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5家網路大廠加入華為鴻蒙在國內狂奔
鴻蒙生態近期利好頻頻。不久前,產業鏈上有資訊稱,2024 年起,鴻蒙系統將不再相容於Android系統——在此之前,鴻蒙系統在底層採用了能與Android通用且開源的ASOP 程式碼,這意味著開發者在開發時沒有太多的遷移成本。如今,這種曲線救國的策略即將終止。儘管華為官方沒有對”何時與Android脫鉤”做出明確回复,但真相呼之欲出。
早在8 月的鴻蒙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就展示過鴻蒙Harmoney Next 開發者版本,在這個版本中,AOSP 程式碼直接被砍掉,只支援鴻蒙核心和鴻蒙系統的應用。
應用廠商們,尤其是大廠,也敏銳捕捉到了這項變化,正在快速做人才儲備,開發鴻蒙原生應用程式。
自2023 年以來,鴻蒙系統佔有率快速提升。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 鴻蒙系統在國內的佔有率,從2022 年Q4 的3%,漲至今年Q1 的8% ——僅半年就漲了5 個百分點。
華為此前披露,每年對鴻蒙的投入超過了百億,鴻蒙在高校、供應鏈上猛烈推進,開發者目前超過了200 萬——雖說相比於Android和ios 系統2000 萬、3400 萬的開發者規模,還是小巫見大巫,但鴻蒙原生系統的開發者來了、日活巨大的應用來了、承載生態的手機出貨量起來了,經過了四年的耕耘,鴻蒙生態一步步走到爆發前夜。
華為手機恢復,大廠提早卡位生態
大廠們動作最為迅速,近日他們與鴻蒙合作的新聞頻頻爆出。
根據36 氪統計,11 月就有美團、嗶哩嗶哩、去哪、新浪、釘釘5 家網路公司宣布華為合作,宣布啟動鴻蒙應用生態的研發。在網路大廠中,小紅書的進展略快,是2 億+MAU 應用中,第一個完成鴻蒙原生beta 版本開發的。
還沒有明確表態的廠商,例如百度、WPS 等等,近期也都悄悄放出了招募鴻蒙系統開發師的需求。
在鴻蒙系統的前3 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由於晶片問題持續下滑,各大應用廠商儘管沒有明確拒絕鴻蒙,也沒有太明顯的遷移動作——這也導致,此前鴻蒙生態上應用寂寥,真正能稱為鴻蒙原生應用程式更是屈指可數。
而近期不只是網路公司,連市場佔有率不高的手機廠商、供應鏈公司,也紛紛宣布融入鴻蒙體系。
11 月份,曾經「中華酷聯」的一份子酷派手機團隊就宣布將開源的OpenHarmony 系統(註:OpenHarmony 是鴻蒙操作系統的基礎),接入到紫光展銳T606 的處理器。
一名網路公司獵人頭告訴36 氪,近期鴻蒙系統開發師的需求應聲高漲,並推高了薪資。與Android系統相比,同等年資的落差工程師,薪資能高出30% 以上。36 氪在招募網站上發現,鴻蒙開發師的月薪最高逼近10 萬。
那麼,鴻蒙系統為何在近期動作如此頻繁?
一位開發者向36 氪表示,開發者們都是跟著利潤走,目前鴻蒙系統還沒有讓他們形成收入正循環,但大家看重的是華為手機出貨量的恢復,並預判這一態勢至明年將延續。
36 氪從供應鏈上了解到,華為手機今年以來市場佔有率恢復迅速,尤其是在最近兩個月的消費電子熱賣期,華為手機國內市場份額在18%-13% 之間浮動——作為對比,OPPO、vivo 市佔率大概中位數是10% 和9%,蘋果則是23%。華為在快速追趕蘋果,並已甩開OV。
不只是手機出貨量恢復的影響,前述開發者也對鴻蒙的用戶畫像有信心。其稱,華為手機的客單價相對高,高階用戶與蘋果有重合,因此生態用戶的付費意上限也會更高。
除了這些客觀的原因,好nen科技創辦人趙力告訴36 氪,如今各家加大在鴻蒙生態上的投入,也是因為地緣政治和大國科技戰的雙重影響,行業對於供應鏈安全的要求更高,更願意為中國的生態系統投票,”中國廠商們也希望在物聯網、人工智慧上爭取主動,希望提前卡位”。
“純血鴻蒙”,難度增加
不過,從”相容Android”的鴻蒙,到”脫鉤Android”的純血鴻蒙,開發者們的開發難度、成本提升了不少。
多位開發者表示,先前在鴻蒙系統上開發應用程式的難度不高:一套開源的AOSP 程式碼可以同時支援Android、鴻蒙,開發者寫完程式碼後,只需要將其打包到多個平台。
但未來若要在”純血鴻蒙”上做原生開發,意味著開發者需要從底層的程式碼開始學起,此外還要整合整個供應鏈資源,充分了解自身業務所需的資源配置。
從鴻蒙到純血鴻蒙的過渡,開發者需要適應的時間。趙力表示,熟練的Android工程師大概需要3 個月才能轉型做鴻蒙。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如今有能力開發鴻蒙原生應用程式的玩家主要還是大廠,新創公司還沒有太多資源去做投入,或是等待工程師轉型。前述獵人頭告訴36 氪,大廠在招募鴻蒙工程師時,”有鴻蒙開發經驗”、”熟悉鴻蒙開發流程和工具”是硬性條件。
不過,趙力認為,Android前期花了十年才培養大批Android工程師,未來以鴻蒙系統的本土優勢和市場規模,未來的人才培養效率不會太低。
鴻蒙工具鏈
在過去,中國的手機廠商一直想做自己的系統,但這十年歷經跌宕:從信心滿滿嘗試、到銫羽而歸轉而”套殼Android”、再到如今第二次向Android發起衝擊。
一位手機廠商內部負責系統的員工告訴36 氪,自研作業系統本質上是在做兩件事,一是核心及框架,二是生態。
手機公司要搭框架並不難,堆錢堆時間堆人即可,最大的阻礙是不受手機公司控制的軟體內容生態。不管是諾基亞的塞班、還是三星的TiZen,皆因折戟於生態貧瘠。
而2023 年以來,不僅是鴻蒙進展頻頻,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也在試水探索。例如,vivo 不久前發布的藍河OS 就宣布”永不兼容Android”, 先在手錶上試水,還不敢貿然衝擊手機;小米手機上新的澎湃OS,除了有一部分深度進化的Android外,也融合了自研的Vela 系統。
國產手機逐步向Android”say no”,一方面是因為Android系統依據手機建立,到了IoT 時代,手機廠商們在涉獵全場景時遇遭遇系統瓶頸,亟需一個更好的系統。
另一方面,內容生態也有了更好的第三者角色染指。最近幾年,國內的開源基金會在生態上出力出錢,開發者可以基於國內任一成熟內核,自己搭框架,再建立自己的作業系統。整個國內的系統生態,在細碎、艱難往前推進。
華為終端雲端服務總裁朱勇剛對純血鴻蒙寄予厚望。他曾表示,未來一年,HarmonyOS NEXT 開發者預覽版”升級用戶將突破1 億”。
不過,鴻蒙系統是否能真正能衝破生態的最大障礙,走到ToC 的市場,接下來的一年會是關鍵。
這與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能否進一步提振、大廠入局之後原生版應用的體驗、以及開發者們能否賺到錢,都有關係。