭力」「不能應對潛在挑戰」等為由,公開反對歐盟通過《人工智慧法案》 。
OpenAI的Altman也曾批評歐盟監管AI技術的計畫。
先前起草的擬議法律暗示ChatGPT和大型語言模型GPT-4都可能被指定為高風險。Altman曾就此回應道:“如果我們能遵守,我們會,如果我們不能,我們將停止運營。我們需要試試,但可能存在技術限制。”
草案達成協議的結果公佈後,歐盟高級政策顧問Ella Jakubowska表示:
“歐盟首次採取措施使整個歐盟範圍內的實時公共面部識別合法化,這很難讓人感到興奮。”“雖然議會努力限制損失,但生物識別監視和分析的整體方案充其量只是冷淡。”
商業組織DigitalEurope的總幹事Cecilia Bonefeld-Dahl表示:
“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但代價是什麼?我們完全支持基於人工智慧使用的基於風險的方法,而不是技術本身。”
不過,該法案草案達成協議的背後,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於提供了監管AI技術的政策藍圖。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在法案完全適用之前,我們將支持企業和開發商預見新規則。大約100家公司已經表示有興趣加入我們的《人工智慧法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