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超音波引導微泡機器人穿越複雜的腦血管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氣泡微型機器人,能夠利用超音波引導它在微小複雜的腦血管中穿梭。這種”微型載具”已在小鼠身上成功進行了測試,有望成為精確輸送藥物以治療腦癌和中風等疾病的一種手段。
我們的大腦中有超過404 英里(650 公里)長的血管。奈米技術的進步使得微型機器人得以發展,它們可以透過這些微小複雜的路徑進入以前無法進入的區域,提供精確的藥物輸送,並進行微創手術。
考慮到血管網路的複雜性和遇到的血流壓力,需要一種引導微型機器人的方法。利用磁場引導微機器人穿過大腦血管可實現精確操作,但由於微機器人必須具有磁性,因此限制了它們的生物降解性。
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了微載體–塗有脂質的充滿氣體的微氣泡–可以利用超音波在小鼠大腦狹窄而復雜的血管中導航。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丹尼爾-艾哈邁德(Daniel Ahmed)說:”超音波除了在醫學領域廣泛應用外,還具有安全和深入人體的特點。”
這些小而光滑、充滿氣體的微氣泡直徑在1.1至1.4微米之間,由目前用於超音波成像的一種螢光造影劑製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在體內溶解,其脂質外殼由與生物細胞膜相同的物質製成。
聲學微型機器人導航與即時光學成像相結合Del Campo Fonseca 等人的研究發現,微型機器人可以在體內長期溶解,其脂質外殼由與生物細胞膜相同的物質製成。
研究人員將微氣泡注入小鼠體內,使其在動物血液中循環。顯微鏡可對機器人進行即時成像。研究人員在小鼠頭部外側安裝了多達四個超音波感測器,發現微機器人對聲波的反應是自我組裝成群,並沿著腦血管導航。
這些機器人透過調整每個感測器的輸出來進行引導,速度最高可達1.5微米/秒,並成功地逆向移動,血流速度最高可達10毫米/秒。研究結果表明,聲學微型機械手臂可在體內生理條件下工作。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音波驅動後的腦組織,發現微機器人既沒有破壞血管內壁,也沒有造成神經細胞死亡。
用一種已在使用的物質製造微氣泡有其優點。艾哈邁德說:”由於這些氣泡或囊泡已獲準用於人體,因此與目前正在開發的其他類型的微載體相比,我們的技術很可能更快地獲得批准並用於人體治療。”
現在,他們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在小鼠腦血管中導航,研究人員的下一步是在微泡外殼外面附著藥物分子。如果成功,這種由超音波活化的微載體就有可能用於治療癌症、中風和心理疾病。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