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惡意評論與維基百科志願編輯活動減少有關
維基百科是史上最成功的合作計畫之一。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由數以萬計的志工(即維基人)編寫和編輯。儘管任何人都可以編輯任何頁面,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用戶仍然依賴它作為第一個資訊來源,以及進行事實核查和深入研究。由於維基百科完全依賴其志願編輯者的努力,其成功可能尤其受到有毒言論的影響。
伊凡-斯米爾諾夫(Ivan Smirnov)及其同事研究了維基百科網站的志工工作如何受到與每個編輯器相連的”用戶對話”頁面中的惡意評論的影響。分析了維基百科六個最活躍語言版本中850 萬編輯在用戶對話頁面上發表的全部5700 萬條評論,以研究毒性對編輯行為的潛在影響。結果發現,有毒評論始終與編輯者活躍度降低有關,短期內相當於每位使用者減少了0.5-2 個活躍天數。考慮到維基百科的活躍貢獻者人數,這相當於損失了多人年的生產力。
透視API 專案設計的毒性檢測演算法識別出了有毒評論。對過去20 年維基百科最活躍的六種語言版本(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俄語)的編輯者在用戶對話頁面上發表的所有5700 萬條評論進行的分析表明,用戶對話頁面上的有毒評論平均會導致編輯者的活動減少。當有毒評論針對新人時,這種影響尤其明顯。
當用戶第一次或第二次向維基百科投稿時,其用戶頁面上出現了有毒評論,與沒有收到有毒評論的用戶相比,用戶繼續投稿的可能性降低了1.8 倍。總體而言,毒性可能導致維基百科英文版損失了265 人年的志願工作,並可能導致網站貢獻者基數的增長減少。作者表示,毒性也可能導致維基百科使用者持續缺乏性別和種族多樣性。
從長遠來看,有毒評論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它們會顯著增加編輯者完全離開專案的風險。透過使用基於代理的模型,研究人員證明了維基百科上的毒性攻擊有可能阻礙整個專案的進展,凸顯了在維基百科等協作平台上減少毒性言論以確保其持續成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