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DA核准首個基因編輯療法定價220萬美元
這是基因編輯治療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距離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約十年,代表著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可以讓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該國首個基因編輯治療藥物Casgevy,也是基因編輯治療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距離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約十年,代表著一項重大的科學進展可以讓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
Casgevy由製藥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生技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開發,用於治療12歲以上成人鐮狀細胞疾病。CRISPR Therapeutics由諾貝爾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創立,該療法上個月獲得了英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一次治療,終生治愈
鐮狀細胞疾病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基因突變導致通常滿月形的紅血球形成半月形卡在血管內,限制血液流動並引起陣陣劇痛。
「鐮狀細胞疾病是一種罕見的、使人衰弱且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其需求未得到滿足,我們很高興能夠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特別是對於生活受到該疾病嚴重干擾的個人而言,”美國FDA生物製品評估和研究中心治療產品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
但這種藥物的定價也非常昂貴,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高達220萬美元。根據Vertex目前的藥物製備能力,大約16,000名鐮狀細胞重症患者將有資格獲得該藥物。
儘管這種基因編輯治療只需進行一次,但整個準備過程需要花費數月時間。具體來看,患者的血液幹細胞首先需要被提取和分離,並送往Vertex實驗室進行基因改造。但基因編輯好之後,患者需要接受幾天的化療,以清除舊細胞並為新細胞騰出空間。新細胞被注入後,接受者需要在醫院度過數週的時間進行康復。
Vertex公司CEO Reshma Kewalramani表示:“我們相信藥品的價格能夠反映其帶來的價值,而這種價值所帶來的價值是一次性療法,可能終生治癒疾病。”
同時,藍鳥公司(Bluebird Bio)的一款基因療法Lyfgenia當天也獲得了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12歲以上族群的鐮狀細胞疾病,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更是高達310萬美元。
2012年,兩位女性科學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發表了關於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系統的開創性論文,她們隨後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這項發現引發了許多公司紛紛尋求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各種疾病,鐮狀細胞疾病成為主要目標。透過CRISPR技術對患者基因進行編輯,可以活化所謂的“胎兒血紅蛋白”,以幫助紅血球保持健康的形狀。
中國基因編輯療法進展如何?
在中國,研究人員也瞄準利用CRISPR技術開發藥物,進而治療包括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疾病在內的遺傳性疾病。第一財經記者整理公開資料,目前有博雅輯因、綁耀生物、本導基因、瑞風生物以及中因科技等多家國內生物技術公司在從事基因編輯療法產品的開發,並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是熱門的目標;此外,基因變異導致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也是一個方向。以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型貧血為例,國內重度患者人數達30萬人。
不過基因編輯藥物的開發也面臨倫理風險。事實上,早在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發表全球第一篇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地中海貧血症致病基因修飾的研究成果,但被指挑戰了倫理邊界。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我認為,醫學可以有瘋狂的想法,但是應該拒絕瘋狂的行為。”
此外,國內企業在基因編輯療法技術方面仍存在進步空間。基因編輯技術難度高,以往模仿分子結構式、繞過化合物專利的路徑失靈,需要有更多原創思維。
在安全性方面,相較於體外基因編輯可以透過品質控制來掌控進入人體的編輯產物,體內基因編輯無法進行類似的品質控制,若出現脫靶事件,錯誤編輯的細胞仍會留在體內。
在支付方面,基因編輯療法價格高昂,在中國也面臨一定的挑戰。清華大學藥學院創院院長丁勝先前接受採訪時指出,跟普通藥物相比,基因治療方式的前期研發有很高門檻,治療基因的設計、優化乃至載體選擇都不容易,而基因療法的鏈條非常長,選擇何種載體、何種片段的治療基因、基因治療過程中採用何種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設計以及質檢,才能保證安全,這就導致有些品種的藥品難以大量生產,生產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